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0日下午,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两份文件,一份是给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告知他已经被解职;一份是就麦克阿瑟被解职一事给新闻界的公开声明,即总统声明。麦克阿瑟的解职命令全文:
致东京麦克阿瑟将军:作为总统和美国军队总司令,我有责任撤换你盟国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远东总司令、美国驻远东陆军司令官等职,对此深感遗憾。
你应将所任各职移交马修·李奇微中将,立即生效。你有权下达为前往你所选择的地方所需下达的命令。撤换理由将在上述电文送交你时同时公布。
然而,杜鲁门没有想到这件事出了一点岔子,他原本希望麦克阿瑟看到命令后主动辞职,给他保留一点面子。杜鲁门要求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尽快通知麦克阿瑟,布莱德雷则电报告知正在朝鲜战场的陆军部部长弗兰克·佩斯,让他亲自飞往日本向麦克阿瑟当面传达命令。
未曾想,佩斯遭遇了一场冰雹,导致飞机无法起飞。这边白宫新闻秘书却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宣布了麦克阿瑟被撤职的总统声明。也就是说,麦克阿瑟是在新闻报道中得知自己被解除所有职务的消息。
就这样,这位二战赫赫有名的五星上将,吟唱着“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黯然谢幕。多年之后,麦克阿瑟回忆被撤职这段屈辱经历时,依旧愤愤不平地说:“从来没有哪个仆役被如此无情地解雇......”
对于麦克阿瑟被撤职,中国方面当时这样报道:
“麦克阿瑟的下台,是中朝人民抗美斗争的新胜利,也是世界人民反对侵略战争保卫世界和平的一个胜利……很显然,麦克阿瑟是在中朝两国人民的抗美斗争的铁拳打击下倒台的;它标志着美国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失败,世界人民反对美国侵略保卫世界和平的胜利。”
麦克阿瑟被解职的原因众多,但主要原因是麦克阿瑟挑战了杜鲁门政府的基本政策,企图在对北朝鲜乃至中国使用原子弹,甚至准备把台湾蒋介石的一部分部队编入“联合国军”。
可杜鲁门政府的基本政策是在全球遏制日益强大的苏联,他和幕僚坚持朝鲜战争必须是局部性战争,不能让美国深陷这里,更不能跟中国全面开战。这意味着,麦克阿瑟和杜鲁门在看待朝鲜战争出现根本性分歧。
一个问题来了,麦克阿瑟准备使用原子弹这件事,毛主席和杜鲁门有何反应?美国据此又做了哪些准备?这一切还是要从朝鲜战争爆发开始说起。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南韩军一溃千里。
麦克阿瑟第一时间前往韩国了解情况,一下飞机他便来到汉江边,映入眼帘的都是从前线撤回来的残军,这一幕让麦克阿瑟终身难忘。随行人员回忆说:
“天空中,回荡着跳弹的尖啸声,到处散发着恶臭,呈现着劫后战场的一片凄凉。所有的道路上挤满了一群群备受折磨、满身尘土的难民。这场面足以使麦克阿瑟相信,南朝鲜的防卫潜力已经耗尽。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共产党的坦克纵队从汉城沿着少数几条完好的公路直取半岛南端的釜山了。那时,整个朝鲜就是他们的了。”
要知道当时南韩军都是美械装备,还接受了美式训练,结果却在朝鲜人民军面前溃不成军。麦克阿瑟一回到东京,就对记者明确表示:“我会向总统建议出动两个美军师。”事实上,麦克阿瑟去韩国前,杜鲁门已经下令驻守日本的空军向越过三八线的朝鲜人民军发起攻击。
但是,美军空袭并不没有阻止南韩军的失败,这让包括杜鲁门、麦克阿瑟等人意识到不派出地面部队,南韩李承晚集团很快将覆灭。可直接派兵进入朝鲜意味着美国全面参战,这是一个非常敏感问题,因为当时美国全球战略重点在欧洲。
美国政府还认为一旦美军直接进入朝鲜半岛,这时苏联又介入,那对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个棘手问题。所以,麦克阿瑟刚开始也是通过记者传话给白宫,要求派出一部分军队。6月28日,朝鲜战争第三天,朝鲜人民军占领汉城,美国高层认为除了派出地面部队,别无他法。
这天深夜,麦克阿瑟向白宫提交了一封字电报,详细描述了南韩情况,再次提出“要改变这一局面,只有在朝鲜作战区域投入美国地面部队,因为南韩朝军已经完全丧失了反击能力。”
后面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成立了“联合国军”入朝作战。而中国方面则派出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自从美国决定出兵那一刻,麦克阿瑟就嚣张不已,他在多个场合表示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让小伙子们回家过节。
麦克阿瑟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圣诞节攻势”成为了一个大笑话,“联合国军”遭到中国志愿军的迎头痛击,短短一个多月毙、伤、俘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余人,结果“联合国军”被迫撤回三八线附近,扭转了朝鲜战场局势。当美军惨败的消息传回国内,舆论哗然,麦克阿瑟则颜面扫地。
