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网友问我,咚咚你天天说崂山绿茶,为什么从不说崂山的红茶?不敢讲,讲了怕挨揍,我要是讲两句,估计有人会说了:崂山红茶不好讲,原因就一个字——乱。那一年,崂山人想了个绝妙的主意崂山红茶诞生时间较短,大批量的上市,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起初各个茶厂摸索着生产红茶,主要是为了解决崂山夏茶卖不出去的问题。春茶价格是高,茶农们就指着春茶挣钱,可是产量有限,春茶的产量只能占到20-30%,50%以上的全是夏茶。可是夏茶便宜啊,那个时候夏茶一斤鲜叶才2-3块钱,采摘成本高,炒夏茶基本处于收支相抵的状态,茶农亲自下场采茶,还能挣个冰棍钱,要是全都雇人采,大概率是要赔钱的。其实现在也是这样,卖过夏茶的人,肯定都能深刻领会曹丞相嘴里说的“鸡肋的意思:你采了,不值当的,你不采,还心疼的慌。30多度的太阳底下,老头老太太们在采夏茶,遭最毒的罪,挣最少的钱怎么让夏茶——这个被烈日晒得烫手的绿色山芋变成个香饽饽?崂山聪明的脑瓜都开始运转起来了,最后想了个办法,搞“深加工”——做红茶,红茶的加工工艺要比绿茶复杂一些,所以大家认为红茶是个突破口,价格应该可以卖的高一些,于是开始制作崂山红茶。乍一看,没毛病,但因为工艺变复杂了,崂山红茶的乱,就是这么来的。我们崂山人做红茶,主要看“心情”做红茶具体复杂在哪呢?大体上来说,红茶比绿茶少一步,多两步。少这一步,就是杀青。茶的鲜叶中有各种酶,如果你不管它,只要温度一高,采摘之后不久就会开始发酵,多酚类物质就会转化,从而产生出一些别的东西,比如茶黄素、茶褐素等,味道和颜色就变了,这红茶之祖——正山小种不就是扔下鲜叶不管后阴差阳错的产物吗。崂山绿茶用杀青机杀青杀青的意思是用短时间的高温,破坏鲜叶中的各种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茶叶中的多酚类进行氧化从而产生其他物质,所以绿茶是完全不发酵茶,而且因为茶多酚没有被转化为其他物质,内含物质稳定,所以全国各种绿茶的味道大体相似。但是红茶不一样,(绝大多数)红茶没有杀青这一步,非但不制止酶活性,而且要想方设法激发它的活性,从而让茶叶发酵,产生各种新的物质。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青茶)、红茶、黑茶,这6大茶类的划分,就是依据发酵程度来的,红茶和黑茶发酵程度最高。多出来的这两步,都是跟发酵相关的。做红茶第一步,是萎凋,主要目的有两个,让茶叶原本的内含物质分解变化,并提高茶芽中各种酶的活性,以便后续的发酵工作。萎凋的方法可多了,有放在室外日光萎凋的,有放在室内自然萎凋的,还有专业一点的放在专门的萎凋设备,比如说萎凋槽加温萎凋的,各有各的道。在室内自然萎凋的崂山茶鲜叶萎凋完了要揉捻,然后就是红茶制作的最关键步骤——发酵,一般就是放在发酵机里进行的。发酵是个复杂的工作,要控制好发酵箱内的温度、湿度、含氧量等很多因素,这样才能发酵到位,发酵过头了,红茶就会发酸,发酵不到位,香气出不来。发酵机其余步骤不说了。我说的简单,但是动手可没那么容易,整个技术细致繁琐,用现在的话就是——全是微操,所以并不容易掌握,做茶的结果,全凭个人手艺和心情了。由于萎凋和发酵没有统一的制作标准和方法,所以各家制作的红茶,颜色、口感、香气、滋味差别很大。除了蒜味,啥味都有先说香气。根据年颁布的《地理标志产品——崂山绿茶》,崂山绿茶的香气等级划分是非常明确的:好一点的是豌豆香,其次是板栗香,少部分极品是兰花香(没在标准里)。尤其是这个豌豆香味,茶友们天天挂嘴边,简直成了好茶的唯一评判标准。红茶呢?你就喝吧,有烤地瓜香味的、有米香味的、有花香味的、有蜜香味的……还有一些喝了也形容不出什么味道,更有很多连味都没有。原因除了原料的采摘时间不同,主要就是萎凋和发酵时候的工艺有差别。你说哪个能代表最高等级的崂山红茶,哪个能排老二?谁养的孩子谁当娘,因为没有类似于崂山绿茶这样的国家标准,老母亲们自然都说自家的孩子好。所以无法从香气类型上辨别什么才是最好的崂山红茶。凭颜值分好坏?想多了茶叶除了味道,颜值也很重要,”茶叶外貌协会“的众多茶友们,会根据干茶和茶底的外形判断茶叶的好坏,可这个评判标准,在崂山红茶这不好使。先说干茶,崂山红茶的外形,有螺形的,有松针形的,有扁形的,有豆豆形的,哪个能代表崂山红茶?而且一看就知道大体的价格范围?珠形崂山红茶卷曲形崂山红茶抓瞎了,看干茶估价格的方法也失灵了。崂山绿茶就不一样,一看扁茶,大家都知道这个茶采的早,价格高,味道应该好,一看卷曲的滚筒茶,就知道这个茶味道一般,出的晚,卖得最便宜。崂山早春茶——扁茶崂山滚筒茶那总不能用颜值来判断茶叶好坏吧?这就好比问:刘亦菲和刘诗诗谁更好看?额~我觉得迪丽热巴最好看。那就只好出大招了,泡上它一壶,看看茶底,也就是茶芽泡出来的大小不就行了?最早采的崂山茶——黄金芽的芽头绿茶泡出来当然是芽头越小越贵,味道大体也好一些,可用这招评价崂山红茶,不太好使。原因很简单,做红茶的鲜叶,不是越早越好。