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3年5年10年,白茶存老之后还有鲜爽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忌口 http://m.39.net/disease/a_6064851.html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一有空就会在后台看留言。

很多茶友都把村姑陈当成了知己,在文章下面记录自己的喝茶感受,以及最近学到的茶知识。

但与此同时,其中也掺杂了很多争议。

比如,有些同行在讲国标的时候,认为国标仅仅针对新茶。

白茶国标里所写的鲜香醇爽等特征,也只是新茶的,而非老茶。

那么,这就很奇怪了。

白牡丹饼

难道老白茶就不属于白茶了吗?难道有单独的一本国标介绍老白茶吗?

当然不对。

只要是从国标规定的树种采摘下来的原料,按白茶工艺制作而成,不管新老,都受这份国标的约束。

想来也觉得魔幻,明明是白茶的国标,却把老白茶单独摘出去。

难道放了几年以后,白茶就不是白茶了?变成黑茶了?

这显然是在强词夺理。

白牡丹饼

《2》

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是老白茶该不该有鲜爽感?

在此之前,先得了解白茶的鲜爽感来源于哪里。

日常生活中,提到“鲜”,往往会想到味精。

做菜时,加一些味精进去,能让食物的风味锦上添花。

而味精之所以有提鲜的效果,是因为其中含有一种叫谷氨酸钠的成分,属于氨基酸类物质。

在很多天然的食物中,自带氨基酸,吃起来鲜甜无比。

譬如海带、竹笋、玉米、香菇等等,在煲汤的时候,如果尽可能放一些新鲜的食材进去,煮出来的这碗汤,将会极为鲜美。

在白茶身上,也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物质。

它的名字,叫茶氨酸。

白牡丹饼

比起其它茶类,白茶的茶氨酸含量算是非常高的。

这是因为白茶的工艺简朴,不炒不揉不杀青,天然的养分得以大量保留,其中便包含了茶氨酸。

丰富的茶氨酸,为新白茶的“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故而,我们在喝新白茶时,往往能感受到那股极浓郁的鲜爽感。

就像是吃了刚刚从藤上采下来的,还带着露水的鲜*瓜,一口下去,又鲜又嫩。

于是乎,鲜爽感成为了新白茶的代名词。

那么,随着时光的推移,到了五年,七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白茶的鲜爽感会消失不见吗?

换一种说法是,多年以后,白茶体内的茶氨酸会彻底消失吗?

白露饼

很多茶友在这个问题上,很难得到答案。

一来,自己不曾做过实验,没有把各个年份的白茶放在一起对比喝过。

二来,年份真实的老白茶,市面上并不算多见,尤其是十年以上的。

若是买到了做旧茶,以此作为范本,则得到的所有结论都是假的,不具有参考价值。

正因为如此,使得老白茶该不该有鲜爽感这个问题,变得扑朔迷离。

也有很多茶掌柜钻了这个空子,向外界大肆宣扬“老白茶不会鲜爽”的言论。

至于是真是假,我们下文中揭晓答案。

白露饼

《3》

村姑陈写文章的时候,有个习惯。

面对不确定、没把握的问题,一定要搜集资料,翻遍论文,查证观点。

或许是属于金牛座的固执吧,不敢肯定的事情,绝不敢乱说。

而关于白茶体内物质如何随着时间变化,来自福建农大的周琼琼等学者,在《不同年份白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以高级白牡丹为实验对象,分别将当年的、1年陈、2年陈、3年陈……一直到20年陈,分别做了数据分析对比。

从论文的表格中可以看出,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是在逐年降低的,下滑趋势很明显。

茶氨酸的变化,则并不大。

白露饼

举例来说,当年的新茶白牡丹中茶氨酸含量是3.9%,陈1年的白牡丹是3.89%,陈2年的白牡丹是3.67%,陈3年的白牡丹是3.81%……

虽说实验难免会有误差,但总体来看,白茶陈化过程中茶氨酸的含量,不会明显减少。

既然如此,白茶的鲜爽感也不会随着年份的增长而突然没有。

所以,说老白茶不该有鲜爽感的看官,肯定是没有查询相关论文。

完全没了解过,在白茶陈化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情况。

也不知道*酮类物质增加的同时,茶氨酸并不会大幅度下降,更不会三五年后就消失殆尽。

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的老白茶,依旧是鲜爽的。

白露饼

只要原料好,且加工时没有渥堆,没有厚摊,没有延时摊晾,就能保证刚制作完成时的茶叶,茶氨酸满满。

到了后期,再经过精心的仓储,没有跑气,没有受潮,让内含物质被保护着,并且不断转化。

转化出更多的有益物质,呈现出更独特的香气滋味,也达成了“越陈越香”的目的。

不过,如果要和新茶时期相比,那肯定是会有一定差距的。

*酮类物质的大量涌现,让茶氨酸渐渐变得内敛,收起了当初的锋芒。

但新茶和老茶之间,最为可贵的,不正是各有风味,各有千秋吗?

同为好茶,只是因为物质含量不同,营养价值不同,造成了口感的区别。

荒野牡丹王

《4》

某些同行,喜欢以偏概全。

按照他们的说法,举例了几款自己喝过的老白茶,并声明它们统统没有鲜爽感。

进而认为,所有的老白茶都没有鲜爽感。

仅仅以个别老白茶没有鲜爽感,来证明所有老白茶都没有鲜爽感,颇有“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架势。

就像一个女生恋爱,遇到渣男被抛弃后,就对爱情失去了信心。

并且觉得,全天下的男人都是渣男,没一个好东西。

遇人不淑,却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不曾想过,为什么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什么别人说什么自己就照做?为什么处处被打压?……

听着很荒谬,现实生活中却不乏类似的事。

荒野牡丹王

偏见不是真相,看到的只是片面的事实,以偏概全,终究是错。

谈及某件事,众人经常会用到“我觉得”、“我认为”这类词。

带着主观的意愿,去说一件东西的好坏。

虽然有参考价值,却不可以完全相信。

那部分说“老白茶没有鲜爽感”的人,让我们知道,世界上的确不是所有老白茶都是品质出众的。

有些低劣的,甚至是做旧而来的茶,茶氨酸含量极低,没有鲜爽感也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这也提醒了我们,教大家选购老白茶时,不能忽略“鲜爽感”这一条件。

那些年份动辄十年以上,喝起来丝毫不觉鲜爽的老白茶,有猫腻,慎买!

《5》

文章的最后,做个总结。

老白茶到底有没有鲜爽感?这个问题,要视情况而定。

如果是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好的“三好白茶”,存老了以后,依然会有鲜爽感。

反之,劣质的白茶,产区环境差,粗制滥造,仓储随便,甚至是渥堆的做旧茶,或许鲜爽感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个问题,也从侧面提醒了我们。

如今的茶圈里,很多人对国标,乃至茶叶分类存在误解。

认为白茶国标只用来规范新白茶,而老白茶属于法外之地,不受监管。

所以,也就不该是鲜香醇爽,香清甘活的。

正是有了这些风言风语,才让做旧茶愈发猖狂。

新茶友被蒙蔽了双眼,听信谣言,最终成为不良商家手下的韭菜。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