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期刊精粹全球化与中国开发区发展的互动
TUhjnbcbe - 2021/1/1 23:34:00

考虑到手机端阅读的特点,本号特地邀请作者撰写了文章精华版,与全文一起推出,方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内容。对该主题感兴趣的读者,可进一步阅读全文。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精华版——

以开发区为载体推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就。中国特色开发区模式的巨大成功,既有内力的因素,也离不开外力的驱动作用,如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等因素。其中,全球化是中国开发区模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的外在驱动力。开发区规划在塑造“全球化空间”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并对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创新提供了支撑。

本研究选用—年国家级经开区的生产总值与实际使用外资额等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选用—年国家级高新区的收入数据与出口创汇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也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研究同时发现,国家级经开区的FID每增加一亿美元大致每年带来.亿元的收入,国家级高新区出口创汇的增长可带来营业总收入、工业生产总值的增长。可见,无论是国家级经开区还是高新区,反映其全球化联系的外向型经济指标与其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此外,利用地理探测器测算方法,分别计算各探测因子对国家经开区总体经济发展的影响能力,发现—年全国经开区的实际利用外资等全球化、外向型指标对经开区GDP表现出较高的决定力。研究进一步发现,外资及其带动的外贸增长在国家级经开区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具有阶段性作用,分别是开发区主动融入和与全球化建立链接的阶段、外贸开发区驱动开发区发展的阶段、外资及外贸双轮驱动阶段等。

研究发现,出口创汇对国家级高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的状态同样具有标识性作用。研究选取国家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个案研究,发现与前文对国家级经开区整体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

总体而言,全球化与开发区的互动机制,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作用和效应,包括*策激励机制、要素纽带机制以及比较优势形成的集聚机制。在*策方面,中国改革开放*策发挥了重要的“撬杠”作用,打开了中国与全球化隔离的“闸门”,形成了中国开发区与全球化对接的“窗口”并逐步扩展,而世贸组织及其相关规制为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提供了平台和保障。在要素方面,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带动了资本和商品在中国开发区与全球市场之间形成了循环并不断强化,是中国开发区与全球化互动的重要内容。在集聚机制方面,则是相关*策和中国本土生产要素综合形成的低成本、高效率和宽管制优势带动形成的聚流效应。

与开发区的创建同步,中国的开发区规划实践也开始推进,在规划系统、空间规划、支撑系统、规划实施管理等方面,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能够适应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规划体系。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吸引全球投资和人才,开发区规划均比较重视对接国际最前沿的规划建设理念,建设符合国际化水准和需求的综合营商环境。同时面对国际投资的需要,规划高效率、符合国际惯例的生产服务体系、行*管理体系和生活配套服务体系,比如规划建设国际社区、国际学校、教堂等,满足国际人才的生活需求等等。

面向未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引导下,中国开发区作为重塑全球新型工业体系的重要力量,必将发挥引领全球工业化的重要作用,中国开发区规划体系也具有“走出去”发挥作用的巨大空间和潜力。

——全文——

本文系统梳理全球化与中国开发区发展的相关性,厘清全球化作用于中国开发区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开发区规划体系的创新。进而展望在新一轮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中国开发区在全球产业体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中国开发区的发展与全球化关系密切,反映开发区全球化的外向型经济指标与开发区的总体发展具有高度正相关性;中国开发区发展与全球化之间存在三大互动机制与效应;与一般的城市规划比较,开发区规划在适应全球化的需要、面向外向型经济发展诉求上进行了多方面创新。面对新一轮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的开发区模式和开发区规划技术体系具有外向输出的客观条件和内在优势,将成为驱动全球新一轮工业化的新平台。

引言

以开发区为载体推动工业化和市场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为显著的成就,也是中国由落后、封闭的农业大国转变为开放、繁荣的工业强国的秘诀与法宝。中国特色开发区模式的巨大成功,既有内力的因素,如相对低廉而丰富的要素成本优势、巨大的市场优势等等,也离不开外力的驱动作用,如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等因素。其中,全球化是中国开发区模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外在驱动力。中国开发区的设立顺应了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的大潮,其30多年的发展也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并借助全球化的力量成就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开发区作为与城市“若即若离”的特殊空间,其规划与一般的城市规划具有“和而不同”的关系,面对全球化的需求,开发区规划在塑造“全球化空间”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导作用,并对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创新提供了支撑。

当前,伴随中国的崛起和全球竞合格局的深刻变化,全球化出现了新的特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回潮,中国全面融入全球化和引领全球化面临新的不确定因素。作为中国对接全球化的最重要载体,开发区的发展也深受影响,需要在重新把脉全球化变化态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模式的再创新。因此,系统研究并科学论证全球化与中国开发区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及其关联机制,以及规划对全球化驱动下开发区发展的支撑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1相关研究综述与研究设计

海外研究者习惯将特区与城市开发区统称为“SpecialEconomicZone”,通常把中国开发区(特区)的问题置于全球化背景下,探讨其与全球化经济发展、区域空间结构、体制*策的联系,并普遍认为其对区域与城市尺度下的经济增长、空间格局演变、*策改革有促进作用。

国内学者则

1
查看完整版本: 期刊精粹全球化与中国开发区发展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