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沂蒙寻初心一片茶叶的迁徙之路
TUhjnbcbe - 2022/12/30 20:58: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m.39.net/news/a_6169081.html?ivk_sa=1024320u

北纬36°是世界上公认的种植茶叶的最高纬度。我国茶叶生产区域大体上被分为江南、华南、西南和江北4个茶区。由于气候等原因,过去江北茶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南茶北引工程开始实施,拉开了北方种植茶叶的序幕。

初入沂蒙

年,在谭启龙来山东工作之前,毛泽东和他在杭州谈话时说,山东人口多,又爱喝茶,你到山东去工作,可以把南方的茶引到山东去。并建议他“在山后多种些茶”。山东素有饮茶的习俗,是茶叶消费大省,即使国家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谭启龙为山东从南方引种茶带来了机遇,因此也被人们认为是南茶北引的第一人。

但是,南茶北引谈何容易。由于当时不懂茶树种植,年第一批引进的株茶苗全冻死了。年春,又引进茶苗株在青岛中山公园栽植,仍没有成活。年莒县引进4斤茶种进行试种成功。可是,几十年不遇的寒潮突袭,致使成片的茶苗被冻死,有的茶园甚至整体毁坏,再加上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南茶北引面临失败的局面。

年,谭启龙在青岛考察时发现,中山公园路两旁的几棵茶树成活了,这大大增强了他的信心,于是发起了第二次南茶北引。年春,相沟公社林业站工作人员董正书从杭州茶科所引进五牛、九亢、龙井、伏顶等4个品种进行试种。

扎根沂蒙

年冬,在临沂地区行署的统一部署下,莒南县拉开了南茶北引的序幕。年春,试种71.8亩,成活36.7亩;年,试种93亩,成活72.5亩;年,试种81.3亩,全部成活,标志着莒南县南茶北引试种成功。年,莒南县洙边绿茶获得国家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肯定。年,全国南茶北引座谈会召开,与会专家对山东省南茶北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生长在江南地区的茶叶跨过了纬度的限制,在北方的土地上正式生根发芽。年,莒南县种植茶树面积达到顶峰,共亩。年7月,在临沂地区开展大规模南茶北引20多年后,山东省委、省*府向临沂地区林业局、商业局颁发了南茶北引的科技进步奖。

飘香沂蒙

年,莒南县茶园面积突破1.5万亩,莒南绿茶在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获二金三银,并代表山东名茶参加了第二十九届世界农业博览会。

年,洙边镇作为鲁东南地区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好的茶叶核心产区,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年,原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程启坤品尝洙边绿茶后,欣然写下“南有杭州龙井,北有沂蒙玉芽”的赞语。年,莒南绿茶成功进入上海国际食品城,跻身国内茶叶消费高端市场。年6月1日,省委书记刘家义到洙边镇视察时,对洙边镇以茶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鲁茶缘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莒南茶为例,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至2个月左右,春季回暖慢,昼夜温差大,茶芽生长缓慢,非常有利于内含物的积累,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等内含物含量明显高于南方茶叶,具有外形绿润壮实、香气栗香浓郁、汤色*绿明亮、滋味鲜纯爽口、叶衣嫩绿明亮五大独特品质,被中国茶叶研究所评价为“叶片厚、耐冲泡、香气高、滋味浓”。

经过50余年的发展,“莒南绿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在茶叶市场中逐渐占有一定的份额,特别是在北方市场具有较高的人气口碑。

绽放沂蒙

据莒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董玉彬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莒南县茶园面积快速增加,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消费市场认可程度均实现了明显提升,茶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莒南农业新的名片。

”据介绍,目前全县茶园面积约8万亩,其中成龄茶园4.5万亩,创建省、市级样板园55个,市级以上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园)35处、1万余亩。其中,玉芽茶业公司、金龙湖茶业公司茶园被命名为“省级标准茶园示范基地”。

全县现有茶农约1.5万户,大小茶叶加工企业52家,年产优质茶叶吨,产值4亿元。近年来,陆续引进福建正山堂、沂蒙雪尖等外地茶企入驻莒南,社会资本对茶产业的投资不断加大,规模茶企生产加工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已有正山堂、玉芽、金龙湖、环河、老子峪、济生春、松山春、富源春、绿逸等9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玉芽、剑青、安昌3家企业通过QS质量认证,松山春、沂蒙玉芽、老子峪3家茶企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金龙湖、济生春、沂蒙雪尖3家茶企产品获有机产品认证。

错峰发展

莒南县茶业协会会长、临沂市玉芽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剑已经跟茶业打了20多年交道。他向记者介绍,莒南县茶叶产品主要以绿茶为主,产量占比70%以上。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打响莒南茶的品牌,近年来,县内茶企积极引进新设备,学习新技术,提升制茶工艺,扩展产品类型,产品由传统绿茶加工逐渐向红茶、白茶、乌龙茶延伸。其中,红茶产量增长速度最快,占总产量的25%左右,白茶、乌龙茶产量逐步提升。新品种的引进,就是为了和周边地区绿茶错峰发展,逐步迎合市场需求。

据介绍,年4月,“莒南绿茶”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莒南县先后被评为全国有机茶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山东省名优茶生产示范基地、山东省茶叶标准化基地示范县。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名优茶评比活动中,先后获得市以上奖项个,其中国家级55项、省级98项,名列全省乃至全国前茅。在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活动中,莒南茶叶共获得11项一等奖和6项优质奖。

繁花盛开

半个多世纪以来,莒南茶产业生产经历了从零星到成片、从单一到多样,从生产到加工、从散乱到规范的产业发展历程,茶叶种植面积最多时达到10万亩,其中洙边镇3万余亩,引进中茶、中茶、福鼎大白、龙井43、*金芽等多个中高端茶叶品种,拥有规模以上茶企26家,年产干茶余吨,成为北方茶叶的主产区。

“莒南非温室茶园春茶上市时间一般在4月25日左右,采摘期到10月初基本结束,涵盖春夏秋三个季节,共天左右。亩均产值至1万元,与传统作物相比收益更大。”洙边镇*委副书记、镇长王玉林说,“我们将立足实际、稳定规模、更新品种、有机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加快品种更新换代,不断提升制作工艺,加快土壤改良,加大有机肥、生物农药、生物菌肥施用,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

临报融媒记者王圣宇

1
查看完整版本: 沂蒙寻初心一片茶叶的迁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