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不记得你上一次买报纸是什么时候?当上海街头的报摊越来越少,当人们手中的报纸被电子设备取代,你是否也在困惑,纸媒的坚持究竟是为了什么?
奇怪的是,在这个众人口中的“报业寒冬”,洛阳纸贵的故事却连续三年在东方体育日报社门口上演。
今天,万份报纸短短半日内即在线上售罄,线下登门求购的读者同样络绎不绝,甚至把走廊里的亚克力板都挤碎了……这一切只是因为简单的五个字,“申花是冠*。”
我们的亚克力板少了一块
早上七点刚过就有球迷来到了报社门口排队,唯恐手脚稍一放慢,心心念念的申花特刊就被别人“扫荡一空”,甚至还有家住金山的老球迷五点多就爬起来,特地赶最早一班的小火车来到市区,只为能增加一点买到这份沉甸甸的报纸的可能。
事实上,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新闻版报纸开售半小时内便被“抢夺一空”。就在一位来晚了的球迷为此懊恼不已时,他身后的老先生却指着桌上今年特制的铜版纸特刊嘿嘿一笑,“我就是来买这个的,普通的报纸我年年订,今天家里早就收到了!”
不过,这位老先生青睐有加的铜版纸特刊,存量也在以超乎预期的速度减少,报社不得不联系印刷厂商量加印方案,有的球迷甚至一下子买了三五百份,不仅自己收藏,还打算赠送亲友,共享夺冠的自豪与喜悦。
“只要夺冠,能买到的任何和申花元素有关的东西,申花球迷都会去买的。”拎着刚买到的份铜版纸特刊,童先生言语间满是对申花的深情。
“这样一个新媒体时代,报纸反而会更有意义。电子版看着没什么感觉,但如果翻一下报纸就会感到很开心、幸福。”看着手中好不容易拿到的申花特刊,亦有球迷感慨,“现在体育报越来越少,上海也就你们东体还在坚持了。”这番话引得身旁人一阵附和。
恰逢周一,有的球迷在工作和申花之间选择了后者,专门翘班来抢购报纸,其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上班族已经是三年里第二次翘班来买报纸了,他的手机里还留着两年前足协杯夺冠后来买报纸时拍摄的小视频,“我这次买了20份,会送朋友们一些,剩下的都自己收藏。”
在他看来,当球员们在场上拼命踢球,球迷们在场下也要用这样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支持。
当然,不是谁都有这个勇气从老板眼皮子底下溜出来买报纸,为此一些球迷灵机一动,找来饿了么的外卖员帮自己排队买报纸,同样是蓝色外套,站在队伍中倒也不算突兀。
为了方便球迷们购买报纸,东体在今年也新开设了线上订购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