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9日,台北马场町,一位西装革履的老人被押上刑场,面对刽子手,他大喊道:“向我的头部开枪!”,然后,嘴里念叨着:“人死,精神不死!”,走向生命的终点。
很快,这一消息便传到了身在三峡乡的汤恩伯耳中,汤恩伯是如丧考妣,终宵绕室彷徨,痛苦不堪,在宅子里设灵堂,一连写了多幅挽联。
这人是谁?为何汤恩伯会如此伤心?原因很简单,他是汤恩伯的义父,也是汤恩伯飞*腾达的贵人之一,而之所以会惨遭枪决,则是被自己的义子汤恩伯出卖,他的名字叫陈仪。
陈仪,浙江绍兴人,与蒋介石既是老乡,又是同学,二人都毕业于日本振武学校第五期炮兵科,虽然没有与戴季陶和蒋介石那么亲近,但二人关系也相当不错。
年,陈仪完成学业回国,在陆*部任二等课员,年武昌起义时,投身浙江独立运动,曾担任浙江都督府**司司长,兼陆*小学校长,年,又升任陆海*大元帅统率办事处*事参议官。
年,他再次前往日本留学,3年后回国,担任总统府中将顾问,年,回到浙江,担任浙江地方实业银行董事长,孙传芳入浙后,又担任浙江第一师师长、五省联*第1*司令、浙江省长、十九**长等职。
当时的陈仪,混得并不比蒋介石差,也是在这段时间,陈仪遇到了汤恩伯。
相遇之时,陈仪位高权重,而汤恩伯,只是浙江体育专门学校的一个穷学生,没有儿子的陈仪,对汤恩伯甚是喜爱,不仅让他到陆*小学当旁听生,还2次送他去日本留学,花费也是陈仪在出,再后来,还将自己的义女嫁给了他,把他引荐给蒋介石。
可以说,没有陈仪的帮助,就没有后来的汤恩伯,当时的汤恩伯,对陈仪也是感恩戴德,“汤恩伯”这个名字,就是为了表达对陈仪的感激(汤恩伯,原名汤克勤)。
汤恩伯也是浙江人,与蒋介石是老乡,而且,后来去日本留学时,还与蒋介石同校同科,有着这份关系,再加上陈仪相助,可谓官运亨通,成了蒋介石麾下屈指可数的大人物。
当然,发迹后的汤恩伯,也没忘了陈仪的提携之恩,30余年间,都是把陈仪当作亲生父亲孝敬,年,还推荐他当了浙江省*府主席,二人的关系,在民国时期,还是一段佳话,然而,年1月,汤恩伯却出卖了陈仪,怎么回事呢?
原来,早在年陈仪担任福建省主席之后,以胡允恭为首的地下*员,便陆续来到陈仪身边,在工作工程中,不仅取得了陈仪的信任,还渐渐影响了陈仪的思想。
年夏,随着局势的变化,陈仪对蒋介石也越来越不满,他曾对人说:“这种局面,是不可能拖得很久的!”。
紧接着,国民*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惨败,国*主力损失惨重,败局已定,然后,在平津战役中,傅作义又投诚起义,这一切,都深深刺激着陈仪,在胡允恭等人的劝说下,陈仪决定效仿傅作义,弃暗投明。
当时的汤恩伯,与陈诚、胡宗南并称蒋介石的三大宠将之一,手握重兵,为了能拉拢这支部队,也为了让汤恩伯有条活路,陈仪决定,策反汤恩伯。
年1月27日,陈仪派自己的亲外甥丁名楠亲自前往上海,给驻守上海的汤恩伯送信,信中,陈仪列举了释放*治犯、停止筑建工事、保护属公财务、改变原有部队等5个条件。
看完信的汤恩伯,并未过多言语,而是把信装进一个口袋里,丁名楠见状,又将陈仪希望汤恩伯开放长江若干渡口,迎接解放*的事情说了出来。
闻言,汤恩伯沉默片刻,告诉丁名楠,他身边蒋介石的耳目众多,陈仪说的事情,时机尚未成熟,让丁名楠先回去复命,自己会抽空去杭州一趟。
回去后,丁名楠便将汤恩伯的话以及对待起义一事儿的态度,告诉了陈仪,陈仪很开心,1月30日晚上,还列举了许多与汤恩伯见面后,需要商谈的条款。
可惜的是,等了足足两个礼拜,汤恩伯却没有来,无奈,陈仪再次派侄子丁名楠到上海见汤恩伯。
这一次,汤恩伯依旧客客气气,当听说毛主席的代表胡允恭也要见他时,还表示了欢迎,同时,汤恩伯把丁名楠以“秘书”名义留了下来,谈话间,他向丁名楠提出了自己的疑虑,那就是解放*把他列为了战犯,还在电台上骂他。
与汤恩伯第二次联系后,马上就是春节,为了不让蒋介石起疑心,陈仪还专程跑到蒋介石老家溪口镇,去面见蒋介石,二人的谈话,并不愉快,甚至还责怪陈仪,不该听李宗仁的,释放了*治犯。
回归之后,陈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共双方应拿出和平的勇气,一切从民众利益出发,立即停战,以顺民心!”。
