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天下,传承一家。你发掘诗歌的秘密,人们感发于你的传奇。转蓬万里,情牵华夏,续易安灯火,得唐宋薪传,继静安绝学,贯中西文脉。你是诗词的女儿,你是风雅的先生。”
年2月17日,“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举行,“#99岁叶嘉莹先生一生只做一件事#:传承古诗词”上了微博热搜。而对于喜爱中华传统文化的人来说,“叶嘉莹”这个名字一向如雷贯耳。
叶嘉莹,号迦陵。
年,叶嘉莹出生在北平的一个书香世家。10岁前,她都在家中接受父母的教育,诵读经典,由此开始与诗歌结缘。年冬,叶嘉莹随丈夫到了台湾,不久,因为丈夫没有了工作,叶嘉莹靠辛苦教书承担起养活家中老小的重担。
20世纪60年代之后,叶嘉莹先后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了国外。
年暮春,叶嘉莹在报纸上看到内地的学校需要教师,便即刻给国家教委写了一封申请信,她希望不要任何报酬回国教书。
年,她的申请得到批准,来到南开大学开始执教。40年来,她应邀到国内几十所大学巡回讲学,举行古典诗词专题讲演数百场。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叶嘉莹先生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她的许多学生目前已是中国、加拿大、美国多所大学的知名教授和学术带头人。
在南开大学,每当有叶嘉莹先生的课,大家都会闻风而至。几百人的教室,座位上、阶梯上、窗台上、窗外边,都挤满了人。
南开大学中文系为了保障自己的学生能够听课,就刻了章做了听课证,结果外面想进来的人就自己刻印做证,照样把教室挤得水泄不通。
白天的课排满了,但学生的热情不减,学校只好把课排到了晚上。正是“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临歧一课浑难罢,直到深宵夜角吹。”
淡江大学的施淑教授说,叶嘉莹用诗词溶解生命的伤痛;
加拿大的文学博士陈山木说,魏晋风骨就是叶嘉莹的风骨;
她的学生施淑仪说,叶嘉莹先生无论经历怎样的凄风苦雨,始终都是“独陪明月看荷花”“万古贞*倚暮霞”,她总有一种坚强的信念和持守在,所以她总能超越人生的种种障碍,绽放出灿烂的光彩。
如今,已近期颐的叶嘉莹,依旧神采奕奕地活跃在教坛之上。她说,古代伟大的诗人,他们表现在作品中的人格品行和理想志意,是黑暗尘世中的一点光明,我要把这光明代代不绝地传下去。“
“在中国古诗中,常用雁排成人字来表达对人的思念,而这种思念不应是小我的、私人的那一点感情,而应该是对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更博大的情谊。”几十年过去了,叶嘉莹完成了她的返乡之旅,透过文字将爱诗与家国情怀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中国古典诗词传承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叶嘉莹先生,就是一朵仙人掌上花。她一生坎坷,却独得了诗词的雨露。无论环境多么恶劣,依旧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让我们再次向叶嘉莹先生致敬!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