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2018年85岁老妇捐1千万,银行吓得报
TUhjnbcbe - 2025/2/7 17:04:00

前言

年9月13日上午9点左右,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了中国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的营业厅之内。

为首的是一个老太太叫马旭,她找到客户经理潘媛后便说:“我要转账给一个黑龙江省的账户,转账的金额是万,今天先给他们万,其他的以后再说。”

“万!”潘媛急忙抬头看去,她发现转账的两个老人身穿迷彩服,脚踏解放鞋,并不像是有钱人的模样。

马旭夫妇在办理业务

潘媛认为老人是被骗了,于是她决定先派工作人员稳住老人,而自己则是赶快打电话报警,邀请警方介入。

经过调查万的巨款并没有问题,他们将全部捐献给哈尔滨木兰县,而捐款的两人分别是马旭和她的丈夫颜学庸,他们都是离休的高级军官。

与此同时,马旭的另一重身份也悄然曝光——军事医疗专家,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百战老兵,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空降女兵。

捐赠证书

可让人疑惑的是,这万的巨款到底为何而来?他们为什么要捐这么多钱?为什么要捐给哈尔滨木兰县?请诸位跟随书生一同在文中搜寻答案。

年幼参军,百战老兵

年,马旭出生于黑龙江省木兰县建国村李国宝屯的一个中医世家,家中除了父母之外,只有一个弟弟陪伴自己。

当时他的家乡正处于日据时期,侵略者在东北实施了严格的高压统治,还为了获取自愿疯狂的奴隶人民,而马旭一家正是其中的一员,平日里只能吃野菜、树皮,艰难度日。

在马旭四岁之时,他的父亲因为过度劳累离开了人世,而马旭和弟弟只能靠着母亲独自抚养,生活更为贫困。

马旭

万幸的是,马旭的母亲十分地坚强,她靠着自学才艺,居然靠着说书将马旭姐弟养大成人,并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对他们进行着教导。

因为当地叫做木兰县,母亲经常会以说书的形式向他讲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除此之外,岳飞、穆桂英、梁红玉、杨家将等诸多爱国将领都有所涉及。

与此同时,一颗爱国的种子随着母亲的话语穿过了马旭的胸膛,并在她心房开花结果。

但最让马旭印象深刻的还是日本侵略者野蛮行径,当时的东北学校只教授日语,中国孩子说中国话便会遭到鞭笞,而班级中的日本孩子经常会以此嘲笑中国人,并借机欺辱。

并且,年幼的马旭从来不敢独自上街玩耍,她曾目睹到村子里的男子被日本人拖拽到炮楼当壮丁,此次再也没有回来……

被拐的孩子、发疯的妇孺、挨饿的村民、燃烧的房子,这便是马旭的童年,在日本人的侵略下根本没有欢乐,直到年木兰县被解放之时,马旭才终于摆脱了梦魇。

日本人欺负老百姓

年,马旭听说解放军要在此地招兵之后,便兴致冲冲地跑回了家,央求母亲同意她参军报国,保卫来之不易的和平家园。

母亲听到消息后立即皱起了眉头,对着马旭大骂:“当兵的都是男人,你一个女孩子去凑什么热闹,是嫌我养你太容易了吗?”

这时,村子的乡亲们也跑了过来,可他们并没有劝马旭听话,反而对着她的母亲说道:“孩子他妈,咱们这些年都是吃树皮、野草的,可自从人家解放军来了之后,咱们的日子是越来越好,起码有饭吃了,可要是蒋介石打过来了,咱怎么办啊。”

旧时的中国人民生活条件十分辛苦

马旭眼见母亲有了一丝动摇,立即说道:“妈,你之前不还是和我说花木兰的故事嘛,我这是替咱们一家参军,替咱们村子参军,你就同意吧!”

看到马旭虔诚的眼神,母亲不由地叹了口气,随后她用自己粗糙的双手抱住了马旭的脸庞说道:

“娃娃,战场和咱家里不一样,随时都会牺牲的,但是你要是决定了我也支持你,我身子老,没办法当花木兰了,但也不能拖后腿,你到了部队可要好好照顾自己……”

说着说着,母亲的眼中就流出了泪水,马旭只好点了点头帮助母亲擦拭眼泪,随后收拾行囊准备参军。

战场上的卫生员(非马旭)

因为当时的马旭只有14岁,组织便将他安排到了东北军政大学的吉林分校学习了半年基础的医疗知识和技能。

随后被分配到了部队之中,当一个随军的卫生员。

就算是卫生员也是男性居多,可马旭依照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医生,以四野战士的身份参加了淮海战役,用自己刚刚1米5的个子扛着担架向前冲锋,冒着枪林弹雨将一个个受伤的战士抢救了回来。

多年之后,有人询问马旭:“为什么要用几个年轻卫生员的生命,冒死抢救一个受到重伤的战士逃离火线,这一切到底值不值?”

“值!”马旭说这句话后停顿了一下,随后非常严肃地告诉现场的每一个中国人:“那可是你的战友!他们不值谁值?”

