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王玉龄
年秋,美国的一幢小洋房里赫然坐着一位花甲老人,只见她把眼镜缓缓地摘下,随即低头默默地擦拭着眼泪。
在她面前的桌子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封刚拆封的信,信右下角的那个署名让人不禁大吃一惊——周恩来。
这位老人究竟是谁,为什么会收到周总理的亲手来信呢?
她便是王玉龄,中国著名抗日将军张灵甫的遗孀,周总理这封来信没有其他目的,只为盼她能回国。
读完信后,王玉龄认认真真地把信折叠整齐,热泪盈眶地陷入了回忆。
图2王玉龄
年,湖南长沙的一家府邸内传来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声,随后便是一阵欢声笑语。
没过几日,上门拜访的人踏破了门槛,只为给这位刚刚喜得千金的王老爷送上祝福,那么这位王老爷究竟有何来头呢?
王老爷本名王树南,他的祖辈多年经商,父辈也多为大官,因此积累了不少产业和人脉,才使得如今的王府在这长沙富甲一方。
王家世世代代在长沙德高望重,王树南继承了父辈的家业以后也毫不逊色,早年时期便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不多久便娶上了门当户对的罗家女儿罗氏。
图3王玉龄
如果说王家是湖南名副其实的望族,那么罗家就是这湖南的显赫贵族,荣华富贵一应俱全。
听坊间传说,罗家祖先曾带兵打仗,多次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甚至还被大清皇帝册封为兵部尚书,其地位之高不言而喻。
早些年,长沙两大家族的联姻在当地就被传成了一段佳话,如今千金的出生更是让人羡慕不已。
王玉龄就像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金枝玉叶,更是名副其实的白富美,从小便泡在蜜罐里长大。
然而,就在王玉龄5岁的时候,安逸闲适的富家名媛生活被突然到来的一场变故而彻底打破了。
图4王玉龄
最疼爱她的父亲突发急病去世了,狠心撇下了女儿王玉龄和当家主母罗氏在这一个偌大的王府。
此时的王玉龄才刚刚5岁,还不懂什么是生死离别,只记得从这一天开始就再也没有见到父亲了。
王家老爷去世的消息一经传开,整个王府上上下下都陷入了悲痛,当家主母罗氏却有着异于常人的冷静。
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下以后,罗氏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有条不紊地打理着老爷的丧事。
罗氏的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着将门之后的风采,因为她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生活都要继续,更何况女儿如今还那么小,以后的日子可不能委屈了她。
图5王玉龄
王府的丧事处理完以后,罗氏在第一时间把府上的所有男家丁遣散出府,自己如今是一个寡妇之身,这等行为自然可以堵上外界的流言蜚语。
同时,罗氏也是为了王玉龄的成长着想,虽然现在的王玉龄已经没有了父亲的疼爱,但是母亲希望她能在家风良好的氛围内长成一个大家闺秀。
王玉龄从小便饱读诗书,母亲还特地请了家庭教师上门培养她的女德思想,只希望她有朝一日能继承这偌大的家业,更能传承王家的家风。
慢慢地,王玉龄已经到了上学的年纪,母亲千挑万选地给她选择了湖南省第一师范附属学校。
图6王玉龄
众所周知,这所学校前后培养了不少成功伟人,其中就包括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如今也成为了王玉龄的母校。
王玉龄从一年级到四年级都是在湖南省第一师范附属学校度过的,虽然年龄还小,但是她的学识和才华是其他同学所不能及的。
再加上王玉龄出众的外貌和良好的家世,在学校内也算是风云人物,甚至还被同学们私下称作“校花”。
但是王玉龄从来没有在意过外界的说法,举手投足之间都牢记着母亲对自己的教诲。
战乱年代烽火连天,安稳的生活没过多久,长沙就被日军攻陷了。
日本人从东北一路扫荡南下,占了湖南,进了长沙,王玉龄的学习生涯也在即将入学五年级的时候戛然而止,不得不在日军的侵略下开始逃难。
图7王玉龄
为了生存,母亲带着王玉龄逃亡了整整两年,直到后来逃到了一个偏远的小县城,才敢定居下来,继续未完成的学业。
长沙人民在一夜之间流离失所,大街上遍布的都是日军烧杀抢掠的情景,这段痛苦的经历让王玉龄至今难忘。
