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与茶叶品质关联的部分研究结果
李国满在湖南省大庸市和古丈县不同母质发育土壤上的茶叶调查表明,长江三峡地区优质茶园主要分布在砂页岩、泥质砂岩发育的钾硅质铁铝土和花岗岩母质发育的硅铝质铁铝土,而劣质茶园则主要分布在石灰岩、白云岩和第四纪红色黏土母质发育的硅铁质铁铝土上。
生长在*绿色页岩风化而成的*色粗骨土上的茶树鲜叶,茶多酚、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制成的茶叶汤色和叶底好、香气高、滋味浓、品质好;生长在细砂质泥灰岩风化而成*壤上的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低,品质差。古老冲积物土壤和古老岩石(如锡兰等地的片麻岩、乌干达和日本的花岗岩)发育的老残积土生长的茶叶品质好,现代冲积物发育的土壤难以产出好茶。
雅安名山县的宜茶土壤分布:
近代河流紫色冲积物:分布于名山河,延镇河沿岸,厚度为0~8米,表层细粒,下伏砾石层。成土通透性好,宜种性广,肥力较高。近代河流*色冲积物:主要分布于百丈河、两合水沿岸,系流经老冲积*壤区的流水搬运而成,成土粘沙适中,肥力较高。
按现代冲击土壤难出好茶的结论,这些区域种植的茶叶,品质一般,但以通透性好、肥力较高、土层深厚来说,完全具备生产好茶的土壤条件。从气候来说,河岸边空气湿度大,水汽对气温的调节能力较强,对光照亦有一定的折射能力,具有生产好茶的气候条件。沿名山河、延镇河、百丈河沿岸一、二级阶地,属缓丘平坝,海拔米以下,占幅员面积的22.1%。相对山区而言,河谷区海拔低,水热条件好,茶树发芽、生长快,春茶鲜嫩芽叶生长较快,高质量的嫩叶采摘时间较短。
再积*壤:主要分布在百丈河二级阶地后缘,系三级阶地以上老冲积*壤经洪水搬运而成,有的覆盖在紫色冲积层之上,有的埋藏草质或木质泥碳层次,成土理化性状老冲积*壤为优。此外,在中峰甘溪沟沿岸尚有少量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厚度为0-30米,上部细粒,下部砾石,泥粒比老冲积粗。砾石比老冲积小,但夹砾量大,成土性质与老冲积类似。
以古老冲击物所发育土壤出产好茶的结论来说,这是名山县生产优质茶叶的区域之一,而百丈河二级阶地,也属缓丘平坝,海拔在米以下,水热条件较好。*壤作为铁铝含量富集较弱,盐基离子淋溶较强,发育过程主要受气候影响的地带性土壤,主要依赖生物残落物带来的有机养分补充土壤肥力,因此,茶树品质与周边生态环境、茶园管理密切相关,如果有机肥补充不足,茶叶品质会显著下降。此外,偏砂性,较疏松的土壤质地,和发育*壤的较凉湿气候,也都是利于茶叶内含物质积累和持嫩度的因素。
名山群,主要分布在城西镇、紫霞村、城东乡、建山乡等地,为湖相~咸水湖相沉积岩。上段以砖红色泥岩为主,夹少量泥质粉砂岩、灰黑色泥页岩及暗棕色泥质角砾岩、灰绿色泥灰质角砾岩,有石膏或芒硝层;下段为砖红色灰质或泥质粉砂岩,夹少量紫红色泥岩;底部为暗棕色灰质岩屑粉砂岩。成土泥性较重,中性反应,保水保肥性能较好,作物产量较高灌口组:紧靠名山群,成土特点与名山群相似。呈条带状对称地出露于名山向斜和蒙顶山背斜、总岗山背斜翼部等地,为河流相——咸水湖相的沉积岩。上部为棕红色泥岩夹泥灰岩、杂色页岩;中部的泥岩夹角砾状泥岩、泥灰质角砾岩及粉砂岩,有石膏或钙芒硝层,下部为细砂或粉砂岩。
泥性重、钙含量偏高、pH值偏高,是不利于茶树生长和品质形成的因素,但保水保肥性好、土壤肥力高,是此类土壤的优势。权衡利弊之后,此类土壤生长的茶树,可以在干旱气候下表现出较好的品质,而正常气候条件下,参照一些喀斯特地貌中的名优茶区情况可知,其茶叶品质得益于土壤的肥力,也处于中上水平。有牛碾坪万亩茶园的中峰乡,为沟岗交错的丘陵地貌,海拔平均高度米,海拔最高点四包山米,海拔最低点河口米。中峰乡紫色土占50%、膨闰土占30%、*壤土占20%。紫色土主要分布在朱场河谷区四个村,膨润土主要蕴藏于坪岗地区,*壤土12个村均有,主要分布在甘溪沟。
夹关组:主要出露在低山中上部,为河流一一滨湖相沉积岩。以红紫色厚层、块状岩屑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少量泥页岩,底具砾岩,其厚层块状砂岩为优良建筑材料。成土带沙性,酸性反应,有的已*化,肥力较低,但适宜种茶。
蒙顶山中上部的茶园即为此类土质,除了符合优质茶园主要分布在砂页岩、泥质砂岩发育的钾硅质铁铝土的结论,也符合云雾天气多,散射光多,春茶期间升温慢的气候条件,茶树芽叶因持嫩性强,制作的茶叶品质较高。
一个猜想
四川紫色土多,浙江红壤多,皖南山区*壤较多,土壤母质的岩性,对茶汤浓度影响较大。不同气候发育的土壤类型,对茶汤口感影响较大。
大地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