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白茶岩茶红茶绿茶普洱茶,究竟是春
TUhjnbcbe - 2023/9/14 16:22:0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白露将至,早晚微凉。

陆游写,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九月,秋高气爽,云淡风轻。

九月,是学子们的开学月。

九月,随着茶山天气转凉,光照和煦,部分产茶区陆续开始采摘秋茶。

茶圈里的热门话题,再度被送上讨论热榜——到底是春茶好,还是秋茶好?

有人觉得,显然是春茶更好。

一年之计在于春,显而易见春茶的养分更高,风味更好。

但也有人搬出铁观音里的“春水秋香”理论。

认为两者各有所长,不分伯仲。

在春茶与秋茶之间,到底孰优孰劣?

答案不能一概而论。

买茶时,要落到具体实处,不宜一刀切!

《2》

绿茶里,以春茶为贵。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

桃红柳绿,莺歌燕舞。

经过一个寒冬的蛰伏后,茶树在春风吹拂下,冒出无数细嫩的新芽与新叶。

碧绿葱翠,鲜嫩欲滴。

这些一年中最纤细、最嫩绿的芽叶,是不少名优绿茶的制作原料。

比如,西湖龙井、*山毛峰、安吉白茶、洞庭碧螺春等。

绿茶的风味,重清香,贵鲜爽。

而在春季茶树新梢上,芽叶内部蕴藏更加丰富的茶氨酸物质,能够为茶汤加持清甜鲜爽感。

且,春茶芽叶细嫩,外形条件更出色。

在绿茶的审评品鉴里,茶叶外观的占比不少。

不夸张的说,绿茶审评对外形的重视,几乎能与香气、滋味等平分秋色。

略高于汤色、叶底的评分占比。

可见,注重外形细嫩,看重茶味清爽的绿茶,当然是以春茶为贵。

千百年来,无数喜欢喝绿茶的茶客,也抱有追新茶、追春茶的尝鲜心理。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莫负春光,且饮春茶。

在绿茶里,从古到今,一概以春茶为主。

毕竟,喝绿茶的茶客,对春茶有着执着的审美偏好!

《3》

红茶里,高端茶以春茶为主。

以桐木红茶为例。

以桐木为中心的武夷山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海拔高,森林覆盖率高,拥有众多野茶资源。

是正山小种、金骏眉等红茶的诞生地。

从当地茶农那听到的说法是,桐木当地的红茶以春茶为主。

正山小种、金骏眉等,与外地红茶有所不同。

桐木红茶的特点是,鲜爽感强,茶味鲜醇饱满。

喝完茶后嘴巴里能有一阵舒适的沁爽感,高山韵明显。

茶香层次丰富,花香、果香、蜜香等,香气持久,层次分明。

且花香雅致有格调。

如同置身山野时,扑鼻而来皆是野花香,闻起来一点也不腻。

正因如此,桐木关内的正山小种、金骏眉等凭自身实力,在茶圈走红多年。

为实现桐木红茶的独有风味,原料以春茶为主。

因当地平均海拔超过千米,海拔高,早春气温低,茶树发芽慢。

比起其他产区,桐木关内的红茶,往往要等到4月左右才开始采茶。

不早不迟,得时节精华,才能成为好茶!

但和绿茶一样,红茶也属于大宗茶类,产量规模庞大。

除了高端红茶外,市面上大量分布着便宜中低端红茶。

价格低一些的,甚至几十元就能买一斤。

不过,它们的原料大多采用秋茶,甚至是夏茶。

一来,这个季节的茶青,茶多酚物质含量高。

后期制茶时能更多转化为茶*素、茶红素等,体现红茶红叶红汤特色。

二来,不少大型茶产区(主产非红茶),春茶原料价格高,大多用于制作绿茶或其他收益更高的茶叶。

剩余的夏秋茶,才是加工成红茶。

当然,这种退而求其次的原料,做出来的中低端红茶。

只能以量取胜,实则质量并不高。

《4》

武夷岩茶里,主流只做春茶。

春茶季时,茶树经过冬天休整后,厚积薄发,内含物质丰富。

等到谷雨前后,大批岩茶品种达到“开面采”的采茶标准。

叶肉肥厚,芳香物质和茶味物质积累丰富。

做出来的茶,能体现岩茶“重水求香”本色,香、水、韵兼备。

通常,岩茶春茶季的持续时间,集中在四、五月。

过了五一节后,大部分岩茶品种已经采茶完毕。

待到五月中旬,连晚生种茶树采摘(发芽较迟的品种)也已收官。

一年一度的春茶季,正式画上句号。

民谚里,茶到立夏一夜粗。

夏季雨热充足,光照强烈,茶树们叶大枝粗,纤维变老,养分物质含量少,苦涩物质含量高。

即便工艺在再高,做出来的茶仍旧苦涩味薄,品质不佳。

而岩茶里,秋季同样不提倡采茶。

据武夷山茶农朋友的说法,为了照顾品质,对岩茶原料要以春茶为主,不做秋茶。

且,武夷岩茶的工序复杂。

基本上,四五月采下来的岩茶,六七月除了少部分轻焙火茶上市外,大部分岩茶还在焙火。

到了秋季,大批焙火足的岩茶,才能迎来上新。

此时正是各家岩茶的上市销售旺季,少有茶农能匀出精力再去做茶!