虽然当时的王玉龄仅仅是一个小学生,但是父亲的建功立业和母亲的日常教导让她深明民族大义。
十岁的王玉龄便在心中暗下决心,长大以后必定要为国报仇,虽然自己只是一个女孩子,但今天的家仇国恨定不会忘。
想起自己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军校出身,王玉龄便也想像他们一样加入部队,为国效力。
母亲罗氏听到以后自然是多加阻拦的,她如今只有女儿这唯一的亲人了,怎么舍得冒这个险呢。
巾帼英雄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但是王玉龄内心的爱国之火并没有熄灭,从此以后她便再也没有用过日本的任何东西。
并且要求王府跟随的所有人都要抵制日货,既然不能在战场上为国杀敌征战,便只能从生活小事中维护祖国利益。
年,抗日战争终于结束了,就在举国欢庆的时候,17岁的王玉龄也遇上了她生命里的真命天子。
图8青年张灵甫
他便是著名的抗日英雄张灵甫,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此后便一直在蒋介石麾下谋事,多次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
年,张灵甫还参与了南京保卫战,并担任团团长,是一个战功赫赫的英雄将领。
二人相遇在一场宴会,风华正茂的少年英杰遇上了风华绝代的富家千金,不由得都多看了几眼。
此时的张灵甫已经年过四十,但是久战沙场的那份坚毅让王玉龄一眼便着了迷,正直勇敢的英雄才子一下子便进入了这位富家千金的心。
宴会一别,张灵甫对这位善良温婉的女子也动了心,军人出身的他便直接向王玉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图9张灵甫
在不断地接触中,张灵甫便想尽一切办法对王玉龄展开了爱情攻势,执着而又十分绅士。
王玉龄的母亲知道以后第一时间是反对的,自己的女儿正值青春,怎能嫁给这个年长她几十岁的老男人呢。
其实年龄也不是最大的原因,王玉龄的母亲只是听说张灵甫此前有过一段婚姻,而前妻竟被他失手给杀掉了。
这些传言自然不能全信,但是为了女儿的幸福未来,她还是要坚决反对这段婚姻的。
怎奈何女儿执意要嫁给这位英雄才子,无论母亲如何劝慰也不愿意回头,罗氏也只能作罢,提议让张灵甫找个人保媒才肯放心。
张灵甫听后欣喜不已,立刻便去请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前来保媒,也借此证明了自己对王玉龄的重视之心。
图10王玉龄与张灵甫的结婚照
二人交往了数月以后,张灵甫忽然收到了调任令,他被提升为南京卫戍区司令,要求接令后即可前往南京报到。
显然这是一封提升令,但是张灵甫丝毫感觉不到开心,他心里想的只有王玉龄,他离开了湖南以后,撇下她一个人怎么办呢。
就在张灵甫准备辞去这份任务的时候,王玉龄知道了这件事,而是非常生气,气他不应该因为自己而耽误了前途。
看着佳人气鼓鼓的小脸,张灵甫又好气又好笑,第二天便去找王玉龄的母亲提亲,希望能在前往南京之前把婚礼办了,等到上任以后便不会再有后顾之忧。
图11王玉龄张灵甫
看到张灵甫如此诚心诚意,王玉龄的母亲便也没有太大的反对意见了,就答应了他的提亲。
第二天,张灵甫和王玉龄便匆匆忙忙地在上海金门饭店举行了婚礼,老夫少妻的成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街小巷的报纸都在报道着这对才子佳人的喜事。
成婚第二天,张灵甫便带着王玉龄前往南京走马上任,为了让娇妻在人生地不熟的南京过得舒服一点,还特地为她买下了一栋平的别墅。
张灵甫经常外出工作,为了让妻子安心,便偷偷地把别墅所有人的名字更换成了王玉龄的名字。
图12王玉龄张灵甫
霸道总裁宠爱娇妻的情节竟然真的会在生活中上演,王玉龄每每回忆到这里的时候都会热泪盈眶。
张灵甫和王玉龄的婚后生活一直非常甜蜜,但张灵甫一板一眼的性格有时候也会惹妻子生气。
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张灵甫在外出差,竟然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上指责王玉龄穿衣打扮过于新潮暴露,实在不像一个将军夫人。
张灵甫看完以后,竟原封不动地转寄给了妻子,并且批注了八个大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图13张灵甫
王玉龄收到信以后非常生气,如今已经是和平年代了,难道自己连穿衣自由也没有吗?
