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喝了十几年茶的人,都未必知道这个真相
TUhjnbcbe - 2025/2/8 17:22:00
前几天,壹馐哥看到一篇安利茶文化的软文,标题用得那叫一个吸引眼球:这个说法真实与否,壹馐哥无法验证,但茶文化的流行却是不争的事实。随之衍生而来的,是对各种材质的茶壶的品位,收藏。其中少不了紫砂壶。说到紫砂壶,品茶爱好者一定知道一个说法:养茶山何谓养茶山?“养茶山”是台湾省传来的,是舶来品。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不是,因为所谓“茶山”,“茶垢”是也。紫砂壶怎么“养茶山”?——将一些茶水放在紫砂壶中,积成茶山,利于紫砂茶壶的保养。还说,有“茶山”的茶具泡出来的茶更有味。于是,你会看到“养茶山”的拥趸奉行的一套“仪式”:喝完茶的杯子不会仔细清洗,只是随手冲冲,然后期待着壶壁积上厚厚一层茶垢。更想着此去经年,乃至延续几十年、几代人,手中的壶/杯子摇身一变,成为价值连城的宝物。如果你说这概率也忒小了,对方还会回击,顺道延伸出“茶山养壶更健康”乃至“茶山救命”的一套说辞来。不知道这是紫砂壶千锤百炼的境界,还是人自欺欺人的境界……实,“茶山”充其量就是个“茶垢”而已——只是“茶山”听起来更文雅所以取而代之。有那么神奇吗?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咱先了解另一个名词:茶锈。很多人以为茶锈就是茶垢,还真不是。二者在生成过程中是有先来后到之分的。茶锈原来茶叶中含有大量的化学成分,鞣质是其中一种。鞣质化学性质不稳定,遇到氧气后就会被氧化而变成暗色。鞣质在持续的氧化过程中,分子之间也会发生反应使自己越来越大,最后生成名为鞣酐的化合物。鞣酐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棕色物质,它会慢慢从茶叶中沉淀出来,依附在茶杯上,久而久之形成一层棕红色的东东,这就是茶锈。茶垢再说茶垢。茶垢是没有喝完或放的时间较长的茶水暴露在空气中,茶叶中的茶多酚与茶锈中的金属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后形成的。所以,茶锈和茶垢的生成与关系是这样的:茶叶中的鞣质——氧化成鞣酐(茶锈)鞣酐(茶锈)中的金属元素+茶叶中的茶多酚——氧化反应后成为茶垢那这茶垢有没有什么危害?有一种说法是,茶垢中含有重金属,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甚至会致癌。但这种说法有把茶垢污名化的嫌疑。原因有二:一、茶垢是否重金属超标取决于茶叶和泡茶用的水茶垢确实是水加热时,随着水温的升高,某些钙、镁离子溶解度下降,难溶盐浓度不断加大,然后沉淀析出的。所以茶垢中确实含有茶多酚与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钙、镁化合物等,但是否含有重金属化合物,则取决于茶叶的质量和泡茶用水的水质。——太硬的水中金属元素含量高,用这样的水泡茶,产生的茶垢就可能重金属超标。但也只是可能而已。TIPS在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中,生活饮用水可以含有极其微量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元素的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会与茶水中的复杂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经多年累积沉淀之后来才能检测出来。但这些不溶性的重金属化合物是否会进入茶水,是否对人体各器官造成损伤,还需进一步的检测和实验证明。二、茶垢的主要成分是钙元素事实上,元素分析显示,茶垢的绝大部分成分是碳、氧元素,来自多酚聚合物,也有少量钾、钙、镁、铝、锌、硒等元素。后者主要以不溶于水的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的形式存在,其中钙元素是茶垢的主要组成因素(这里也证明铅、砷、镉、汞等重金属污染物并不是茶垢的主要金属元素)。总之,喝茶时,是不必担心茶垢引起重金属超标的。当然,虽然茶垢没有谣言说得那么可怕,但也算不上好东西。从紫砂壶本身而言,茶垢的堆积会影响它的透气性,而从卫生角度来讲,附着在茶杯和茶壶的茶垢长时间不清洗也有可能滋生霉菌。可见,紫砂壶定期清洗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壹馐哥顺便也在这里说一下清除茶垢的几个小窍门。(1)用醋浸泡金属制的茶隔会因茶垢而变得乌黑,如用中型清洁剂也洗不掉的可用醋浸泡,这样可以轻易去垢(用漂白剂浸泡也是可以的)。(2)海绵蘸盐摩擦海绵蘸盐摩擦可轻易去掉茶杯、茶壶用久了留下的大量茶垢。(3)用漂白剂或清洁粉的溶液浸泡将茶具浸泡于漂白剂/清洁粉的溶液中并放置一晚,可去掉小块茶垢。(4)加入桔子粉或桔子汁,装满清水后放置茶具内放入一小勺桔子粉或桔子汁,装满清水后放置2-3小时,可令茶垢与茶具失去粘合力而被祛除。此外,用牙膏或打碎的鸡蛋壳擦洗,再用清水冲净也可清除茶垢。总之,喝茶虽然有益健康,但错误的饮茶习惯却对健康不利,“不勤洗茶杯”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所以,别再被所谓的“茶山养壶更健康”误导,也不要被“茶垢致癌”吓跑,保持茶壶、茶杯的干净卫生,喝茶才会更放心。您觉得呢?
1
查看完整版本: 喝了十几年茶的人,都未必知道这个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