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昨天的关于茶气的文章,大家讨论得非常热烈。
看来,茶气这个梗,被套用了N多年之后,终于可以破了。
它并不是一块遮羞布,它是皇帝的新衣。知道的人,知道是假的,不知道的人,以为是真的。
每到无词可形容茶叶的时候,就把茶气拿出来说事儿,说的人振振有辞,听的人云山雾海。
其实呢,只是一种偷懒。
是不知道如何介绍一款茶的时候,懒掌柜所采用的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懒招。
茶气当然是存在的,但并不是大多数世人所以为的那样,是一股刺激浓烈的味道、是一种霸道煞口的滋味。
虽然市售的大多数的茶,都是一股浓烈的味道,但是,并不代表,茶气就是这样一股浓郁的味道——人家茶叶又不是中药。
真正的茶气是,像太极八卦掌那样的,至柔至纯的汤感。
说到茶气,茶友们又想到了一个新词汇,醉茶。
据江湖传言,具有让人“醉茶”功力的茶,内质是相当不错的,是这样吗?
《2》
要解开“能引发醉茶的茶内质如何”这个谜团,就得先弄明白,醉茶,究竟是怎么回事。
某百科对茶醉的解释是:
咖啡碱,是一种中枢神经的兴奋剂,过浓和过量都容易“醉茶”:血液循环加速、呼吸急促、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造成人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进而使人体内酶的活性不正常,导致代谢紊乱。
根据这条解释,醉茶这种现象,是由于茶叶当中的一种叫做“咖啡碱”的物质引起的。
并且,是由于咖啡碱的摄入过浓,和过量,而形成的。
在这里需要划重点的是三个词汇:1.咖啡碱,2.过浓,3.过量。
看来,要想在喝茶的时候形成茶醉,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喝到咖啡碱,2.喝到过浓的咖啡碱,3.喝到过量的咖啡碱。
在这三个条件当中,咖啡碱,都是充分而必要的存在。
咖啡碱这位神秘的始作俑者,究竟是何方神圣呢?
它是茶叶当中含有的一种天然的碱性物质。
咖啡碱(Caffeine)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适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劳、兴奋神经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当咖啡碱少量饮用时,可以实现神经兴奋,大脑皮层兴奋的作用。但如果短时间内大量饮用、短时间内高浓度饮用,则有可能形成醉茶。
能引发茶醉的茶汤,是咖啡碱含量过高的茶汤。只要喝到咖啡碱含量极高的茶汤,就容易引发茶醉。
《3》
究竟什么样的茶汤,咖啡碱含量才丰富呢,一是气候炎热、日照强的地区出产的茶叶浸泡出的茶汤。
二是,闷泡坐杯之后的茶汤。
气候炎热的地区,气温高,茶叶为了散热,叶片大多数生得薄,生得宽大。
而且,炎热的地区,日照强度大,日照时间长,茶叶每天接受到的紫外线照射也就多。
这种气候环境下生成的茶叶,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就高,茶氨酸的含量就略低,泡出来的茶汤里,咖啡碱的含量,自然就比高山地区的茶叶更多,茶汤也更加地苦涩。
也就更易茶醉。
而茶叶在冲泡时,有部分茶友,由于多年喝着品质不太好的茶叶,习惯了这些品质不好的茶叶浓烈的刺激的口感,反而追求这种浓烈的口感,他们在喝茶时,逢茶必闷,逢茶必坐杯。
口头禅是:好茶不怕闷。
觉得闷久一点喝,更有味道,更好喝。
其实很多事物,过犹不及。比如,盐放多一点菜更有味道,但盐多吃了可伤肾。
茶叶当中的这些内含物质,咖啡碱,茶多酚,茶氨酸等等,它们都是对人的身体有益的物质。但有益的前提是,适量地摄入它们。
如果过量地摄入,肯定也会发生反面的作用。
而喜欢闷泡的人,只要一坐上泡茶台,不是闷就是坐杯,盖碗的盖子不在碗上刮上个五六七八回,是不舍得把茶汤倒出来的。
这般闷出来的茶汤,颜色很深,汤感很浓,口感苦涩,哪里好喝了?
