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著名的国际大都市,近代上海是众多西方人前往远东的重要一站。此前可能鲜为人知的是,历史学家汤因比曾于年底至年初来到上海,不仅记录下他的上海印象,更从文明的角度对上海的未来作出预言。本文根据他的游记《中国纪行:从旧世界到新世界》(AJourneytoChina.Or,thingsWhichareseen,以下简称《中国纪行》)、麦克尼尔所著《阿诺德·汤因比传》(ArnoldToynbee:ALife)等著作,《北华捷报》《大陆报》等史料,以及国内学者相关研究,试对其上海行程、此行中的上海印象、与上海的渊源作一梳理。
三过上海:汤因比在上海的行程
汤因比于年10月14—15日、12月23—25日、12月29日至次年1月2日三次路经上海,前后总计在上海停留的时间在十天左右。当时的汤因比还没有因写出《历史研究》而享誉世界,他更多地因在英国皇家国际事务所的工作经历而被视作一位小有名气的国际问题专家。此次应太平洋国际学会之邀前往日本京都参加会议,上海既是从中国前往日本的重要交通起点,又是近代中西方交流的枢纽、考察中国文明的代表性地区,汤因比理所应当地在这里留下了足迹。
汤因比第一次到达上海是在年10月14日早晨。当时他已经完成了从7月以来路经欧洲、中东、南亚、东南亚等多地的行程,乘坐英国半岛东方航运公司的客船,由海路进入上海。这一次他在上海待了14日、15日两天,去了包括外滩在内的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几个地方,随后前往日本。
汤因比
这两天里有明确时间、地点记录的活动是在10月15日中午,汤因比出席了在华懋饭店(CathyHotel)举行的宴会,这是太平洋国际学会为招待英国和澳大利亚代表团而特地举办。汤因比是宴会上的首个发言者。这次赴宴经历目前唯一可见的中文记载来自年10月15日的《申报》,《联太平洋会今午之欢迎宴》报道称“汤皮教授为英国当代最著名史家,任伦敦大学国际史教授,所著土耳其史及国际大事年报,叙述当代事实,不参丝毫感情,允推史学界杰作”。此外英文报纸《大陆报》《北华捷报》均有报道,包括:10月15日《大陆报》的《大不列颠、澳大利亚代表团将于今日在沪受到接待》(DelegationsFromGreatBritain,AustraliaWillBeW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