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精耕细作是茶叶高产的先决条件,如何选用适 [复制链接]

1#

茶是中国最传统的饮品,我们喝茶的历史可以追寻到非常久的时代。种茶人都知道遵循园艺学的精耕细作的方法栽种茶树,是获得茶叶高产优质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往往不能全部做到这点。生产实践证明,种植茶树必须注重品种的选用、合理密植、直播与移栽等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使茶树提早投产,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那今天我们就来重点说说如何选用适宜的茶叶品种?

1.选用何种品种,必须根据本地区自然条件和茶类适制性而定。如原产于西南茶区的云南大叶种,长期生长在温暖潮湿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不耐寒、旱的习性,如果不经驯化,直接引种于其他茶区,一遇低温(-5℃以下),则易遭受冻害;而原产于福建省的福鼎大白茶和原产于安徽南部的祁门种,其抗寒、抗旱力较强,适应性广。

同时各种品种对不同茶类的适制性也不一样,如云南大叶茶的芽头粗壮,茶多酚含量高,适宜制红碎茶,其品质优异,具“滇红”固有风格;福鼎大白茶,嫩梢多亳,芽头小,适宜制绿茶祁门种,芽头小,制工夫红茶具有特殊的“祁门香”,品质优异,制造绿茶也表现为香高味醇。因此,根据不同品种的生育特性和茶类适制性,选用适宜本地区的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2.茶树良种不仅对气候条件有一定要求,而且对土壤、地势及栽培条件也有各自的要求。有的品种适宜在平地或丘陵地区推广有的品种适宜在高山推广;有的品种树姿直立,分枝稀疏,顶端优势强;有的品种树姿开张,分枝稠密,顶端优势不强;有的品种育芽能力强,耐釆摘;有的品种育芽能力弱,不耐采摘。目前在浙江、湖南、江西、贵州等地推广的福鼎大白茶,在土肥及栽培管理较好的平地或丘陵地区,表现高产优质。

但是在高山或土肥条件差的地区推广,表现欠佳,甚至不及当地品种。据淜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观察,福鼎大白茶自疏能力较强,育芽再生力旺,不仅耐手采,而且适应机采,在连续机采5年后,新梢生育力仍然旺盛,而当地群体品种连续机采3~4年,其新梢生育力大为降低,芽叶萌发三叶则出现对夹叶。因此要做到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就必须对本土自然条件和品种的特性做全面的了解,以避免盲目性。

目前推广的良种,可分为有性繁殖系和无性繁殖系两大系统。在同一自然区域内,一般来说,有性繁殖系品种,适应性强,耐瘠薄,耐采摘;而无性繁殖系品种,管理要求精细,对水肥条件要求较高,适应性差。因此,水肥条件差的地区,以选用有性繁殖系品种较好;土壤和水肥条件管理条件好的地区,则以选用无性繁殖系品种(品系)较为适宜。

3.选用品种,还要注意品种的配置,根据发芽期的迟早选配品种。据浙江大学观察,新梢的物候学特性与气温的关系甚为密切不同品种对有效积温的要求不同。在春季,萌芽期及开采期(一芽三叶开展)的迟早相差可达20-30天。如在杭州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早生的*叶早一芽三叶的开采积温为.1℃,广东水仙为.5℃,开采期在4月上旬;中生的毛蟹开采的有效积温为.6℃,开采期在4月20日左右;晚生的*和大白茶开采的有效积温为.1℃,开采期则要延到5月上旬。

因此,将早生、中生、晚生的不同品种进行合理配置,能有效地调节采摘“洪峰实践证明,注意早、中、晚生种的搭配,能降低春茶的产量高峰,延长采摘期,相对地错开了大忙季节的农事,缓和了劳力紧张的矛盾;同时能充分利用初制设备,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并有利于按不同品种茶园,分批分片制订科学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茶叶采、制等常年管理计划。

提示:为了提高茶叶品质,发挥不同品种的个性优势,有计划地引进一些各具特点的品种,进行品种组合,在加工原料中,互相取长补短,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