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白茶散茶VS白茶饼茶
TUhjnbcbe - 2024/7/8 15:51:00

#忆太白福鼎白茶#

“聚”则厚积

“散”则薄发

散茶是白茶自然的演绎,茶青经萎凋烘干后形成松散形态存在的白茶,便是白茶的散茶;茶饼则是在散茶的基础上进行苏醒、去末、称量、蒸软、包揉以及压型、摊放、干燥等工序上加工制作而成。制作茶饼的原料一般不选用量少的白毫,夏季或秋季这样的干季节较为适合制作茶饼,以白牡丹为例,散茶与茶饼一种原料两种形态,它们在色泽、滋味以及香气成分都有差异。

1.色泽

散茶外形表现为绿黄色,经过压饼工艺处理后,茶叶色泽由绿转红,外形色泽表现为红黄色,茶叶外形色泽红绿度与叶绿素含量存在相关关系,白牡丹散茶经压饼工艺处理后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总量均显著降低,白牡丹干茶由绿转红、红绿色度值升高存在良好对应。

这是因为植物中叶绿素对光和热比较敏感,易发生水解和脱镁反应。白茶压饼工艺过程中的高温高湿作用,是引起白牡丹散茶叶绿素含量降低,色泽由绿转变为红、黄的关键。

2.滋味

茶叶中代谢物含量高低可直接影响茶叶鲜爽、醇厚、回甘等滋味。白牡丹散茶经压饼工艺处理后水浸出物含量显著降低,白牡丹散茶在压饼工艺后茶汤浸出物减少,引起滋味浓度降低。

茶多酚是茶叶中重要的呈味物质,影响茶汤浓度与涩度。白牡丹散茶经压饼工艺处理后茶多酚含量显著降低;黄酮类是茶多酚的一种,变化趋势与茶多酚总量一致。

在压饼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在湿热条件下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物沉积于叶底;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是多酚类的氧化物统称为“茶三素”,共同影响着茶汤的滋味与色泽。

可溶性单糖和可溶性双糖是茶汤甜度形成的重要成分,白牡丹经过压饼处理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

茶叶中的蛋白质在变性、凝固之后在湿热作用下水解,热解成氨基酸;白牡丹在压饼后较散茶的酚氨比显著下降,使得茶汤滋味的鲜醇度增加。

3.香气

白牡丹散茶中主要醇类组分为香叶醇、芳樟醇、苯乙醇与苯甲醇。在醇类香气组分平均相对总量降低的9.05%中,香叶醇平均相对含量降低占8.88%。香叶醇与芳樟醇、橙花醇为同分异构体,可互相转化,因此降低的香叶醇可能形成了芳樟醇氧化产物。香叶醇具有玫瑰花香,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具有花果香。

白牡丹散茶经压饼处理后,醇类组分平均相对总量大幅度降低,达9.05%,醛类组分平均相对总量略微下降但变化不大,芳樟醇氧化物、酮类、酯类、烯类和杂氧化合物组分平均相对总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酯类香气增加较多。从香气组分含量上看,压饼工艺使白牡丹散茶中具有花香的香叶醇含量降低,而具有果香、豆香的其他香气组分含量升高。

白牡丹散茶在经历高温、高湿、高压和长时低温烘干等压饼工序后色泽变化较大,干茶色泽由绿变黄、变红;叶底破碎度增加;散茶压饼前滋味中的涩度、鲜度与青味得分较高,香气中的毫香与青气得分较高。压饼工艺处理后茶饼滋味中的醇度和甜度得分升高,涩度、鲜度和青味降低,香气中的浓度、甜香和果香得分升高,毫香和青气得分降低。

每一片叶子都是关于时间的沉淀

每粒香气分子都蕴含制茶人的诚挚

·END·

喜欢白茶的都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茶散茶VS白茶饼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