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杭州女孩狂犬病的事情,是性别问题吗
TUhjnbcbe - 2025/1/15 17:10:00
白灵酊的功效与作用 https://m.39.net/disease/a_6097685.html

腾讯新闻标题党大赏

昨天刚说完现在新闻平台和“专业媒体”标题党的例子,今天就看到一个“专业媒体”带节奏的事情。

你们先看下面这个新闻,来自湖南发行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纸媒,“潇湘晨报”:

看新闻里说的,这一家子给弟弟打疫苗不给姐姐打,最后导致姐姐狂犬病发作脑死亡。

是不是一个舍不得钱,故意想把女儿害死的恶毒家长形象跃然纸上?

是不是自然而然就往重男轻女的坑里带了?

确实,评论区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们愤怒地评论:

还有更狠的,最高赞评论希望女儿回来找这一家人索命:

看这几万几万的点赞,可以看出网友们真的非常愤怒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1,家长是重男轻女吗?

家长自己表示作为父母,他们问心无愧,甚至在家里是富养女儿穷养儿子,绝对不可能几百元的狂犬疫苗不舍得给女儿打。

如果当事人说的你们不信。

那几乎所有和这家子有过接触的人,无论是平时熟识的街坊邻居,医院工作人员又或者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给出的答案都是“不可能”。

狂犬病发病后的死亡率近乎%,全世界发病者中治愈的案例屈指可数,但家长还是坚持让孩子在ICU治疗,每天花着四位数甚至五位数的治疗费。

表示“即使卖房,也一定要治好自己女儿”。

且不说,要是真的重男轻女舍不得钱给孩子打疫苗,根本不会做这么多努力。

而且这家人身边的人,以及负责抢救女儿的医护人员,一定比我们这些网友更了解这家人,也掌握更多信息。

既然他们一致的判断,是这里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我觉得网友仅凭一篇报道就判断,有点太武断了。

2,那为什么家长当时没给女儿打狂犬疫苗?

对于这点,网友有很多猜测。

有猜说想省钱的,有猜说女儿没有冠姓权所以被轻视的(“不傻的父母”就是会轻视女儿...)

其实没必要去猜,当事父母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孩子妈妈三月份从外面捡回来一只流浪狗,出现了乱咬犬笼的现象,但是爱狗人士给他们打电话分析说这狗不是狂犬病,所以他们就把狗给放了。

五月份,他们又领养了一只刚生下来的小狗,他们看到儿子被狗接触了一下,被抓伤但没有出血,所以带儿子去打了狂犬疫苗。

这时候,女儿才告诉他们,自己7月份也被这只狗舔了一下指甲缝边上的倒刺。

注意,是舔了一下,并没有被咬。

要知道,狂犬病是有一个“十日观察法”的。

即被狗咬了之后赶紧去打第一针狂犬病疫苗,然后观察咬你的那只狗,如果它在十天后还活着,说明你没得狂犬病,就不需要打接下来的几针狂犬病疫苗了。(狂犬病疫苗一般要打五针。)

因为得了狂犬病的动物,只有在狂犬病发作之后才有传染性,而狂犬病发作的动物,一定会在10天之内死亡。

说回杭州这件事。

9月份的时候,女儿告诉家长,自己在7月被狗舔了一下指甲缝边上的倒刺,家长看到狗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还活蹦乱跳的,并没有死亡,自然会觉得女儿没事,也就没去打狂犬病疫苗。

这是完全说得通的。

你可以说这一家人,在狗疑似狂犬病的情况下还把狗放了不负责任,但说他们重男轻女看着自己女儿去死就过分了。

3,那女儿为什么还是得病了?

既然女儿是7月被舔的,一直到女儿发病好几个月过去了,狗都活蹦乱跳的没有事,那为什么女儿还是被感染了,是不是所谓的“十日观察法”失效了?

我认为不是,毕竟十日观察法是很多国家无数个病例总结出的结果,如果没有切实可靠的证据,一般不考虑它会失效。

而家长的说辞以及现在的诊断结果,还远远没到要怀疑“十日观察法”的地步。

因为家长只是在转述女儿的话,说七月份的时候被狗舔了一下。萧山区的流行病调查结果也只是在转述这句话。

但没有人说女儿患病就是因为七月份的时候被第二只狗舔了。

也有可能是被第一只狗伤了,也有可能是在外面和其他有狂犬病的动物有接触,只是大家都没注意到。

要知道这第二只狗,是5月份刚刚生下来的小狗,而且是女儿从朋友家带回来的:

刚出生的小狗,如果被带有狂犬病的疯狗咬了,基本当场就被咬死了,再加上这又是家庭饲养的宠物狗,没什么得病的环境。

综合这只狗一直到11月都还健康活着没发病,所以我觉得这只狗可能从头到尾都是健康的,女儿的狂犬病根本不是它传染的。

而妈妈带回来的第一只狗不一样,它是流浪狗,携带病毒的几率大。而且在家里还出现了乱咬狗笼的现象,这也是犬类狂犬病发作的一个症状之一。同时女儿会从同学家里领养小狗回来说明本身也比较喜欢小狗,所以平时和这第一只狗可能也会有互动。

所以我认为第一只狗把狂犬病传染给女儿的概率比第二只狗大得多。

再者,狂犬病传染不一定要狗咬人,破损的皮肤或者开放性伤口被动物分泌物污染也算是三级暴露,染病的风险一样很大,而且还容易被人忽视。

4,我们需要怎样的媒体报道?