重要的是这种茶汤,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还非常高,喝了不但容易醉茶,还容易伤胃——过量的茶多酚容易引起胃粘膜收缩,形成胃痛。
总结一下,闷泡出来的茶汤,产区不好的茶,咖啡含量高,才容易引发醉茶。
跟这款茶的内质是否丰富,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内质再丰富的茶,如果闷泡坐杯,醉茶的可能性,更大。
泡茶,还是快出水的好。
《4》
那么,要如何避免茶醉呢?
少喝浓茶!多喝好茶,也就是内质丰富的茶。
什么样的茶是浓茶呢?
坐杯闷泡出来的茶,就是浓茶。
别相信好茶不怕闷,那都是糊弄人的。
茶叶当中的三大养分: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它们在冲泡时,释放到茶汤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在这场名为“释放”的赛跑中,茶多酚、咖啡碱是跑得最快的,而茶氨酸是跑得最慢的。
长时间坐杯闷泡出来的茶汤,里面就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而只含有少量的茶氨酸。
一坐一闷,茶多酚和咖啡碱就大量跑到茶汤里去了,速度比茶氨酸快了好几倍。
这般含有高咖啡碱的茶汤喝下肚子去,若再喝上个十来杯,想不醉茶,都很困难。
另外,多喝好茶,也可以避免醉茶。
好茶,也就是产区好的茶,比如高山茶。
高山茶区,海拔高,温度低,气候条件适合茶树喜阴喜湿的生长特性。
这样的环境里生长起来的茶树,茶氨酸、香气物质、胶质的含量都是很高的,而咖啡碱的含量是极低的。
这种茶喝起来,茶汤香气丰富,滋味鲜爽,汤水淳和柔软,有香滑玉肌丰之感。
不致让我们摄入过量的咖啡碱,自然,就不易让人醉茶。
《5》
当然,茶醉是难免的。
再好的茶,从早喝到晚,一天喝个十来种,也自会醉茶。
过量饮茶,醉是必然的。
有一些茶友并没有醉过茶,或许,醉过,但不知道那种感觉就是大名鼎鼎的醉茶。
茶醉的具体症状就是:血糖降低,头晕,浑身无力,手足颤抖。
是一种很难受的感觉。
该怎么破呢?很简单。补充糖分或淀粉。
有一些茶庄,在桌上会摆上花生,瓜子,糖,就是为了避免客人茶醉。
我们福州有泡茶庄的习惯,午饭后若没事,大多数人会约了朋友出去泡茶,斗茶,玩茶。
有时候一玩就是一个下午。从中午喝到下午,大量饮茶,午餐吃得再饱也扛不住。
在四五点的时候,大家就会吃一些坚果,花生糖,瓜子,白晒花生之类的零食。
不为充饥,只为增加血糖。只为还有力气斗茶。
村姑陈在春茶季的时候,因为天天大量试茶,为了避免醉茶,随身带了一大盒黑巧,喝到一半的时候,吃一块进去,保证血糖的浓度,以免晕倒在茶桌了。
李麻花笑曰:一个茶人,晕倒在茶桌上,也算是晕得其所。
不想理她,这个人,从来零食吃得比我还多。
如果不愿意吃进去的东西破坏试茶的味觉,村姑陈还有个小妙招,吃苏打饼干。
某一个牌子的某一款苏打饼干,既能中和胃酸,阻止饥饿时胃酸对胃粘膜的破坏,又能确保味觉不受破坏,吃过之后,仍然能继续保持良好的,敏锐的味觉,跟人斗茶。
《6》
醉茶时,血糖偏低。
醉茶,是因为摄入的咖啡碱超量。
喝茶是种享受,不应该是种难受。
故而,村姑陈建议大家少喝浓茶,不闷泡,尽量快出水。
另外,多喝好茶,远离劣茶。
生命诚可贵,别为劣茶抛。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