随后,马旭又参加了平津战役、解放中南等足以影响新中国走向的战争当中,而她也凭借着挽救战士们的生命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了功勋,被授予“解放勋章”。

拼命阻击的我军战士

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马旭跟随志愿军第15军45师跨过了鸭绿江,而特级作战英雄黄继光便是他的战友之一。

上甘岭战役之中,马旭和万千志愿军战士一起,告诉了世界,什么是中国军人!

在43天的战斗当中,阵地的山头都被削低了两米,我军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可每当炮火平息之后,马旭便会冲上阵地,在一层层焦土之中挖掘幸存的战友。

鉴于马旭的杰出表现,他的衣服上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勋章,有我国颁发的“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以及朝鲜人民政府授予他的“三等功勋章”。

这时的她仅仅只有20岁,在其他少年追求美丽的时光,她却在枪林弹雨、鲜血淋漓之中,挽回了战士们的生命。

与此同时,他也在军中收获了爱情,她遇到了同为军医的颜学庸,两人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奋斗在一线之中,在烈火之中培养出了感情,并很快地结为了夫妻,共度一生。

青年时期马旭与丈夫合影

可就在这时,马旭的人生出现了巨大转折。

空降女兵,中国首位

年,马旭因为优异的表现被送到了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深造学习,而作为一个上甘岭的老兵更加明白生命的珍贵,他利用这次学习的机会如饥似渴地阅读书籍,三年后重新分医院工作。

可就医院工作之时,突然收到了中国空降兵部队的调令,而马旭的人生也因此发生了转变。

我国的空降部队始建于年的空军第1陆战旅,在经过十年的发展当中,已经成为了我国不可或缺的军事打击力量,其中最为重要的训练便是降落,可女性因为身体原因并不适合做空降军,因此部队中的女兵屈指可数。

年,中央军委决定将陆军第15军改编为第15空降兵军,但由于设施不完善,训练条件差,愿意去此部队的人并不多,而军队中的医疗人员更是屈指可数,战士们经常会因此遭受重伤。

马旭(左一)

马旭得知情况后主动发出了申请,希望能到空降部队当中帮助战士们训练。

年,马旭正式以军医的身份加入了跳伞训练的卫勤保障组,而整个空降部队中只有两个女兵,马旭便是其中之一。

空降军都是来自各个地方的精锐,马旭为了保护这些尖兵经常彻夜通宵,以此调整训练难度和时间,可在这里待了一段时间之后,她就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

有一天,马旭找到了部队领导,愁眉苦脸地说道:“师长,咱们部队的同志都跳伞下去了,为什么我不能和他们一起跳下去?”

“唉!”师长看到马旭不解的语气后解释道:“咱们空降军刚刚成立,用的降落伞都是苏联给的落后产品,飞机也是抗美援朝时候的老古董,你是医生应该是知道的,女生的腿部更容易受伤。”

马旭对此却不以为然,她义正词严地说道:

“我既然是军医,就应该和战士们一起训练、一起作战,部队到哪里,军医就跑到哪里,战士们受伤的时候我们要第一时间抵达,不然这军医还有什么用!”

看到马旭如此坚毅,师长最终点了点头:“你先去体检吧,如果可以的话就去训练。”

马旭听到此事连忙推门而出,兴高采烈地向体检处进发。可不一会儿的时间,马旭便又忧心忡忡地跑回了师长的办公室。

原来,马旭因为常年吃不饱饭,身高只有1.53米,体重也只有70斤,完全就不具备成为一个空降兵的标准。得知消息的师长也没有了办法,也没有批准马旭的训练申请。

身材瘦小的马旭

可是马旭依然不肯放弃,先后五次地来到师长这里提交申请,弄得师长都被她折腾得够呛,只能将两个苹果塞到了他的手中,说道:“马旭同志啊,这个不能操之过急,你先吃胖了,把身体弄好了再说吧。”

眼见领导不同意,难道马旭的空降兵之梦就到此完结了吗?

有一天黄昏,伞兵战士们陆陆续续地回到了宿舍进行休息,这时一个小个子的女生便会从人群中窜出,借着月色跑到宿舍的后面挖起了一米的深坑,随后悄悄地回到了宿舍。

第二天早上,她便会缠着队员问东问西,将一切的训练技巧偷偷地记录下来,这才发现自己缺少了跳台,于是她便悄悄地扛来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将他们叠在一起。

此后的每一天晚上,马旭都会悄悄地来到“训练场”练习,当时其他的战士每天都要练习五百次,可马旭只有在晚上才有时间,于是人们经常能在月色中看到,一个小个子的女生在不知疲倦地重复一个动作,直到深夜……

马旭在训练中

半年之后,马旭认为自己的动作已经非常标准却熟练,于是她直接咬破手指,用自己的鲜血在白纸上写下了几行端正的小字:

“身在空降师,如果不跳伞,怎么能叫伞兵?我恳求组织批准,并保证成为合格的伞兵!”

