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茶多酚的多寡直接影响防癌降血糖的效果, [复制链接]

1#
普洱茶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经过独特工艺加工而成的产品。与小叶种相比,大叶种茶在叶片结构与内质上存在非常大的优势。当然也不能自私的说这只是普洱茶的优势,这亦是大部分滇(云南)茶的优势。一、叶片结构的优势首先是角质层薄。茶树属山茶科植物,具有一层保护性的角质层。角质层是植物抵抗外界环境变化的一种防御措施,环境变化大或是环境恶劣,植物角质层往往厚,而气候温和地区植物角质层较薄。云南大叶种茶的角质层非常薄,这种超薄的角质层有利于茶树光合作用,促进内含物质的合成与积累,形成优良的品质;同时,较薄的角质层又有利于原料初制加工与成型。制作时大树茶需轻揉,茶条松泡,但外形美观;台地茶需重揉,茶条紧细,但内涵丰富,耐泡。其次是叶片面积大及叶片薄。与小叶种相比,大叶种茶叶面积是中小叶种的两到三倍甚至更多,叶片更薄。叶片大,里面的叶绿体就更多(大叶种60~片层,小叶种20~30片层),光合作用强,大大提高光合效率与促进茶叶中茶多酚、咖啡碱的合成与积累,因而滋味浓厚饱满。大叶种茶叶片薄,持嫩性好,氨基酸含不低,从而使原料不失鲜爽。再次是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较大。大叶种茶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比例为1:2或1:3,而小叶种为1:1或1:1.5。比例越大越有利于茶多酚、咖啡碱等内含物的生成,茶品味道就越浓烈。同时,大叶种茶海绵组织小,更耐泡。二、内质的优势茶叶内含成分中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是茶树品种最重要的特性。茶树品种的不同,物质代谢类型也不同,其生化特性的差异就反应在茶树新梢中这三类主要成分的含量与组成上。大叶种茶树的鲜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其中儿茶素含量占茶多酚总量的70%,而一般小叶种茶树的鲜叶茶多酚含量较低。一般来说,茶叶中儿茶素类化合物的组成中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GCG)含量最高,其次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L-ECG)和表没食子儿茶素(L-EGC),但在大叶种中L-ECG含量几乎接近L-EGCG,而且表儿茶素(L-EC)和儿茶素(D,L-C)的含量和L-EGC相近,甚至超过L-EGC的含量。说明大叶种茶中酯儿茶素的含量明显高于中、小叶种茶中酯儿茶素含量,致使大叶种茶滋味醇厚,回甘、生津很好,经久耐泡,抗氧化效果强。茶叶中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是形成茶叶内质主要理化成分。茶多酚性味苦涩,其氧化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氨基酸性味鲜而带甜,与咖啡碱形成的络合物是构成茶汤滋味鲜爽的主要物质;咖啡碱其性味苦,参与茶叶品质的形成,且与茶黄素结合形成络合物提高茶汤鲜爽度,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物质。虽然理论上说大叶种氨基酸含量低于中小叶种,但是在云南云雾缭绕的气候环境下,大叶种的氨基酸含量却显得并不比中小叶低,造就了普洱茶滋味鲜爽、丰富、层次感强等诸多特点。品茗,既是追其滋味,更是求其健康。茶多酚的多寡,既能决定降血糖的效果,同时又能明显体现在防氧化、防辐射这两方面,这两方面也正是体现喝茶抗癌的关键。可以说茶多酚就是茶叶中最重要的有益成分,其茶多酚的多寡既是保健效果的强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