《5》

白茶,春茶秋茶各有特色。

春白茶,茶味更鲜、更淳、毫香馥郁、花香清雅。

秋白茶,汤感更沉稳,不易泡苦,花香甜美悠扬。

福鼎白茶的春茶季,集中在三、四月。

而秋茶季,以九月、十月为主。

春季时,早春低温,春寒料峭,茶树新生芽叶有着厚实的白毫。

此时的白毫银针、牡丹王等,茶味鲜醇,毫香浓郁,汤感淳和,富含茶氨酸在内的多种养分物质。

而随后出产的大部分白牡丹(包括一级、二级等)、春寿眉(包括一级春寿眉、春尾寿眉等)。

一如既往,延续春茶的清雅特点。

花香清越,茶味稠润,鲜爽怡人。

过了九月,白露将至。

眼下秋白茶里的闪亮明星——白露寿眉即将开采。

入秋后,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白天,有利于茶树通过光合作用积攒有机物。

入夜后,山间气温低,茶树因呼吸作用产生的消耗减少。

适宜的昼夜温差,让秋茶积攒下不输于春茶的丰厚内质。

冲泡白露寿眉时,会发现它的蜡质厚,耐泡表现好,汤感饱满,茶味甘润,花香更甜美。

用打比方来概括白茶的春、秋茶特点。

春白茶清新鲜醇,像娇憨可人的二八少女。

而秋白茶的风味沉稳,更多几分轻熟风韵!

《6》

普洱茶,高端茶以春茶为主。

普洱,主产区是云南。

在各大名山头里,普洱茶的春料价格更贵。

同一山头的茶青,春茶价格要高于秋茶,有的甚至要高出好几倍。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茶内部积累的养分、风味物质更充足。

做出来的普洱,风味会更层次丰富,茶味饱满,更加耐泡。

但相对而言,春茶价高。

且,部分喝普洱不喜“霸气”感的茶客,会更愿意欣赏秋茶的柔和感。

从购茶选择看,普洱秋茶在部分茶客心里,不失为性价比之选。

不过要注意一个问题。

山头好,价格高,品质出色的春茶原料。

以市场行情看,做茶时肯定是加工成普洱茶收益更高。

除此外,当地有不少茶产区,会让夏茶、秋茶另谋出路。

做茶出路不局限在普洱茶,而是扩大到红茶、云南白茶等。

曾有一年,我们在七月时去了趟云南。

发现当地有农户,将夏茶采下来加工成白茶,将青叶摊在萎凋槽内。

外形看起来,这些茶的模样粗枝大叶。

比起福鼎白茶里的秋寿眉,梗叶要更张牙舞爪与狂放不羁,看起来根本不像同一物种。

这里且不论,云南白茶的树种、工艺是否符合白茶加工要求。

光是从用料上,按这样做茶就已经输了。

没有上好的原料,没有精心制茶加工,怎么做出好茶?

《7》

提到春茶与秋茶的对比,不少人会提春水秋香的说法。

其实,春水秋香是铁观音里的概念,不是所有茶叶都适用。

岩茶,不产秋茶。

而白茶,单论茶香而言,秋茶毫香没有春茶浓郁。

所以,在学茶时不宜生搬硬套,一概而论!

不过前文里说了这么多,春茶更高一筹的例子。

再来看铁观音,它较为例外,能为秋茶扳回一局。

铁观音作为闽南乌龙茶,曾火遍一时。

素有“春水秋香”美誉的铁观音,很多老茶客在买茶时会更看重秋茶。

因为,安溪当地气候特殊,秋季降雨少,秋高气爽。

入秋后,随着气温降低,天气凉爽,茶青内部可形成大量的芳香物质。

为部分独具高香特色的铁观音,奠定先机。

对不少喝茶看重茶香的茶友而言,这样的茶显然更能博得好感。

可见,凡事无绝对。

春茶,未必永远那么好。

秋茶,未必永远落人一步!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茶岩茶红茶绿茶普洱茶,究竟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