几天之后,蒋经国专程来杭州“看望”陈仪,陈仪也毫不避讳,对蒋经国道:“我看你父亲最好暂时去南美休养,等待形式的变化,如果将来对他做出适当的安排,再请他回来!”。
陈仪的话,说得已经很明白了,那就是自己不打算再跟着蒋介石干了,让蒋介石自己也好自为之。
与此同时,汤恩伯也在犹豫,下一步该怎么走。
汤恩伯是名将,他甚至随着三大战役的惨败,国民*精锐尽失,斗志涣散,根本不可能是几百万解放*的对手,败亡是一定的。
可他,又不敢起义,因为他数次围剿过红*,甚至还打下过瑞金,解放战争中,更是蒋介石的急先锋,指挥过数次大战,双方说血海深仇也不为过,虽然说中共地下*员向他保证,只要起义,就取消战犯身份,还给他安排相当职务,但汤恩伯依旧害怕秋后算账。
还有,汤恩伯身边,蒋介石的耳目无数,甚至毛人凤把他老婆胡德珍都派来监视汤恩伯,他只要一有异动,就会被察觉。
更重要的一点是,蒋介石隐退前夕,把守备上海的任务交给了他,还拨了20万两*金给他当作*费,虽然蒋介石在年的时候,因为74师以及张灵甫战死,把他打得满脸是血,但如今这份信任,却让汤恩伯感动不已,也让他生出了“结环衔草以报君王的心思。”
怎么办?就在汤恩伯犹豫的时候,他突然发现,自己锁在抽屉里的,陈仪写给他的信,竟然被人偷看过,这让他冷汗直流,他立即想到了毛人凤的老婆胡德珍,因为,她在汤恩伯的总部当秘书,这封信的内容若是到了*统手中,那么汤恩伯全家性命不保……
很快,汤恩伯就有了决断,他找到了毛森,把陈仪劝他起义的事情和盘托出,还装出一副气愤的样子,说陈仪一直给他打电话,骂他不识抬举,不识时务等等,还要派飞机接他去解放区。
汤恩伯与毛森一番商议后,由毛森出面,去找了毛人凤,让毛人凤去向蒋介石求情。
虽然决定出卖陈仪,但汤恩伯心中还是有些于心不忍,他向毛人凤提了唯一一个要求,那就是保全陈仪一命,为此,他愿意与解放*决一死战,尽快将物资抢送台湾。
很快,汤恩伯与毛森、毛人凤接触的事情,便被地下*的同志探知,同时,也传出很多关于汤恩伯的流言,比如两个孩子已经送到美国,比如上海的房子和汽车已经卖了,准备跑路等等。
但基于30多年的“父子情”,陈仪却不愿相信,他还对人说:“上海滩谣言多,别相信啦,我认识汤恩伯34年了,他不会负我的!”。
因为担忧陈仪的安危,胡允恭冒着被抓的危险,来找陈仪,希望他隐蔽,但陈仪却说:“贵*的消息,一定是有来源的……恩伯和我的关系,你是知道的,他简直就像是我的亲儿子……他恨蒋、恨陈诚、恨胡宗南……”。
总之一句话,陈仪对汤恩伯,无比信任。
年2月17日,报纸上登出消息,说国民*府行*院通过决议,改组浙江省*府,陈仪等人被免职。
这个时候,胡允恭再次不计生死,找到了陈仪,对他说:“广州的行*院,唯老蒋之名是从,说明汤恩伯已经出卖了你……你赶紧设法走吧,乘飞机过江已经不可能,转入地下或去根据地如何?”。
但陈仪再次拒绝了,他说刚刚与汤恩伯通了电话,对于这事儿,汤恩伯一点儿也不知道,还说,江西的沈主席、福建的李主席都是最近免职,不足为奇,就是不愿意离开。
2月24日,陈仪被押上囚车,4月30日,被送到台湾,被蒋介石以“勾结共*,阴谋叛逆”的罪名囚禁。
在其被囚后,汤恩伯几次找到“*学系”首领张群,让张群帮忙说和,让蒋介石网开一面,放了陈仪,惹得蒋介石大怒:“陈仪犯那么大的罪,他汤恩伯不清楚吗?这事儿,任何人求情都不行!他要为陈仪说话,我不见他!”
蒋介石的侍从室主任林蔚也曾劝过陈仪向蒋介石认错,写悔过书以换取自由,但却被陈仪拒绝,他说:“我有何错?我无错可认,他不高兴,可以杀我,我已年过半百,死得了,悔过书我不能写!”。
林蔚又说:“总得让蒋先生下台。”。
“下不来台是他的事儿,我又没让他抓我!”,谈话不欢而散……
年5月19日,法庭判陈仪死刑,蒋介石的本意,是让汤恩伯亲自处决陈仪,但汤恩伯誓死不从,无奈,只能让汤恩伯的妹夫袁守谦等人“代办”。
紧接着,便是文章开头那一幕,陈仪慷慨赴死,时年67岁,汤恩伯在家中给他设灵堂吊唁的事情。
因为不肯大义灭亲,蒋介石也开始厌恶汤恩伯,再后来,汤恩伯年曾在日本买房的事情被蒋介石知道,蒋介石更是恼火,怒道:“怪不得上海和东南沿海败的那么快,原来他早做了逃亡日本的准备!”。
年,汤恩伯因十二指肠部的一个肿瘤,前往日本做手术,因失血过多,死在了手术台上,年仅56岁。
得知消息的蒋介石反应很冷淡,只说了一句:“死了也好!”。
若汤恩伯泉下有知,听到这句话,不知该作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