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重磅推出
一篇关于松山湖的报道
《打造新动能,
构建大湾区软件产业生态圈》
该篇洋洋洒洒几千字
介绍了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
在打造产业生态圈方面的丰富经验
及松山湖企业在这其中的贡献及作为
事不宜迟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报道从松山湖光大We谷园区企业
云创氢电和胡瓜健康的案例出发
让我们看到了企业
牟力新经济、创新谋发展的精神
及对于松山湖区域发展的信心
详细报道5小时35分!年9月8日下午,广东云创氢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创氢电”)研发团队的测试员兴奋地把手中的计时器上的数字亮给大家看。这是云创氢电研发的氢动力无人机产品首次记录到的悬停测试数据,远高于传统锂电池无人机不足小时的续航时长。
搭载自主研发的无人机用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续航超过6小时,环保低噪,这是公司创始人徐伟强对团队创新突破的描述。
当前,工业级在农业、电力、气象、勘探、执法等专业领域结合日益紧密,这也对无人机提出了长续航、大载重、优机载供电系统的要求。
而事实上,由于电动无人机电池能量密度的限制,传统锂电池供电在延长续航时间上是几乎无解的。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动力系统的高密度、无噪声、无排放、长寿命、耐低温等优点,使其逐渐成为工业级长航时无人机最理想的选择。而这也正是徐伟强和他的伙伴们一直致力研发的。
凭借氢能源、飞行器设计、应急电力领域等院士领衔专家的多学科交叉背景,云创氢电厚积薄。
自年2月起在松山湖人才大厦孵化,短短几个月便完成了氢动力无人机系列全新产品的开发,并获得世界博览会金奖、国际工业设计大赛银奖等荣誉,以及投资人与客户青睐。徐伟强表示,首发产品计划今年中旬将开始量产及客户个性化定制,预计企业年营业额将突破万。
与“学院派”的徐伟强不同,在云创氢电楼上办公的曾燕强是一个实战经验丰富的连续创业者——胡瓜健康已经是他第三次创业,这次他瞄准的是母婴市场与宠物智能产品市场。
两次失败的经验,让曾燕强对企业的发展以及产品研发有了不少独到的体会。“研发要慢,销售要快,产品做扎实永远是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为此,在他的带领下,胡瓜健康的一系列产品都具有“无感”的共同特质,即用户与产品之间可实现悄无声息的人机交互。
如今,企业快速孵化成长,已设立凤岗工厂、大朗分公司,并获得了天使投资。今年,公司计划进行场地与人员扩张,对于进击万的年销售目标,曾燕强表示非常有信心。
在香港、深圳待过很多年的曾燕强,再次创业为何选择松山湖?“东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这里位于广深港连线的枢纽位置,上下游产业链非常完善。公司不少小型开发需求,在同栋办公楼里就能找到相关企业解决问题。”
接下来
报道以松山湖光大We谷为例
讲述了松山湖在打造软件产业生态圈
方面的经验及成果
更多内容随着全球软件产业步入融合、转型和调整的新阶段,软件产业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大国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体现。
以松山湖光大We谷产业园为例,作为东莞市唯一一家“软件+数字”双授牌产业园区,这里已入驻企业超过家。其中,软件开发、软件服务外包、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相关企业00多家,包括歌尔股份、中软国际、易宝软件、华微软件等,整个集群呈现龙头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微创企业梯度分布的态势。每天,多名“码农”在园区内为东莞数字产业生态创造价值。
以光大We谷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正以串珠成链、连链带片之势,深度参与到大湾区数字经济新经济的发展浪潮中,着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催生新发展动能、激发新发展活力、拓展社会发展新局面。
光大We谷总经理魏华文表示,预计到年,园区数字软件产业实现年产值20亿,“园区将聚集数字软件产业及相关领域企业60家,数字软件产业创造利税万元,预计从业技术人员将增加至名。”
除了《人民日报》以外
其他多家权威媒体
南方日报
羊城晚报
深圳新闻网
东莞阳光网
澎湃新闻
今日头条
......
近日也针对松山湖构建软件产业生态圈
进行了报道!
南方日报专题报道
羊城晚报专题报道
深圳新闻网专题报道
东莞阳光网专题报道
澎湃新闻专题报道
今日头条专题报道
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内在核心竞争力
松山湖软件产业生态圈的发展
是探索产业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
未来,松山湖将聚焦创新引领
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策红利
加快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让我们一同祝福
松山湖的明天越来越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