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央机关报,深圳40多年的创新发展,人民日报当然不会缺席。人民日报要闻一版的主编李仕权做了一个初步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仅在人民日报头版,关于深圳创新发展的报道就有60篇,而且呈现明显的特点。
李仕权
人民日报社总编室要闻一版主编
从数量分布上看——
新世纪以来,频率明显提升。年至年,共有15篇,前20年的占比约为1/4;年以后的,共有45篇,后20年的占比约为3/4。这也反映了,深圳的创新成就越来越大,创新特质越来越凸显,创新越来越成为深圳的“金名片”。
从体裁分布上看——
十八大以来,重头报道增多。十八大之前,对深圳创新的报道,以消息报道居多,占比约为3/5;也有述评性通讯报道,比例相对较低,占比约为2/5。十八大之后,对深圳创新的报道,以重头的通讯报道居多,占比约为3/4,虽然也有消息报道,但数量很少,占比约为1/4。
从内容内涵上看——
不同的阶段,深圳创新的实践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探索,与之对应,人民日报对深圳创新的报道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内涵:从不同阶段的创新特点和典型案例可以看出,深圳创新的实践和内涵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是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的,一直是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人民日报正是在这种“历史的逻辑”“时代的潮流”的叙事框架下“记录、见证、参与”深圳的创新发展。
*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第一站就是深圳,这是对深圳在推进改革开放中实现创新发展的巨大肯定,也是向世界宣示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创新的深圳不仅会引领中国,更会示范世界。
当然,创新的基因不只在深圳,而是越来越深植根于全国各地推进改革开放的发展理念之中。比如,近年来,南京提出“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目标愿景,将83个园区载体整合为15个高新园区,重点建设紫金山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化创新平台,在高端芯片、机器人、战略新材料、精准医学等领域,试点设立市级重大专项,实现重大突破和引领性示范应用。在北京中关村,人工智能企业超过家,拥有全国过半数人工智能骨干研究单位和10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等。
《人民日报》头版上的南京、中关村报道
创新中国,人民日报一直在记录,并将继续见证、参与下去。
专题界面
网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