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成分,有效杀灭冠状病毒,30秒平均灭杀率大于99.9%。”看到这句广告词,卓女士顿觉“心中有了底”。勾选规格、确认地址、下单付钱,几分钟后,6瓶毫升装的次氯酸消毒液已被她收入囊中。
自12月中旬以来,激增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捧红了家用消毒液。而拥有更高杀菌效率,且性质更为安全温和的次氯酸则俨然成了该赛道内的“王者”:在各大购物平台的评论区内,一个个“抢”字标志着它“断货王”的地位。
然而,在火爆和赞誉之后,不和谐的声音正随之出现。
货不对版
好不容易“抢”到的次氯酸消毒液终于到货,但打开瓶盖的一刹那,卓女士发现了一丝异常。
“先是觉得味道不太对。”据卓女士反映,她收到的消毒液并无任何刺鼻的“氯水味”,仔细闻反而有一股极淡的香气。疑虑之下,卓女士查看了瓶身,“中文标签上,产品成分确实仅有次氯酸。”
次氯酸怎么会有香味?放心不下的卓女士特意揭开了中文标签,瓶身上英文原版的主要配料表中,却并无次氯酸的身影,“查询后,我看到这瓶溶液的主要成分为苯扎氯铵、双链季铵盐、丙三醇及茶多酚等。”从产品描述中,卓女士更惊讶地发现,这竟是一瓶用于宠物日常清洁的除臭除菌液。
△卓女士买到的次氯酸消毒液中英文标签内容并不相符。
12月末,在联系了店铺及京东平台客服后,卓女士得到了“发错货”的回复。尽管如此,当记者通过她提供的链接,进入这家名为“datahood美国清洁京东自营旗舰店”的商铺时,仍在相关商品介绍页面中的一份“手部消毒测试”中看出了些端倪:这份分析检测报告中不但赫然写着样品名称为“宠物杀菌除臭剂”,且检测结论也仅认定该产品拥有抑菌性能。“这根本就是货不对版的诈骗!发错货只是托词罢了!”卓女士十分愤怒。
△产品简介中的“手部检测报告”显示,该产品名称为“宠物杀菌除臭剂”,检测结论仅为“抑菌性能”。
卓女士的经历并非个案。自12月中旬以来,次氯酸消毒液在热销之余引发了不少消费纠纷: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的超过条投诉记录中,“货不对版”是消费者们普遍的遭遇。其中,除像卓女士一样买到宠物消毒剂的情况外,以84消毒液、酒精消毒液等冒充次氯酸消毒液的情况更是层出不穷。“要知道,这价格上的差距是不小的。”消费者杨先生感叹道,目前各大购物平台次氯酸消毒液每升平均价格约为25元,且均为2至5升的大包装,受骗的代价动辄上百。
查不到备案
即便在外表、气味上觉不出异样,如今鱼龙混杂的次氯酸网购市场上,真正有效合规的产品依然难觅。
“毫升的喷壶内,添加了6片消毒片,商家在销售时承诺,产出的次氯酸消毒液浓度能达到90毫克每升。”12月23日,罗先生通过淘宝平台“碧之道旗舰店”购买了一瓶片装的“次氯酸消毒片”,根据商家提供的试用指南兑水后,有效氯快速检测试纸的颜色却提示他,这是实打实的无效产品。与店铺沟通无果后,罗先生又至“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查询,键入“碧之道”品牌名称后,可见并无次氯酸消毒片的相关备案信息。
△有效氯快速检测试纸显示,该产品为无效产品。
记者观察该备案信息服务平台发现,产品拥有备案后便可见较为完整的信息,除产品名称、分类、外观包装外,还会显示产品说明书及检验结论报告,规定其使用方法、确保产品有效并保证其安全性。然而,记者从购物平台随机选取10个在售次氯酸消毒液产品查询后发现,仅有半数拥有完整的备案信息。
“我国明确规定用于传染病消毒的消毒剂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卫生安全评价,符合卫生标准和卫生规范要求,产品上市时要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消毒与感染控制科主任朱仁义告诉记者,只有经过检测、评价和备案,才能保证次氯酸消毒液的次氯酸含量、杀菌效果及安全性经过测定。
△拥有备案的产品相关信息完备。
他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相关产品前,应先前往备案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