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李时珍临死之时咀嚼几片树叶,没想到这东西
TUhjnbcbe - 2024/10/31 15:22:00

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曾是楚王府奉祠正、医院判,去世后被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谈起李时珍就不得不提《本草纲目》。

这部伟大的著作,吸取了历代本草药物著作的精华,在纠正了古籍错误的基础上,补充了许多内容,并有重要的发现和突破,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西方人称之为东方医学巨典。

那你们可知道,李时珍修著《本草纲目》背后的故事?

李时珍的父亲李月池是一名远近闻名的好医生,给人看病,从不计较诊费的多少,只管治病救人。他的言行举止对李时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时珍自幼喜欢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加上后来三次赴武昌应试均是名落孙山,故决心“弃文学医”,钻研医学。这跟鲁迅有点相反,鲁迅是“弃医从文”,不过这其中的性质不同,不可同日而语。

李时珍在跟着父亲李月池行医的过程中,发现古代本草书中存在着不少的错误,于是就产生了修著《体草》的想法。李月池告诫他,修《本草》是很辛苦的事,要编写一都新的《本草》,就必须把全国出产的药物重新查访遍。

父亲的话牢记在李时珍的心头,父亲的教诲,才使他有了以后的“行万里路”。医院院判,回到家中,李月池已去世,家人说他提到过几次“时珍的《本草》修得怎么样了”,对儿子的事业很是关心。李时珍长跪在父亲坟前,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体草》修好!

据《本草纲目》和《明史》记载,李时珍具有严谨的科研精神和无畏的献身精神,为了了解药效,他经常以身试药,不惜生命的危险,有好几次都差点中毒身亡。

有一次在野外,他品尝药物中毒,全身浮肿不能行动,便躺在地上仰望蓝天白云,慢慢地等死。突然,有一阵风吹来,身旁一棵小树飘下许多叶片,有几片正好落在他嘴边,。

他索性咀嚼起来,没想第二天中毒的症状就消失了。他仔细研究那棵小树,发觉那是一棵茶树。为了再次验证茶叶是否能解毒,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再次品尝有毒药物,又再次咀嚼茶叶。果然,毒又被解开了。从这里他得出了茶叶能解毒的结论。

现代医学认为,茶叶具有加快体内有毒物质排泄的功能,这与其中含有茶多酚、多糖和维生素C的综合作用是分不开的。

从年起,李时珍开始写《本草纲目》,到年完成,共经历了27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李时珍可以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呕心沥血,历尽千辛万苦,终成巨著,其中滋味,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继承学习前人的科学成果,李时珍在动笔前曾“读书十年,不出户庭”,不仅阅读了各种“本草”,历代药书多家,还研究了大量古医书,引用过的古书共家。要把那些深奥的典籍读完读透,是何其不易!

为了采集发现新的药物,艰苦的野外科学考察是少不了的。李时珍从年以后,就多次走向大自然,先后到过湖广、江西、江苏、安徽等省以及武当山、茅山、牛首山、龙峰山等产药丰富的山区,披荆斩棘,攀悬崖,临绝壁,采集了许多标本,通过实践纠正了许多书本上的错误。

艰苦科研27年,黑发人变白发人,李时珍的青春也永远刻在了《本草纲目》上。

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工匠精神,是艰苦奋斗精神。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时珍临死之时咀嚼几片树叶,没想到这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