明天(5月1日)起,又有一批茶叶相关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次实施的标准有的进行了相当复杂的改动,比如白茶的新国标,较之于以往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今天地理君就来为大家梳理一下将于年5月1日起实施的系列“新国标”。
下列标准将自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GB/T-白茶
★GB/T-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T-抹茶
★GB/T.1-红茶第1部分:红碎茶
★GB/T.2-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
★GB/T-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GB/T.7-乌龙茶第7部分:佛手
★GB/T.1-固态速溶茶第1部分:取样
★GB/T-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白茶新国标
GB/T-白茶
近年来,白茶收藏愈发走红,尤其是贡眉饼、寿眉饼的销量日益增长。有了国家标准做背书,消费者在消费茶产品是将更加安心,或将带来新一轮老白茶收藏投资新高潮。新国标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
此次发布的新《白茶》标准与年发布的版本相比,有较大修改:白茶可长期保存、含水量提高为8.5%,增加寿眉等级标准。
在符合GB/T的规定的前提下,白茶产品可长期保存。
茶叶审评新标准
GB/T-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用以代替GB/T-《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的全新标准——GB/T-《茶叶感官审评术语》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并将于年5月1日起正式实行,新标准当中明确定义了个术语。增加了黑茶类中六堡茶、紧压乌龙茶、紧压白茶等茶类的感官审评术语。
以黑茶的典型代表六堡茶为例,虽然历史悠久,但是以前由于产量不大,而且以出口为主,导致国内相关研究很少,其标准化工作也远远落后于其他黑茶产品。
新标内容抢先看:适用于六堡茶并与其他黑茶共用的术语4个,分别为“红褐”(描述干茶色泽)、“黑褐”(描述干茶和叶底色泽)、“紫红”(描述汤色)、“仓味”(描述滋味)。新标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
抹茶新国标
GB/T-抹茶
一直以来,中国抹茶的生产基本按企业标准或出口合同要求进行生产,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抹茶的标准化生产,同时在出口方面造成了一定的困扰。抹茶供给提升的同时,也将倒逼标准的完善。
GB/T-《抹茶》标准的正式发布,规定了抹茶的术语、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与贮存。新标将于5月1日开始实施。
新标内容抢先看:标准首先是对抹茶做出定义,抹茶,即采用覆盖栽培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后,干燥制成的叶片为原料,经研磨工艺加工而成的微粉状茶产品。
红茶标准更新
GB/T.1-红茶
第1部分:红碎茶
GB/T.2-红茶
第2部分:工夫红茶
红茶新国标更新了第1部分红碎茶、第2部分工夫茶,修改后的新标准自年5月1日起实施。与之前标准相比,主要修改内容变化如下:
《红茶第1部分:红碎茶》修改内容
修改采用ISO:《红茶定义及基本要求》;调整部分引用标准,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污染物限量和食品标签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调整产品分级的感观品质要求,片茶和末茶分别统一为1个规格;理化指标中增加茶多本分项目,明确水溶性灰分碱度,酸不溶性灰分、‘粗纤维、茶多酚五项理化指标为参考指标;增加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修改内容
调整部分引用标准,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污染物限量和食品标签按食口安全国家标准执行;理化指标中增加茶多酚项目,明确茶多酚、水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酸不溶性灰分、粗纤维五项理化指标为参考指标。
茉莉花茶加工有据可依
GB/T-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
茉莉花茶加工技术规范(GB/T-)将于年5月1日起实施,新标准中规定了茉莉花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加工基本条件、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技术要求、质量管理、标志、运输和贮存。
茉莉花茶的加工工艺流程以后就要按这个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内容对于茉莉花茶各等级的窨次(一到六窨)和配花量做了具体的规定。
新标准当中,对不同等级标准的茉莉花茶一至六窨每一道工序的下花量作出了明确规定,堪称迄今为止最为细致的茶叶加工工艺标准。
乌龙茶新增品类标准
GB/T.7-乌龙茶
第7部分:佛手
即将于年5月1日起实施的《GB/T.7-乌龙茶第7部分:佛手》,再一次丰富了乌龙茶的品类,将乌龙茶当中的一个重要类别——佛手纳入了新国标当中,成为在乌龙茶谱系当中,第六种细化的产品品类标准。至此,乌龙茶的国标阵营里就有了铁观音、*金桂、水仙、肉桂、单丛、佛手、大红袍等七大品类的全新标准体系。
喜欢佛手的亲们,不防可以找到这个全新标准的全文,来个先睹为快。
速溶茶国标再升级
GB/T.1-固态速溶茶
第1部分:取样
新发布的《GB/T.1-固态速溶茶第1部分:取样》用以代替《GB/T.1-固态速溶茶第1部分:取样》,新标准自年5月1日起实行。与大海捞针标准相比,主要的修改内容如下:
对标准的应用范围进行了修改;取样要求中取样工作需由买方和/或卖方指定的人员担任或将在买方或买方代表和卖方或卖方代表在场时进行的条款,在本标准中未做规定;删去术语“加工点”,重新定义术语“零售包装”。
茶氨酸测定有了新标准
GB/T-茶叶中茶氨酸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茶叶中的重要成分——茶氨酸(L-Theanine),是茶叶中特有的游离氨基酸,茶氨酸是谷氨酸γ-乙基酰胺,有甜味。茶氨酸含量因茶的品种、部位而变动。茶氨酸在干茶中占重量的1%-2%。
茶氨酸在化学构造上与脑内活性物质谷酰胺、谷氨酸相似,是茶叶中生津润甜的主要成份。茶氨酸含量约为新茶的1~2%左右,其含量随发酵过程减少。
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推进下,茶氨酸测定有了新的国家标准。这一标准将于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四月再见,五月你好!
图文原创:茶叶地理
未以授权,禁止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