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别拿生僻字当文化,汉字拼音化是必然趋
TUhjnbcbe - 2024/7/2 16:43:00
在哪儿治疗白癜风好 https://m.39.net/pf/a_7637171.html

别拿“生僻字”当文化,汉字拼音化是必然趋势

乔志峰

最近,原创歌曲《生僻字》走红网络,它的作者是一位叫陈柯宇的90后苏州小哥。

陈柯宇K-KO说,将生僻字串成的歌曲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汉字文化,传播一种正能量。(新京报我们视频)

大致看了一下,这位小哥唱的那些字,有的不过是常用字,比如一些成语什么的。有的,则确系生僻字,大部分人或者从来没见过,或者见过却不知道该怎么读。

说实话,有的生僻字,人们一辈子也用不了几次,有的干脆就没用。会认这些字,算不上什么有文化,更扯不上正能量、不值得拿出来炫耀。说白了,跟孔乙己炫耀回字有四种写法差不多,无聊、酸腐。

中国汉字太复杂,中国人太喜欢玩文字游戏,在学习文字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扼制了国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且,汉字还有什么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等现象,并非精确文字,很容易造成歧义,由此更是带来了很多问题,增加了社会成本。拼音文字则不然,会读基本上就会写,极大提高了社会效率。

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大多数中国文人喜欢穷经皓首、咬文嚼字、穿凿附会,因为这样很安全,又能消磨时间、显示学问满足虚荣心。同理,哪怕是社会上的普通百姓,也有人故意学一两个生僻字,方便自己装X。这种奇葩人物,时至今日依然不少,数年前我就遇见过一个。

在某高校门外的饮食街上吃饭,发现几乎家家餐馆都是爆满,唯独有一家门可罗雀。因为赶时间,就走进去想凑合一顿。刚坐定,就有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子走过来招呼,点了菜,他却不走,神秘一笑,用手在桌子上写了一个字(是个生僻字,只用于地名),然后乜斜着眼看着我问:“看你戴眼镜,应该是学校的老师吧?认得这个字吗?”我懒得理他,摇了摇头。他叹息着走开:“唉,现在这社会啊,没文化!”我终于知道为啥这家餐馆门可罗雀了,人们倒不一定是嫌这个老头子讨厌,是感觉他脑子不正常,万一发起神经来不安全。

语言文字拼音化,是大势所趋。当然,这需要过程。我们能否先从淘汰生僻汉字、戒除玩文字游戏的无聊怪癖做起呢?在微博上发表了上述意见后,有位网友留言指责:“漢字拼音化這種東西又被拿出來說事,反對中國人什麼時候能真做到矯枉不過正?”他用的是繁体字,说不定是位“老学究”,对汉字有较深感情。不过,他所谓的“反对中国人”却未免有文革遗风,过于上纲上线了。于是我回道:“这都能上升到反对中国人的高度啊?如果你查查都有哪些人支持汉字拼音化,你绝对不敢这么说。”

他查没查我不知道,我给包括他在内的一些网友提供一个资料吧。年3月12日,《快乐老人报》刊发文章《毛泽东曾考虑弃汉字用拼音》,不妨摘编几段:

近现代虽然有很多知识分子提出使用简体字的建议,但实际上使用拼音文字,汉字拼音化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比如,年,钱玄同就提出:“汉字改用拼音是治本的方法。”鲁迅的观点尤为激进,他曾表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认为促使书面语和口语一致的关键是实行汉字拼音化。

与建国前的文字改革一样,建国后文字改革确定的目标一度也是要实现拼音化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发表支持汉字改革的意见,并指出“汉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现拼音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希望文改会研究出中文字母体系。因此文改会在当时一方面进行汉字的整理和简化工作,另一方面也在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研发出了多个中文字母和诸多中文字母方案。

为实现汉字最终的拼音化,年左右,山西万荣县还进行过拼音文字的试点,即用拼音完全替代汉字。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了各种学习班和培训班,进行拼音文字的推广。万荣县还创办了一种拼音报,这种报纸完全采用拼音文字,没有汉字字形。不过试点并不成功,几年之后拼音文字在万荣县的试点被终止,拼音文字在全国的推广当然也就没有展开。

…………

窃以为,尽管万荣试点未能成功,尽管近年来汉字拼音化的进程看似停滞,但毕竟文字拼音化是必然趋势,早晚有一天汉字也将实现拼音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除老脑筋和旧思维,更需要消除落后与愚昧,让更多的人放眼看世界、放眼看未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别拿生僻字当文化,汉字拼音化是必然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