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又出事了!
前段时间,一则有关多多与异性在校图书馆上演不雅行为,后被学校开除学籍的聊天记录在网络上疯转,并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内容中声称*磊为了压下此事费尽心思,甚至瘦了10多斤。
本就是子虚乌有的谣传,但由于网络舆论的迅速发酵,让*磊一家不得不报警处理。
学校方也及时出面澄清,表示从未有过开除其一事,希望谣言止于智者。
即便如此,依旧堵不住悠悠众口,网络上对多多的恶意和猜疑还在继续。
仅凭着几张来源不明的截图,所谓的传谣者便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造谣诋毁,恶意中伤,而那些立于四周围的网络看客和围观者更是推波助澜,不留余力地将舆论的矛头对准一个年仅15岁的小姑娘。
这些人永远不会知道自己随便一句的空口谣言会给当事人造成多大的伤害与影响。
谣言似如一把利器,伤人于无形。
但那些言语带来的伤害或许将伴随她的一生,终究不可磨灭。
那长期处于舆论漩涡下的*多多,真的“有罪”吗?
你看别人什么样你的内心就是什么样豆瓣上曾有这样一则「为*多多鸣不平」的高楼帖:
帖中提到同样是在公开场合说英文,多多与华谊老总的儿子威廉所受到的待遇却是天差地别。
一出生便含着金汤匙长大,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的富二代威廉,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最好的教育。
8岁时,与其父王中磊参加了一档亲子综艺节目,在某一期与外国人攀谈的过程中,以一口流利且标准的美式英语征服了所有人。
节目一经播出,威廉迅速走红网络,并收获了众多网友的盛赞:
“这孩子小小年纪,但大有可为!”
“这个英文水平堪比专八!”
“这就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啊!”
优秀的孩子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许,这本无可厚非,而威廉也的确当得起这样的称赞。
本以为同样作为别人家的优秀孩子,从小英语水平就极高的多多理应也能收获鲜花与掌声,但现实却恰恰相反。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录制期间,考虑到费曼的普通话不好,因此贴心的多多大部分时间都在用英语跟他进行交流,即使在节目中遇到老外时,也能用英文与对方沟通自如,丝毫不怯场。
面对这样优秀的*多多,网友却突然换了一副截然不同的嘴脸,开始无休止地连环抨击:
“好好的说什么英语,真能装!”
“说中文让你很丢脸吗?”
“小小年纪看起来又心机又绿茶!”
同样的年纪,同样懂事乖巧,同样在英语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天赋与才能。
威廉成为了网友口中的天之骄子、后起之秀,其父王中磊更是被称赞教子有方;
反观多多,却常年争议缠身,舆论更是将其骂到体无完肤,而*磊则一次次地被网友斥责教女无方。
似乎,从参加《爸爸去哪儿》表现出的“小大人”气场开始,多多的一言一行就被大家放在放大镜下逐一审视。
12岁,化浓妆参加学校舞台剧,被批早熟;
13岁,打耳洞、染发……言其叛逆;
15岁,为知名杂志拍组图,惹来非议......
这样前后迥异的双标对待,让人不禁唏嘘,网友为何会对一个还未成年的女孩有如此大的恶意?
其实,不难发现。
多多一路以来遭受的围攻与恶意,实际上是一面照清人性的镜子,或许连网友本人都未曾发现,对于这个优秀的女孩,自己潜意识里是始于羡慕、出于向往。
只是,无法消除内心深处的那点不平衡,当这点不平衡被彻底放大时,最初的羡慕和向往便随之转化为苛刻与双标。
人们总是一边追寻和向往着美好事物,一边又对于他人的美好生活猜忌诸多。
人性最大的“恶”莫过于见不得别人好人性最大的“恶”,莫过于见不得别人好。
内心自卑又懒惰无能的人,渴望通过嘲讽和诋毁比其优秀之人的方式,来压制内心嫉妒带来的不平衡,这种就是典型的“自己无能,还酸别人牛逼”的自私狭隘思想在作祟。
去年,带货一哥李佳琦因购得一座上亿豪宅被网友骂上热搜。
旁人买房置办房产,本是喜事一桩,出于祝福都得道一声喜,但这事搁李佳琦身上,结果却大相径庭。
在得知李佳琦花了1.3亿购得位于上海最佳地段的豪宅时,网上那些“正义之士”彻底坐不住了,热搜之下,骂声一片。
“世风日下,现在什么人都能赚这么多钱了”
“就一淘宝带货的戏子,凭什么能买豪宅”
“有钱买房,疫情期间怎么不见他出来捐款”
言语之间,冷嘲热讽,隔着屏幕都能闻到一股酸味儿。
且不说疫情期间李佳琦先后捐了万和上万套医护必备用具,从无名的草根主播到年入千万的带货一哥,靠着多年艰苦的打拼,用自己一分一毛赚取的辛苦钱购得豪宅,何错之有?