麦克阿瑟恼羞成怒,他认为在朝鲜战场上的失败,最大原因是“华盛顿方面在战事上(对他)前所未有的限制。”麦克阿瑟在给国内的所有电文中,毫不掩饰自己对华盛顿方面的不满,要求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重新考虑他之前提出的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
麦克阿瑟口中的“针对中国的军事行动”是他在朝鲜战争爆发不久就提出的,主要行动如下:直接封锁中国沿海海岸;战机袭击中国东北的工业基地;要求台湾蒋介石参战,让他们袭扰大陆东南沿海,牵制中国方面的兵力。
麦克阿瑟还狂妄地建议派出B-29战略轰战机投掷原子弹,轰炸中国和志愿军,他和心腹计算后认为要迫使中国志愿军撤军,需要的原子弹数量至少26颗。麦克阿瑟还就这26颗原子弹的具体投掷地点给出建议,4颗轰炸“志愿军前锋进攻部队”,4颗轰炸“志愿军后方的空军机场、物资仓库等。”
剩下的原子弹除了轰炸中国大陆重要工业城市外,全部投向鸭绿江两侧,制造一条核辐射区。麦克阿瑟如此歹毒,除了他是著名的反共分子外,跟华盛顿内部有过使用原子弹的想法有一定关系。
年8月,苏联成功爆炸了原子弹。为了保证美国的核优势,美国军方加大了原子弹的研制和储备计划。根据美国军方的计划,如果跟苏联全面战争,则原子弹是最重要武器,至于局部战争是否使用,则视情况而定。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决定将摧毁苏联核能力作为第一选择。但是,美国也有所准备。比如年7月底,杜鲁门批准了在关岛布置装载非核部件的B-29战略轰炸机,以此来对苏联产生威慑。
无独有偶,年11月30日杜鲁门“再次泄露天机”。杜鲁门参加记者招待会,当记者询问他关于朝鲜战事时,杜鲁门提出“我们将采取任何必要步骤,以应对朝鲜的军事局势。”记者追问是否包括原子弹,杜鲁门则回答:“我们一直积极地考虑,这是我们的一种新式武器。”
记者招待会还没有结束,美国各大报纸纷纷以最快速度刊登这一震惊世界的消息,“美国陆军正在朝鲜战场遭遇溃败,总统又准备向朝鲜和中国扔原子弹。”一看杜鲁门这样回应,麦克阿瑟如获至宝,在多个场合表示将对中国和北朝鲜使用原子弹。
常言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对于麦克阿瑟、杜鲁门叫嚣使用原子弹,中国、苏联都给强烈斥责,可最担心的却是欧洲,尤其英国反应最为激烈。英国首相艾德礼恐慌不已,他立即跟杜鲁门通电话,强烈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
多名工党议员联名致函艾德礼,要求他立即去美国当面跟杜鲁门协商,反对美国扩大朝鲜战争和使用原子弹。英国之所以反应如此强烈,原因之一是当时美国已经在英国部署了B-29战略轰炸机,这意味着英国随时可能遭遇苏联的核弹攻击。
不仅如此,法国、荷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也纷纷打电话给杜鲁门,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在此情况下,杜鲁门作出声明“不使用原子弹”,并阻止麦克阿瑟的疯狂举动。但是,当年12月初杜鲁门还是秘密下令,把原子弹分解后运到远东地区,存在一艘航空母舰里,还配备了大量科学家,随时能将原子弹组装起来。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核恫吓,毛主席根本不屑一顾,而他几次对美国核威胁的论述,更是直接指出美国的软肋。毛主席从来都不相信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武器,即使是威力惊人的原子弹他也持这种观点。
年8月6日、9日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后,《解放日报》、《延安日报》都以第一时间在头版报道了原子弹爆炸的各种新闻。查阅当年的报道,诸如《战争技术上的革命原子炸弹首袭敌国广岛》、《原子炸弹又炸长崎》等层出不穷。
不仅如此,延安方面的报纸还转发了美国、英国、苏联等国家大型报纸关于原子弹在日本爆炸的报道。毛主席看到后有点不高兴,他一度批评负责报纸发行的有关同志,让他们不要过分渲染原子弹的作用。
年8月6日,日本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一周年。这天,毛主席在延安枣园窑洞前接受了美国进步记者安娜·斯特朗采访。安娜询问毛主席日本投降后,美国是否对美国发动对苏联战争?她还追问美国是否从冰岛、冲绳岛以及中国基地用原子弹轰炸苏联。
毛主席说出了流传甚广的那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毛主席一直坚持这种观点。朝鲜战争爆发后,随着局势恶化,金日成向中国求援。当时中央内部有不同意见,认为刚建国一年,百废待兴,还是把恢复经济放在第一位。毛主席则从更高的战略高度出发,认为必须出兵,出兵利益极大。
但是,还是不少人提出美国是最强大的国家,除了拥有强大的空军、海军外,还拥有原子弹。毛主席再一次提出了对原子弹的看法,提醒所有人不要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