师长刚刚清闲了半年,没想到马旭又发出申请,可他看着瘦小的马旭还是十分地担心,并没有马上批准。

马旭当场保证道:“我虽然是个女兵,但我并不比其他战士们差到哪里,不相信的话你可以让我试一下。”

备受马旭“折磨”的师长只好无奈一笑,随后当着全体将士作出了承诺:

“你也不用和其他战士比,只要你能跳好,我就批准你上;但你要是出了问题,也不用我说了,以后都不要拿这事情来找我,我一概不批。”

当天下午,一架训练飞机缓缓地飞上了清澈的天空,在数千名战友的见证之下,马旭从容不迫地完成了着装、登台、起跳、落地的动作,以标准的姿势成功落地,连续施展了三次。

看到马旭没有问题,师长这才在他的训练申请上签下了大字,而马旭也得以和其他男兵一起训练跳伞,这一跳便是二十多年的春秋。

年秋,马旭完成了第一次登机跳伞,并在之后的日子里共跳伞一百四十多次,创造了新中国的三项纪录——第一个跳伞女兵、跳伞最多的女兵、跳伞空降年龄最大的女兵。

离休返乡,捐献巨款

20世纪80年代,此时的马旭已经五十多岁,稍显年迈的身体让他再也不能跳伞训练,作为武汉军区一名离休干部的她和丈夫一边为百姓义诊,一边做起了科研,经常会忙到深夜。

作为一名二十多年跳伞经验的老兵来说,他自然知道空降兵最怕的是什么。

空降兵在训练过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可真到了跳伞之中,因为地面强大的反作用力,空降兵一不小心便会出现扭伤、骨折,甚至牺牲的现象。

可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军医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案,只能用一些护具将空降兵的腿部绑起来,这样的防护效果不光弱,也会大幅度地限制士兵的作战能力。

年,马旭和丈夫颜学庸一同研制了“空气护踝”,而这则消息则被《解放军报》刊登到了头版的位置,并且在上万人使用过程中,扭伤、骨折率居然为零。

马旭夫妇获得的专利证书

随后,他们夫妻又发明了“高原供氧背心”,可以让空降兵在高原地域依然可以补充氧气,填补了我军在此方面的军备空白。

当时有一个香港富商得知马旭夫妇的发明后很感兴趣,当他驱车来到马旭夫妇居住的家中时更是开心,他看着破破烂烂的房屋就以为可以收买他们。

可马旭却淡淡地说道:“我的发明专利不属于个人,属于国家和部队!”

除此之外,马旭夫妇陆续发表了一百多篇论文,他们的撰写的《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空降兵生理病理学》成为了我军距今依然使用的权威教材。

可尽管如此,两位老人依然有着不可挥洒的痛楚。

整理资料的马旭夫妇

这是因为马旭在年轻时将自己的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新中国的建设当中,考虑到一旦怀孕便会耽搁时间,战士们也得到应有的后勤保障,一算她决定做了绝孕手术,而颜学庸也表示了支持。

但孩子问题一直是马旭的遗憾,她认为自己对不起丈夫,但万幸的是颜学庸很是支持她,用自己几十年的时光安抚着马旭愧疚的心灵。

而这十几年间,两位老人的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提升,他从结婚开始就居住在省军区武汉第七干休所,在军区给他们分配房子之时,他们担心病人找不到位置便拒绝了。

走入老人的小院,只有两块菜地和两间砖房,屋子里也都是“古董”有六十年的木板床、五十年的小板凳、三十年的旧书桌,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满墙的图书报纸,而两位老人穿得也十分简陋,除了十几块的布鞋之外,便是从年初穿到年尾的迷彩服。

马旭夫妇在院子里

有一次,马旭将自己的全部身家算了一下,居然超过了万人民币。这都得益于她多年的专利授权和论文奖励。

可面对这笔巨款,马旭和丈夫说道:“都是党和军队培养的我,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党和国家。”

年9月13日,马旭夫妇来到了中国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的营业厅,这才出现了上文中一幕。

银行人员好奇地问道:“您为何也要捐万的巨款给木兰县呢?”

马旭回过头来看向了丈夫,随后淡淡地说道:“我听说自己的家乡没有钱,孩子们正好也需要,我就捐了过去。”

“那也不用捐这么多啊,你们二位的下半辈子怎么办啊?”

“哈哈哈。”马旭与丈夫相视一笑,随口说道:“这可不多,我看到电视上有人捐了一个亿了,可惜我老婆子只有这么多啊……”

年2月,马旭老人被登上了感动中国的舞台,而她的颁奖词也正是老人一生的诠释: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曾经勇冠巾帼如今再让世人惊叹。以点滴积蓄汇成大河,灌溉一世的乡愁,你毕生节俭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

人,未因财富而显得高贵;心,却在奉献中熠熠生辉,在这个物质至上的年代,马旭夫妇却如同天上的启明星一般告知众生,拼搏、奉献的一生何等光荣。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马旭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8年85岁老妇捐1千万,银行吓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