我们或许选择不了自己的出生,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
同样出生于草根但靠努力逆袭翻盘的*,也曾因出生平凡、学历低微被人看不起。
当初,Dior官宣*成为品牌大使时,就有不少网友吐槽其与品牌气质极度不符,在一次为Dior拍摄的英文宣传短片中,因略显蹩脚的英文发音再次遭到网友群嘲。
然而*本人却坦然接受外界的一切嘲讽,她说:
“我来自农村,农村的生活经历磨练了我的坚韧的毅力、锻炼了我不怕吃苦的性格,正是这些经历成就了我的今天。”
众生百相,高下立见。
这位被称为娱乐圈“拼命三娘”的女人,靠着自己的那股不服输的劲,一路扶摇直上,最终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民女演员。
很多人都在问他们凭什么?
我想说,就凭他们有野心,又努力,且清醒。
东野圭吾曾在《恶意》中写道:
“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
这句话一点都不假。
“年纪轻轻就被背名牌包,肯定被包养了”、“长那么好看,不知道背地里动了多少刀”、“赚那么多钱,指不定背后干着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这样的话,我们听到的还少吗?
到底内心是何其阴暗,总以为别人的成功,都是靠不正当手段?
这些人自诩为正义之士,打着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旗号,实际本着“让你过得比我好,我非见不得你好”的狭隘心理对一切自己“看不惯”的人或事重拳出击。
然而,司马昭之心,最终还是不攻自破。
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眼界的贫瘠,是内心的狭隘,是彻彻底底的心穷。
承认优秀,欣赏优秀才能趋近优秀要相信,所有可以被看到的优秀,从不是天上掉馅饼的幸运,而是“当下”努力的累积。
诸如李佳琦,*,也如*多多。
而多多的优秀,我们一直有目共睹,那些看似光鲜亮丽的“履历”背后,实际上离不开每一次的咬牙坚持和攻克自我。
即便再成熟懂事,在面对枯燥乏味的练琴过程时,多多也会噘嘴犯愁甚至想要放弃。
虽说钢琴起步难,但自幼在妈妈的严格督促下,多多逐渐学会了克服自己的懒惰,始终坚持每天练习,这样的习惯至今还在延续,哪怕节假日也无一例外。
正是由于这样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练就了如今这般琴技娴熟的手法。
若说弹钢琴是寄托了妈妈对自己的希冀,那么学画画便是全然出于自己的热爱。
然而,绘画这条路也并非如想象般一马平川。
起初,由于画技稚嫩,难登大雅曾被兴趣班其他小伙伴嘲笑,为证明自己对画画的喜爱并非一时兴起,于是多多靠着经年累月地执笔练习。
靠着一遍不满意就画第二遍、第二遍不满意就画第三遍......直至满意为止的自我要求,用后天的努力和汗水弥补先天的不足。
她深知自己不如其他孩子有天赋,但依然坚信一笔一画的坚持,总有一天她的画纸上也能开出五彩斑斓的繁花来。
事实证明,她的确做到了。
不仅如此,甚至对于成年人都不一定能轻松驾驭的烘焙,多多也在不断地尝试和学习。
面对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告终,她选择一遍又一遍地重头再来,被割伤、被烫伤都是家常便饭,告诉自己咬咬牙就能挺过去,本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年纪,多多却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坚持。
这便如妈妈孙莉所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切付出总归是回报的,如今的多多做起烘焙来也是有模有样,各种糕点更是手到擒来!
正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努力坚持下,多多的成长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9岁,她尝试用英文进行剧本创作,与朋友们一齐编排《灰姑娘》的舞台剧目;
10岁,为《小王子》、《冰川时代2》、《圆梦巨人》等英文动画电影配音,还与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同台无障碍全英交流;
而在15岁这年,更是与何炅共同出演赖声川导演的话剧——《水中之书》的舞台,并赢得全场喝彩。
你看,这不是人设,也并非包装,15岁的*多多,活得比许多成年人都要优秀。
所谓的成功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这个世界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天才,但大部分人的“优秀”都来源自于努力。
即使再优秀的人,那也是需要经过时间的堆积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所造就的。
只有承认优秀,欣赏优秀,你才能趋近优秀。
其实,承认别人优秀,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追着光,靠近光,然后成为光。
学会带着善意欣赏那些优秀的人,抛开个人主观的偏见,点个,我们最终将会遇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本文已获得授权。转载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