这件事,本来是一个科普狂犬病防治的好机会。

作为专业媒体,明明可以科普“十日隔离法”,可以多说说狂犬病疫苗在什么时候应该打,去哪打,怎么打。

作为读者,明明可以给这一家子多点支持,可以多关心关心如何预防狂犬病,防止更多悲剧发生。

作为讨论者,也可以讨论为什么狂犬病在不少国家已经近乎消失,而在我们国家却没有,该如何规范养狗,如何处理流浪狗和人的关系,如何强制给狗都打上狂犬病疫苗。

(狗打总比人打要好。)

说白了,这件事和性别本来就没啥关系,根本不是男性和女性间的问题而是人和狗之间的问题。

然而,我们再回头去看潇湘晨报的报道:

看里面报道的语句。

再看这个总结的标题:

无一不是在把整件事,往性别节奏的方向去带。

最后,这样一篇带节奏的微博,大几千条转发,数十万个点赞,不但高出该报纸平时微博内容几千倍。

同时也比同一时间大多数用正常新闻语言报道的新闻互动率高得多。

而且潇湘晨报在很多人提出质疑之后,依然不编辑微博,加入实情信息。

不但让这一家子承受了他们不该承受的,也浪费了科普狂犬病防治的好机会。

本来可以做科普做好事,现在全在骂家长骂男人。

实在是魔幻至极。

孩子发病后。这家人一直坚持给孩子治疗,十几万几十万花着,明知道孩子已经脑死亡,孩子得的是死亡率近乎%的绝症,依然不放弃,医院,倾家荡产也要抓住最后渺茫的希望。

结果因为潇湘晨报一篇语焉不详的选择性报道,就成了“重男轻女”家庭,成了“故意不管女儿”。

然后被十几万网友辱骂,被几万网友诅咒“女儿回来索你们全家命”。

有的网友,看完更全面的说辞之后,还硬要说家长是在“甩锅给女儿”:

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你是家长,辛辛苦苦把一个女孩养到初三,会故意害死自己女儿吗?

现在女儿病危,家里急得不行,结果素不相识的网友不但不安慰,还都在说风凉话。

做个人行吗?

5,不要把什么话题,都变成性别话题

说完了媒体,再说说网友。

我支持平权,在性别相关的话题下面,也经常写文发声支持女性。

但我希望有一些人不要像个二极管一样,无论什么事情都往性别方向去想,仿佛全世界就只有男性女性两种人,全世界就只有性别这一个话题。

这不但烦人,也会让许多同样重要的信息,被埋没在无止尽的争吵与谩骂中。

就像杭州萧山这件事一样。

鉴定这一家人是不是“重男轻女”,和传播和狂犬病有关的知识控制流浪犬数量,到底孰轻孰重,我相信有点逻辑的人都明白。

但网友就是忍不住要给别人做“道德鉴定”,就是喜欢把人打成“蝈喃”、“国女”,就是喜欢简单的道德判断,然后说一个符合他们想象的压迫故事。

因为这不用动脑。

而且同样的事情,正一次又一次在互联网上上演。

还是说个老故事。

某个竞技游戏圈里有两个知名选手A和B是宿敌,每天都能看到他们的粉丝对喷,基本是你揭我的偶像一个疤,我讲你偶像一个黑历史的节奏。

双方一开始还只是自己开贴对喷,所以也没什么,但到后来,他们可以在论坛的所有地方开喷,并且认为这个游戏最重要的就是这两位知名选手的恩怨。

比如有新手求游戏攻略,他们在底下对喷,比如有人炫耀自己的战绩,他们在底下对喷,比如有人创作了和游戏有关的漫画,他们还是在底下对喷,直到最后那些沉默的人都全都忍无可忍,决定一起把双方粉丝全部扔出去,让管理员把说相关话题的人全部封禁,事情才画上一个句号。

在我看来,某些“女权主义者”以及某些“反女权主义者”,就和A与B的粉丝挺像的。

他们试图把一切复杂的事情都简单化,支持他们的就是坚强的女权斗士,不支持他们的全都是直男癌,应该被打倒。

就拿之前在美国轰轰烈烈的women`smarch来说,可能你们都知道了,有一群女权主义者在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大喊口号,宣传他们的平权思想,然后被某个只想好好学习的韩国小哥怒斥“Thisisalibrary”。

1
查看完整版本: 杭州女孩狂犬病的事情,是性别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