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斑复色 http://pf.39.net/bdfyy/jdsb/180423/6185659.html近日,著名作家柏杨的遗孀张香华发表声明白表示《丑陋的中国人》一书将永远不再发行。
新闻回顾〉〉《丑陋的中国人》将永远停止出版?独家专访柏杨夫人张香华:这是柏杨的遗愿
柏杨一生著作等身,张香华曾将柏杨在历史方面的标志性作品《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柏杨曰》全部授权东方出版社出版。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距完稿至今已时隔20年,日前,东方出版社隆重推出《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全十册)精装典藏版,以纪念柏杨先生诞辰周年。
“
沿袭宋朝袁枢版书名
入门《资治通鉴》的不二之选
“从年开始做柏杨先生图书的编辑,非常敬仰柏杨先生,这次能拿到柏杨先生历史著作的版权,是圆了自己16年来的一个梦。柏杨先生的历史著作达数千万字,仅《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一书就达近万字,为了做这套书,我们的团队兢兢业业,做了整整两年时间,经常节假日都不休息。在这部书的成型过程中,曾经两次对原已设计完的版式、封面,全部推倒重来。这样做,一是为了致敬经典,二也是为了送给柏杨先生的忠实读者们一份惊喜:一套最美的版本。”《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责编、东音出版社总编辑王莉莉告诉记者。
《资治通鉴》是中国最有价值的两部史书中的一部,是一部具体呈现中国古代*治运行规律的历史巨著。阅读《资治通鉴》,好像阅读一份在当时发行的报纸,能看到历史中每时每刻天文上的阴晴风雨,人世上的悲欢离合,战场上的喋血厮杀,*治上的阴谋斗争。司马光的工作,就是整理出这些“报纸”,装订成册,就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合订本”——《资治通鉴》。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然而,报纸不可能专刊一则消息,如果一则消息有连续性,报纸也不可能每天只对这一则消息报道。所以,读者如果想从《资治通鉴》中,取得某一事件的完整报道,往往头绪纷繁。这个局限性,在《资治通鉴》问世以后,立刻就呈现出来。直到一百年后的十二世纪,袁枢首创“纪事本末体”,才解决了这项难题:他把《资治通鉴》中有关联的事件都挑出来,依照时间顺序,重新组合粘贴,这项工作听起来易如反掌,他却足足费了至少两年以上的时间,才算初步完成,定名为“通鉴纪事本末”。用现代语言来说,也就是“资治通鉴历史故事”。
《通鉴纪事本末》并不能代替《资治通鉴》,犹如报纸剪贴簿不能代替报纸合订本一样。但是,袁枢版《通鉴纪事本末》问世以后,受欢迎的程度,不亚于《资治通鉴》本身。《资治通鉴》像浩瀚的大海,有千万条和千万种鱼;《纪事本末》像一连串池塘,每个池塘里虽然也有千万条鱼,却都是同一性质、同一种类的鱼。这种以事件为中心,把关联的历史事件都挑出来,依照时间顺序组合成篇的史书体例,能提供给读者很多方便,使读者可以在轻松之中,对全盘事件(无论它延续多少年)的来龙去脉,得以清楚了解。正因为此,柏杨在十年翻译《资治通鉴》之后,同样采用纪事本末体,对《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进行了重编,而且,他将袁枢著作的名字“纪事本末”,作为这部书的书名,以示纪念。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值得注意的是,《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虽然取用了袁枢著作的名字,但并不是翻译袁枢的原著:袁枢版《纪事本末》所做的,是对《资治通鉴》原文单纯的重组和剪贴,只有少量的和无伤大雅的删改。《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的文段,取自柏杨自己的《资治通鉴》译文,在章节上,更自有柏杨版的新分法。
“
首次推出精装典藏版
凝结柏杨对《资治通鉴》全部心血
据责编介绍,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资治通鉴》,采用编年体,以时间为主轴,按照年、月、日记录历史,能清楚反映出每一桩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时代背景,为读者带来了明确的时间观念。但局限性也随之而来,由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往往时间跨度大,编年体记载的内容是割裂的,对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的完整面貌,便难以把握。所以柏杨在《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中,采用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中心,用连续的、故事的形式,用白话文重述了《资治通鉴》所涵括的历史。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
在《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中,还有几个特色无疑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