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首份军报如何成为翻起革命波涛的浪花,
TUhjnbcbe - 2022/11/22 19:24:00
彭洋医生 https://yyk.39.net/doctor/694483_comments.html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00:30

△国家一级演员宋春丽,曾多次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和中国电视艺术飞天奖等奖项

完整音频可戳这里↓↓↓

音频内容08:49来自央视新闻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演员宋春丽。

我讲述的文物是红*创办的首份报纸——《浪花》报(创刊号)。这方黑色单面铅印的纸张,年7月在福建龙岩原宁洋县城一座土地庙的内墙上被发现,现收藏在福建古田会议纪念馆中。

△古田会议纪念馆中陈列的红*首份*报《浪花》报(创刊号)

立体的玻璃展墙内,陈列着一块重达公斤*色土墙,土墙上坑坑洼洼,走近它才能发现,墙壁上粘连着一张长约37厘米,宽约56厘米的报纸,它的版面虽然已经破损,但是右侧仍然可以看出“浪花”、“一九二九”的字样。

透过这斑驳的字迹,我们仿佛被卷入了九十多年前革命的滚滚洪流中,眼前闪现出一幅幅画面:那里有红四*浴血奋战、开辟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栉风沐雨;有80万贫苦农民分得土地、翻身解放的欢天喜地;还有无数人默默无声、忠诚于*的矢志不移。这朵小小的“浪花”是如何折射出太阳的光芒的?

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主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闽西出击。12月,红四*第九次*代会在闽西古田召开。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年蒋桂战争爆发,*阀内讧,红四*不失时机占领上杭,毛泽东写下《清平乐·蒋桂战争》(图片源自网络)

闽西这块红土地,堪称“共和国摇篮”,而作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有着“红色小上海”美誉的长汀,对中国革命来说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一个又一个的“第一”在这里诞生——在这里,红四*成立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长汀县赤卫队,建立了红色*权,第一个地方武装诞生了。

△闽西革命根据地形势图(年7月)

斗争离不开群众,在毛泽东看来,宣传革命真理和进步思想、唤起人民觉醒至关重要。

△红四*留在闽西各地墙上的宣传标语

有了根据地以后,环境相对稳定,红四**治部决定,要配合武装斗争,利用从敌人手中缴获的印刷机器,办自己的报纸,这样便于广泛宣传*和红*的路线方针、把“红*是穷人的*队”“把土地还给农民”的*策,告诉广大百姓。长汀和龙岩城,手工业比较发达,出版*报《浪花》的任务,交给了以印刷为掩护的长汀早期地下*员毛钟鸣及其兄长毛焕章所创办的毛铭新印刷所。

闽西特有的玉扣纸,纸质薄韧,用浆糊贴在粉墙上不易撕毁;铅印技术虽然费时,但不像油印那样会逐渐变得模糊。年7月27日,《浪花》报(创刊号)终于面世了。

古田会议纪念馆馆长曾汉辉:有发刊词,还有相关的闽西革命根据地特别是龙岩开展分田分地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主要是让群众通过这张报纸了解红四*是怎样一支部队,了解苏维埃基层的革命委员会怎么开展。

△《浪花》报(创刊号)全貌

《浪花》的“发刊词”开宗明义地阐明了红四**治部创办报纸的宗旨是“唤起被压迫阶级和弱者”,以简洁的文字揭露了反动*阀到处征收苛捐杂税、屠杀爱国青年和土豪劣绅剥削贫民的罪行。“特讯”以漫画“灯光照耀”为由头,暗示了共产*、苏维埃*府的*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广大贫苦群众的生活。

△《浪花》报(创刊号)发刊词

8月4日,红四*一举攻占了宁洋县城。不仅烧毁了县衙门、打击了土豪劣绅,宣传员们还四处刷写革命标语,张贴朱德*长、毛泽东*代表和陈毅主任签署的《红*第四*司令部*治部布告》,还有一张又一张的《浪花》报,宣传红*的宗旨、性质和任务。由于红四*的英勇战斗和地方群众的配合支持,到9月初,敌人的“三省会剿”终于被瓦解了。

△红四*士兵会在漳平、连城留下的标语

11月,红四*又一次进驻长汀,被毛泽东誉为“制造精神炮弹的兵工厂”的毛铭新印刷所,一连17天,日以继夜,赶印包括《共产*宣言》、《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书》等在内的书刊文件。这些印刷品被贴在了闽西的大小角落,传播着革命思想,就像一朵朵浪花汇聚成澎湃的力量。

《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书》:“共产*对城市的*策是:取消苛捐杂税,保护商人贸易。(在革命时候对大商人酌量筹款供给*需,但不准派到小商人身上。”

△红四*《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书》

日月如梭,如今,尽管这份最早的红**报《浪花》创刊号,已经与土墙紧紧地粘在了一起,发*卷角,但它依旧是闽西根据地历史的见证者,依旧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光芒。

△廖东娘在古田会议纪念馆进行解说

廖东娘:我是古田会议纪念馆的廖东娘,我出生于年10月。年毕业之后来到纪念馆,从事讲解员的工作。《浪花》报是我*最早的一份*报,但早些年大家并不认识它,每天,走上工作岗位,看到《浪花》创刊号,就想起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无数先辈为了心中的信仰,努力、奋斗。我觉得我有责任,把过去的历史告诉现在的人,让革命精神继续传承、弘扬。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百年*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3月22日起在中国之声和总台央视新闻、云听、央广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红色印记——百年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系列

*讲述《共产*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丨红色印记第①集点击查看

瞿弦和讲述董必武南湖题诗丨红色印记第②集点击查看

陆洋讲述:精美菊花砚背后竟有这样的血雨腥风丨红色印记第③集点击查看

乔榛用“声音魔法”带您“闪回”国民*“一大”听他讲述李大钊发言稿|红色印记第④集点击查看

他是蒋介石的红人、毛泽东的暗线,却被孙传芳秘密处决......听苏扬讲述丨红色印记第⑤集点击查看

唱罢牡丹亭、再讲五卅运动,昆曲名家魏春荣跨界献声丨红色印记第⑥集点击查看

攻城前将士们纷纷写下遗书……这支队伍摧锋陷阵如铁之坚,黎春讲述丨红色印记第⑦集点击查看

“比牛还苦”的佃农生活是什么样子?配音奇才吴俊全方言再现毛泽东原著丨红色印记第⑧集点击查看

听*播音腔讲述驳壳枪,朱老总为何在枪上刻下这十个大字?丨红色印记第⑨集点击查看

一担普通水桶,一段不寻常故事,听“国民老爸”韩童生深情讲述丨红色印记第⑩集点击查看

“打土豪、分田地”,任志宏揭秘土地革命时期缴税清单背后的“档案”丨红色印记集点击查看

为何红*第一条*规要从一块红薯说起?李立宏带你找寻答案丨红色印记第集点击查看

红*第一套*装的红领章上为何要绣黑边?它的颜色又代表什么?边江讲述戎装蕴含的诗意|红色印记第集点击查看

总监制丨刘晓龙顾玉才

监制丨高岩

总策划丨樊新征崔欣

策划、协调丨丁飞孙鲁晋冯烁朱敏

记者丨马宁

编辑丨周益帆

讲述人丨宋春丽

制作丨秦梓元

新媒体丨王远

顾问丨中央*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徐鹏堂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份军报如何成为翻起革命波涛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