红茶需要发酵,主要指多酚类物质的发酵,所以做红茶,对鲜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有要求,占的百分比太低可不行,这就是酚氨比的概念(茶多酚和氨基酸的比例,比例大一些才能做红茶,比如10以上)。最早采的几批鲜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含量占比低,喝起来虽然鲜爽,但不太适合做红茶,比如说金骏眉,得等到谷雨前后采摘制作才行。而且厂家们也舍不得拿多一斤的鲜叶去做什么红茶,毕竟崂山绿茶的牌子更响,买绿茶的人更多,价格也能上去。不管是从味道上还是经济层面考虑,只能用晚一点的春茶开始做崂山红茶,一直做到秋茶。但用春茶做出来的红茶是否就是最好的呢?这个也有争议,有的人说春茶做的崂山红茶好,有的人认为秋茶做的崂山红茶更好,市场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之前有网友问我,咚咚你觉得崂山红茶是春天的好还是秋天的好?我说春天的好,但鄙人主要从经济效益上考虑的,第一,春天的茶叶销路好,不仅不愁卖,价当然能往上走,因为消费者认为春天的茶叶就是好,如果说秋茶做的最好,那相当于把春茶红茶的价格给锁死了,价格有了天花板,成了低端红茶,那连往外推广都难,就没有经济价值了。很多消费者认为价格高才是好茶、名茶的标志第二,把消费者的固有观念给掰过来,那等于在教育市场,这是个极其困难的活,要花大价钱和工夫,因为大多数人没听说过哪家的红茶秋天采得最好喝。但从崂山红茶的现状来看,如果从味道上来说,有的茶厂炒的秋茶也是棒棒的。那夏茶做崂山红茶怎么样?当初那个打开销路的目的达到了吗?目前来看没有,夏茶基本还是做成绿茶的多,而且做成红茶价格也不高。其实夏茶做的红茶,味道也可能会很好,比如试制作金骏眉的时候,就是用7月份夏天的芽头做的,喝过之后把江元勋他们自己都惊了。印度阿萨姆红茶,以6-7月采摘的红茶品质最佳,那是妥妥的夏茶,卖价还最高,我们都巴不得崂山夏茶跟阿萨姆红茶似的,但味道好不好的不重要,还是那句话,消费者的观念根深蒂固,夏茶就不是什么好茶叶,即使味道再好,一听夏茶也歇菜了,价格别想上去。阿萨姆红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问题是榜样在哪?上面说了那么多,我就说了一个事:从采摘时间、加工工艺、外形与味道几个方面,崂山红茶都缺乏明确的行业和市场标准,但这不代表崂山各山头的茶叶从业人员就都麻爪了,啥也干不了,因为如果市场上如果有一个明星产品横空出世,那这个标准就能确定下来,因为它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模仿它才能跟风挣钱。在十几年前,红茶喝的人不多,因为过去红茶主要用来出口,内销比较少。但5年,一种红茶诞生了,它的出现让红茶有了重大转机,以至于有人称赞它是“中国红茶的复兴”。这款茶就是上面我提到的金骏眉。金骏眉是正山堂茶业的掌门人江元勋带着手下人独创的,参考了高端绿茶,用单芽头来制作高档红茶,本来是几个北京客人临时起意的想法,没想到试制的效果不错,竟然在京城一炮打响了。单芽做的金骏眉这下可好,金骏眉没几年就红遍了全国,江元勋非常高兴,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福建的其他茶商们更高兴,因为我们终于可以搭便车、挣大钱了。友商们开始迅速模仿金骏眉的加工工艺,本来也不难,但没想到的是,有人模仿他的茶,还直接用金骏眉的名,其他人加工的茶一律也叫金骏眉,江元勋打了几年官司,最后都打到北京去了,结果没用,金骏眉被裁定为产品通用名字,只要加工工艺差不多都可以叫金骏眉。那几年,真把老江气得够呛,自己创造的名字,自己不能用,竟然成了一类红茶的代名词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你卖得好,有人认可,那不光是加工工艺,我连名字都得抢过来用,不仅如此,还得变着法的模仿你,越像越好,这标准就能统一起来。反观崂山这边,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款红茶能受到本地市场的高度认可,所以也没人模仿,都是各炒各的,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混乱局面。可这就是个机会,准确的说,基本上是崂山大茶厂们的机会,不过做出来之前,别忘了先把名字给注册好。其实崂山红茶的历史还是太短了,远远不到成熟的时候,全国成熟的红茶品牌,都有统一的制作流程和评判标准,但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耐心一些,万一哪天出了个拳头产品火了呢?一统崂山的江湖,卖出个千秋万代。希望有那么一天吧。(原创不易,如果大家喜欢咚咚的文章,那就点个赞,也欢迎大家转发、评论、分享哟~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