更气愤的是,张灵甫作为自己的丈夫,竟然也不相信自己,王玉龄一气之下便给张灵甫回了一封分手信。
张灵甫收到信以后追悔莫及,后悔自己的愚蠢,竟然惹得娇妻在家中一个人生闷气这可如何是好。
第二天一大早,张灵甫便坐上最早的一班车赶回家中,生怕王玉龄真要和自己分开。
回家后的张灵甫也不知道如何哄王玉龄开心,便执着地敬着军礼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并且表示妻子不原谅他就不把手放下。
图14孟良崮战役
王玉龄看见张灵甫手足无措的样子,不由得笑出了声,真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
老夫少妻的新婚生活就这样酸酸甜甜地延续着,婚后第二年,王玉龄便有了身孕。
新生命的出现给小夫妻的生活带了更多的甜蜜,却没有想到这也是王玉龄悲惨生活的开始。
年,全国内战爆发,张灵甫不得不临危受命前往孟良崮指挥作战,然而此时的王玉龄已经开始害喜,胃口非常不好,每天吃不了多少东西甚至还经常吐。
所以张灵甫非常担心妻子的身体,但是军人最大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他也只好忍痛割爱。
图15张灵甫和战友
张灵甫一走便是数月,王玉龄在临产的前一个月非常思念丈夫,便决定前往战区准备见张灵甫一面。
正在和战友们并肩作战的张灵甫,忽然看到了心怀六甲的妻子,心中不胜欢喜,紧紧抱着妻子不想松开。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便到了王玉龄回家的时候,不曾想,此次相见竟然是二人见的最后一次面。
回去没多久,王玉龄便顺利产下了一名儿子,看着婴儿床上的宝宝,王玉龄欣慰地笑了,第一个念头便是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丈夫。
收到消息的张灵甫得知自己当爸爸了,高兴得合不拢嘴,只是很遗憾不能陪在老婆身边,也不能亲眼看到儿子的可爱模样。
图16王玉龄和儿子
王玉龄担心张灵甫想家,便给儿子拍了一张照片寄给丈夫,张灵甫看到照片后激动不已,此刻他只希望战争能早日结束,自己也可以早日回家见到妻儿。
可是,在儿子出生后的十天,张灵甫突然失去了联系,只是王玉龄以为丈夫是忙于作战,便没有放在心上。
直到张灵甫的战友找到家的时候,王玉龄才得知了丈夫牺牲的噩耗,她眼前一黑,便晕了过去。
她不能接受,刚刚结婚两年的丈夫就这样战死沙场,她也不能接受,还没有看到儿子模样的父亲就这样撒手人寰。
张灵甫阵亡的消息让王玉龄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悲痛的情绪里,与丈夫的甜蜜生活仿佛就在昨日,怎能忍心撇下她们孤儿寡母呢。
图17王玉龄和儿子
最后在母亲的安慰下王玉龄逐渐振作了起来,为了丈夫仅存的血脉,王玉龄下定决心将孩子抚养长大,并永不再嫁。
此时的王玉龄年仅19岁,和张灵甫这段矢志不渝的爱情却支撑着她无怨无悔守寡73年。
等儿子到了入学的年龄,王玉龄方知一个女人想要立足社会首先要有文凭,便在张灵甫旧日同僚的帮助下,孤身一人前往美国读书。
留美期间,王玉龄就读于纽约大学财会专业,她每天除了勤奋读书完成学业,就是寻找兼职补贴家用。
张灵甫生前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军官,除了有一个别墅和一个儿子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积蓄。
图18晚年王玉龄和张灵甫照片
王玉龄就在这勤工俭学的状态下,顺利从美国纽约大学毕业,并且获得了学士学位。
毕业以后,王玉龄选择留在美国,寻寻觅觅了许多工作,最终被美国航空公司录取。
这份工作有着可观的收入,尤其对王玉龄这样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来说是非常不错的,她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一做便是二十年。
随着事业的风生水起,王玉龄在美国甚至成为了屈指可数的名流,也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但是这么多年来唯一不变的,只有王玉龄的国籍,她坚信自己无论走到何处都是中国人,这份决心和她抵制日货一样坚定。
图19王玉龄
直到年,周总理听说张灵甫的遗孀定居美国,便特地书信一封邀请王玉龄归国。
时隔多年,王玉龄终于重新踏上了这块热烈的故土,不禁热泪盈眶。
昔日的王玉龄宁愿孤身一人在国外也没有归国,或许只是不想重新踏进这个饱含青春和遗憾的故土吧。
两年夫妻,一世情缘,这样的爱情和坚贞在任何时候都会引人感叹不已吧。
图20王玉龄和儿子在张灵甫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