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东裕茗园的茶叶加工车间里,工人在对茶叶进行手工挑选。
记者王姿颐文/图
4月1日,位于西乡县枣园村的东裕茗园景色如画,工人们正穿梭其中采摘春茶。工人采摘下来的茶叶经过4至6小时的摊晾之后,于当天完成加工。
东裕茗园是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裕生物”)在西乡县的茶园之一。今年,东裕生物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使用微波技术加工茶叶。“该项新技术对茶叶杀青工艺进行了调整,由过去的单一滚筒杀青变为滚筒杀青和微波杀青相结合的方式。滚筒杀青保持了原有的茶叶炒制的香气,微波杀青则是对没有杀青均匀和透彻的茶叶进行二次杀青,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将茶叶杀青到位,提升茶叶品质,实现‘汤清叶绿’。”东裕生物总经理张为国介绍。
从茶园有机种植到加工技术的不断升级,从茶叶到其他衍生产品,东裕生物作为当地重点龙头企业,在茶产业发展中不断探索新的可能。
年开始,基于“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共建新型研发平台,东裕生物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展开合作,为汉中、安康、商洛三地的茶叶企业服务,从种植环节开始,研究解决名优绿茶出芽率倍增、茶叶富硒、茶产业下游产品开发利用等问题。
眼下正值春茶采摘的季节,今年东裕茗园实验园的茶叶相比往年在出芽率、香气上都有较大提升,这代表液体碳基肥的使用开始显现成效。从去年秋冬季开始,东裕茗园就使用无人机为茶树喷洒液体碳基肥,以达到更好的叶面吸收效果。“这种碳基肥与传统的菜籽饼肥相比,用量更少、成本更低,施肥过程中需要施1次基肥、追3次肥,我们在近30亩的实验区内进行了冬、春两次施肥后发现,碳基肥对茶树芽头的品质和茶叶的香气都会产生影响。”陕西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燕飞说。
年,东裕生物与陕西理工大学合作申报的国家重点实验项目现在已经获批。燕飞介绍:“在东裕生物原有成熟的茶多酚生产线,提取过茶多酚的茶渣作为肥料回填,但其中蛋白的含量仍然较高。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将剩余的茶渣再进行茶硒蛋白的提取,提取之后将其作为添加物或者食品原料使用。”
近年来,汉中高度重视茶产业科技创新和智力引进工作,依托专家工作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进行产学研融合,利用科技赋能汉中茶产业,助力汉中市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西乡县建立的茶叶试验示范站充分发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示范推广、创新创业、交流合作“五位一体”功能,为茶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目前,在茶叶试验示范站首席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余有本的带领下,通过试验站的技术研发和推广,陕西已实现多茶类组合式生产模式:春季前期生产名优绿茶,后期生产大宗绿茶和红茶;夏季生产红茶;秋季早期生产优质绿茶和红茶,后期生产黑茶,茶叶资源利用率和茶园经济效益可提高40%至60%。东裕生物作为茶叶试验示范站的重要服务对象,在茶叶试验示范站一系列的技术支持下,致力于茶多酚片等产品的研发,企业科技含量不断攀升。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