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村的幸福事
驻莱阳某部再续*民鱼水新篇记事
雨后清晨,炊烟袅袅。地处鲁东大地的莱阳市团旺镇云南村传来阵阵歌声,赶早工的村民此刻正忙碌在田间地头,绿油油的大西瓜“躺满”了温室大棚,每个人都充满了对好收成的信心和喜悦。
*医为村民问诊(资料片)
云南村远离市区,地理位置偏僻,村民主要靠种地和外出打工提高收入,概括起来就是俩字儿:偏、穷。但自从素有“铁拳劲旅”之称的驻莱阳某部与云南村结对帮扶以来,该村慢慢变了模样。
01
#特色水果安家偏远乡村
入秋的云南村,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坐落在村西头的3座冬暖式蔬菜大棚格外引人注目。自年以来,该部就陆续投入专项扶贫资金为村里建成了3座冬暖式蔬菜大棚。
村民王世佳承包了村里的1个冬暖式大棚,一年前已经脱贫。去年他在部队扶贫工作队的帮带指导下,种植了西瓜和其他特色水果,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除去成本,收入是过去的3倍多。
村支部书记张岐庆回忆,大棚刚建好时,大家都不敢去承包,有的顾虑不懂技术,有的担心没有销路……了解大家的现实情况后,部队主动协调解决村民顾虑,不仅建好大棚,还做好乡亲们心中的“下篇文章”。
“根据云南村的土质情况,更适合种植西瓜、草莓等特色水果!”部队主动协调联系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给出了权威种植方案。与此同时,部队还定期邀请大棚种植专家到云南村对村民进行种植技术培训,促进扶贫工作常见效、见长效。现如今,大棚种植方面要是遇到问题,村里成长起来的种植骨干就能解决问题。
“通过去年种植西瓜的收益情况来看,我感觉承包1个大棚还不过瘾,明年打算再承包1个大棚!”村民王世佳感言:“有了部队官兵的全方位帮助,我们都尝到了致富的甜头,我要不断提升大棚种植技术,争取种出更多长相好、卖价高的特色水果。”
目睹身边的可喜变化,村民动情地说:“有了人民子弟兵的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过上小康生活的日子也一定会来到!”
02
#光伏发电每年给村集体增收6万多元
年10月18日,是云南村户村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这一天村里发生了件大喜事——云南村的铁拳光伏发电站揭牌了。这意味着云南村迈出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一步,也象征着村里走出村庄发展的重要一步。
为改变云南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助力村庄脱贫攻坚工作,去年8月,部队投入36万元扶贫资金为云南村建成光伏发电站。铁拳光伏发电设施设备,作为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发电站电量实行全额上网结算,收益资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自去年8月27日工程全部完工以来,铁拳光伏发电站已为村里发了不少电。村里会将这些电全部卖给国家电网,预计每年村里能收益6万多元。”村*支部书记张岐庆笑着说,“铁拳光伏发电站每年取得的收益,将用于帮扶贫困户脱贫和救助因患大病而导致家庭困难的群众,建设维护村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将村庄产业项目持续发展下去,把云南村建成美丽乡村。”
“过去总感觉生活在云南村憋屈,生活条件不好,硬件也不行,觉得比别村的人矮半截。如今的村里可大变样了,不仅有了集体收益,各种福利待遇也明显提升!”贫困户盖英芳告诉记者,两年前她患了脑血栓,对生活一度失去信心,如今看着村里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也要享受村里建设发展带来的美好红利。
03
#专项助学基金助力孩子飞翔
“好消息!从月8月1日起,云南村将建立‘铁拳奖学金’,高考成绩超过一本分数线的学生,即可领取元的助学奖学金!”随着广播站一阵热闹广播,村里的男女老少纷纷为这个好消息点赞。
村支部书记张岐庆介绍,部队与云南村结成扶贫帮扶对子后,村里每年的集体收益有10万余元,拿出一部分钱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村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不久的将来,云南村的大学生一定会越来越多。
贫困生张雨是村里第一个拿到“铁拳奖学金”的大学生。年高考,他以优异的成绩被长江大学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后,部队扶贫工作队的成员和村干部共同为张雨送去了元的助学奖学金。张雨告诉记者:“在大学里一定不辜负部队官兵和村里乡亲的殷切期望,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大学毕业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该部与云南村结对帮扶两年来,云南村的村容村貌好了,乡亲们的“腰包”也鼓了,大家的笑脸也多了。前不久,云南村又传来好消息,全村已如期脱贫。乡亲们高兴地说:“今后云南村的幸福事一定会越来越多。”
来源:烟台日报YMG全媒体记者:金海善
通讯员:付君臣张川川王彤摄影报道
审核:袁涛编辑:胡若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