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飞燕报春跨越万里大洋传播中国声音
TUhjnbcbe - 2024/12/18 18:02:00
治疗白癜风哪的医院好些啊 http://pf.39.net/bdfyy/jdsb/180323/6122185.html

昔年10月25日,新民晚报在美国传版试印成功。同年11月1日,新民晚报正式在全美发行,报纸订户短时间上升到近三万,美国50个州和一个特区都有读者。

今继美国版后,新民晚报在全球扩大布点,寻求合作伙伴,至今已向海外25家华文媒体输出版面,通过多样化合作方式,显著扩大了传播力与影响力。

1.05万公里,是中国上海到美国洛杉矶的直线距离。20多年来,新民晚报带着特有的飞燕标志,跨越万里太平洋,“飞”入美国华人社会,介绍国内改革开放,传递上海声音,成为中国外宣的生力军。

“这份扎根上海几十年的报纸‘迈出国门’,不光是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更是改革开放的需要。”当年赴美办报的“先遣队员”之一的顾龙如此评价,当时有个统计,上世纪90年代初,在美万华人华侨,一半是20年内去的,他们关心中国和家乡变化,尤其去美国读书的上海学生,来信要妈妈将读过的新民晚报邮去,好多有“上海情结”的美国华人也来信,愿帮助晚报赴美发行。

图说:新民晚报海外版。陶磊摄

年4月,国家主管部门下达同意新民晚报在美国组建新民国际有限公司、全权代理印刷、发行、广告等相关业务的文件。当年10月25日,新民晚报头版刊登文章“《新民晚报》今首次在美传版印刷”,里面有一句:“为确保新民晚报11月1日在美国发行,新民国际有限公司今天进行正式传版,并出色地印出了首批发行美国的图文清晰的新民晚报。”话虽不长,其实里面饱含创业的故事,为了确保准时出版,顾龙及后来赶来支援的同事加班加点,租房、装设备、办手续,还要学开车,当时最大的考验是如何顺利地隔洋传版和掌握在美华人读者信息,前者是让版面畅通到达,后者是确保目标受众能真正服务到。

“老新民”杨俭俭是“技术大拿”,在没有高速网的年代,靠卫星传真的隔洋传版既慢又有不确定性,“我们是当地时间10月13日晚8点进行首次隔洋传版试验,试了一晚上没成功。15日,再试一次,显示接通的红灯亮起,电脑上的数字正常显示,传版机响了,第一张通过卫星同步传真的新民晚报版面诞生了。”经过显影,杨俭俭从暗房里取出第一张晚报照相版时,大家倍感激动,“新民晚报在美发行的基础打牢了”。

从10月25日正式试刊再到11月1日正式发行,开拓者们齐心协力,通过系统优化,将每天16块版的传输时间从8小时压到1.5小时,再到今天网络传版,“新民晚报这只‘小燕子’跨越大洋的速度越来越快!顺便提一下,因为时差关系,在美印刷的新民晚报,读者拿到时都是大清早,说它是‘新民早报’,并不为过!”杨俭俭笑着说。

“小燕子”飞得快,传递的声音也更美。首次回收的读者征询表上,在美华人最爱看晚报社会新闻版、文化版、要闻版及副刊《夜光杯》等,因为能反映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风貌,有接近感、亲近感,晚报在美订户也节节攀升,很快达到两万份的订量,这在美国华人圈是空前的,不少华人华侨乃至美国其他族裔人士都把它当作“了解上海,读懂中国”的重要窗口。

随着事业发展,经有关部门批准,两年后,新民晚报设立美国记者站并推出美国版,“报道中美重要新闻,传播华人社区资讯,提供各类服务信息”,不仅让报纸内容更

1
查看完整版本: 飞燕报春跨越万里大洋传播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