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世纪之交的一抹重彩1999年经济日
TUhjnbcbe - 2024/8/16 16:57:00
白癜风最佳治疗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320982.html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时期,改革和建设大潮为经济报道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经济宣传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全国最大的以经济宣传为主旨的报纸,《经济日报》在这方面肩负重任。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同志到经济日报社视察,对该报提出“深入生活、改进文风、办出特色、建设队伍”等四项要求,希望《经济日报》能形成与这一伟大时代相称的、富有改革精神的风格特色。

时代的要求,领导的期望,唤起报社员工昂扬的改革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准备,一场版面革新活动终于在年蓬蓬勃勃开展起来。

结构调整增量重质

年我们国家大事多、喜事多,对新闻媒介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了在这不同寻常的一年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新闻宣传任务,为了给跨世纪的《经济日报》抹上一道华丽重彩,报社决定这一年报纸扩版、改版,并以此带动报社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社长徐心华年初代表编委会撰文介绍新年打算时,提出了“增量重质,奉献精品”的要求,增量重质,结构调整被作为一个原则,在扩版、改版中加以执行。

增量:这一年报纸出版由每天8版扩大到主要工作日16版,实现了报纸从4版、8版到16版的“三级跳”,可以说办成了报社近几年一直想办的一件事。扩版为报纸向读者奉献更丰富的信息和更到位的服务提供了保障。

重质:扩版不能满足于简单的量的增加,更要求报纸质的飞跃。在扩版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提高报纸的权威性、新闻性、时效性,增加有效信息量。

结构调整:随着版面数量的增加,报纸整体结构也需相应改变,这对报纸功能的发挥和报道效果的保证至关重要。为了真正实现“增量重质”的目标,《经济日报》将16个版4大张报纸划分为四个单元,即综合要闻单元、产经透视单元、各类周刊单元、专刊信息单元,分别体现报纸“重、深、活、专”的特点。这一结构在年中又根据读者反馈做了微调,如在产经透视单元中轮流刊出产经透视、农村经济和财经报道版,使报纸的内容更加符合读者需要。

改版、扩版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新闻宣传更有深度力度,给读者提供更多的新闻精品。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经济日报》进一步发挥自己具有的深度报道的长处,抓住重大事件,加强报道策划,推出了一批精品。在今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两会”报道中,一组“两会前夕话形势”的述评有观点、有分析,十分抓人,《两会特刊》虽然受到后起者的挑战,但仍保持着整体质量高的优势。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报道更使报纸大放异彩。报社从6月份就开始进行报道策划,要求记者写出本报的“传世之作”、记者本人的“扛鼎之作”。从几个专栏的先期探路,到革命老区纪行及重走雪山草地专题次第推出,到“国力强了”“山河美了”“生活好了”“路子对了”“信心足了”五篇成就述评的刊出,从《铭刻在人民心中的碑文》《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等编辑部文章隆重出台,到各界人士国庆寄语的刊出,最后是一组国庆专版如排炮轰出,使报道达到了高潮。这其中,确有不少佳作、精品,文章选题之新颖、采写的难度深度以及社会反响之大,都是往年所少见的。

风格定位庄重大气

版面革新是一项涉及内容和形式的系统工程,其目标是造就鲜明的、与报纸身份相称的风格。《经济日报》作为诞生于改革开放年代的中央大报,在版面编排方面一直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大方明快的特点,在诸多方面做出过积极探索。但总的来说,报纸的版面风格还不够鲜明成熟,版式也不够稳定,离时代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经济日报》到底应该是怎样一种风格?丁关根同志视察报社时即提出这一问题,他希望《经济日报》的风格要与改革开放相称,要有改革精神。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需要经济日报人在实践中去探索。年,结合扩版、改版,《经济日报》对自身风格进行了积极也是艰苦的探索。

扩版之初,报社领导号召各单元、各专版编辑在版式编排上大胆创新。一时间,报纸的版面像百花盛开,多姿多彩,版面上的创造配以内容的增加每每给社内职工带来惊喜。但是,问题随之而至,版式是活起来了,但说不出一个整体风格,版与版之间差距过大,有的过于粗犷,有的过于秀气,有意见说,《经济日报》似乎是由几张风格不同的报纸拼凑起来的,这种批评在报社“扩版一个月研讨会”上有较多反映。为此,报社领导决定再开一次专门的“版面研讨会”,把版面风格探索推向新的阶段。

“版面研讨会”开得非常成功。部主任、版面编辑们在会上畅所欲言,力陈己见。社长徐心华、总编辑武春河认真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明确提出《经济日报》在内容上要做到质高、务实、创新,在形式上要做到庄重、大气、美观,版面特色呈现“大将风度”,要求各版都要在此定位下积极探索、创新,争取早日形成和谐的风格。

对于版面风格达成的共识最终要贯彻于编辑实践中。新闻版作为报纸的“龙头”,成为改革中的重中之重。“两会”报道之后,《经济日报》对编委值班制度进行调整,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侧重抓夜班工作,他第一轮夜班就连上了3个月,始终把新闻单元的版面编辑当大事来抓。负责组拼一、二、三、四版的总编室、国际部编辑们全力以赴,每天都为拿出符合“庄重、大气、美观”要求的版面仔细揣摩,反复尝试。一段时间内,夜班版面“倒版”几成常事,下夜班时间也比往常推迟了一两个小时。夜班编辑每有创新,白班同志便在社内评报中予以鼓励。总编辑武春河多次撰写评报意见,对夜班编辑的创新之举如开辟《数字新闻》《新闻走廊》专栏等,予以褒奖。新闻单元的版面革新也受到读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纪之交的一抹重彩1999年经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