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牙周炎是一种多因素病因的慢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严重的牙周感染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升高的全身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病变从而影响大脑功能,而慢性炎症的长期存在还会严重影响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从而导致牙齿的松动脱落,形成牙列缺损。
01牙周炎属于炎症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
1、疾病概述
牙周炎是一种微生物相关的、宿主介导的、多因素参与并导致牙周附着丧失的炎症性疾病。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和堆积是牙周炎的直接病因,大量不同种类的口腔致病菌通过黏附和共聚形成具有特殊结构的牙菌斑生物膜,一方面牙菌斑生物膜的特殊结构能够为细菌提供营养运输、产物代谢、信息传递的途径,使细菌发挥各自的致病作用。
另一方面,牙菌斑生物膜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和粘附性,除了不能轻易被水漱去之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机体的免疫作用和药物的渗透作用。牙龈卟啉单胞菌是牙菌斑生物膜中一种代表性的牙周致病菌,是牙周病(尤其是慢性牙周炎)病变区或活动部位最主要的优势菌,其在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生物膜中的检出率高达85.75%。
P.gingivali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能产生大量的*力因子。这些*力因子可以直接破坏牙周组织,或者通过其他介质诱导组织炎症反应间接破坏牙周组织,其中脂多糖(LPS)就是P.gingivalis的一种重要*力因子。
LPS是P.gingivalis细胞壁的一种主要成分,同时也是一种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和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AMP),能与细胞表面的Toll样受体(TLRs)结合,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传导促炎信号,促进炎症细胞因子、趋化因子以及粘附分子的表达。
除此之外P.gingivalis还能逃避或抑制宿主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侵入宿主机体,可能对机体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最新研究表明,P.gingivalis可能与阿尔兹海默患者的认知障碍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提示P.gingivalis不仅是导致牙周炎的罪魁祸首,还可能与更多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存在着潜在联系。
因此,目前在牙周炎领域的各项研究中,常将P.gingivalis作为研究对象,借以探究牙周炎的发病机制、治疗手段以及牙周炎与全身系统性疾病之间的潜在联系等热点问题。
2、治疗现状
目前,牙周炎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基础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作为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多用于牙周组织的急性感染、器械不易到达的感染部位以及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或不能行使口腔卫生措施的患者。
最常用于牙周炎药物治疗的主要是一些抗生素类药物,如:甲硝唑、阿莫西林。近年来,一些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牙周炎存在一定的缺点:一方面由于口腔生物膜的复杂结构,使得嵌入其中的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力比单一的浮游细菌高出倍;另一方面抗生素耐药性目前已经被认为是全球健康的主要风险。
而且研究人员已经从发生牙髓感染的患牙的牙髓和牙周组织中分离出多种耐药菌,这提示口腔很可能作为耐药菌大量定植和繁殖的菌库,并且耐药菌很可能通过口腔这一薄弱的窗口逃避宿主免疫反应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在引起更为严重的系统性疾病的同时,限制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
为了在辅助治疗牙周炎的同时避免抗生素使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采用天然化合物来辅助治疗牙周炎的研究近年来开始大量出现。天然化合物是一类从植物中分离提纯的化合物,其优点包括:广泛的生物学和药用活性、较高的安全性以及较低的成本。
茶多酚、*岑、厚朴酚、蜂胶等都是经研究证实具有抑制口腔致病微生物定植、生长和菌斑生物膜形成作用的天然化合物,并且其中部分天然化合物已经成功转化成商品,添加到人们日常使用的口腔保健产品中。
02蓝萼甲素属于天然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可以治疗
药物治疗虽然是治疗牙周炎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在牙周组织的急性感染、器械不易到达的感染部位以及伴有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或不能行使口腔卫生措施的患者等特殊情况下往往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鉴于目前抗生素的使用存在着诸如耐药性等在内的一系列问题,天然化合物的使用已经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天然化合物能够对包括P.gingivalis在内的牙周致病菌的细菌悬液及生物膜产生抑制作用。
蓝萼甲素(GLA)是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蓝萼香茶菜中分离并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化合物,在传统中医中,蓝萼香茶菜具有健胃、活血、清热解*、抗菌消炎等功效并且还具有抗癌活性。GLA是一种提取自蓝萼香茶菜的天然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其抗菌活性很早就被人们发现和研究。
早在年,就有日本学者发现从香茶菜中提取出来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生长的作用。后来又有中国学者发现:蓝萼香茶菜的茎和叶的乙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金*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茎和叶的乙醇提取物对金*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5mg/mL和50mg/mL。
牙周致病微生物在口腔中往往是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的。细菌生物膜的特殊结构使得其既不能被水冲去或漱掉,同时也使得其中的细菌能够抵抗表面活性剂、抗生素或宿主防御功能的杀灭作用。
相关研究显示,细菌生物膜的基质能够阻止抗生素进入嵌入其中的细菌,所以即使抗生素能够通过物理作用在生物膜表面流动也无法穿透生物膜基质发挥其杀菌作用。IL-6和IL-8都是较为常见的炎症细胞因子。
IL-6在炎症的初期即能在炎症部位的组织中大量合成,并且其还会通过血液转运至肝脏,促进例如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酶(SAA)等炎症蛋白的表达。除此之外,IL-6还能刺激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RANKL),而RANKL对于破骨细胞分化和激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IL-6在炎症的牙周组织中可能发挥加重炎症部位组织损伤和促进牙槽骨吸收的作用。IL-8是一种具有趋化作用的炎症细胞因子,能在感染、炎症、局部缺血及外伤的情况下产生,在组织中起趋化中性粒细胞聚集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在炎症的牙龈组织和龈沟液中IL-6和IL-8的表达水平均升高,而在给予治疗措施后IL-6和IL-8的表达水平会相应地下降。
结语:在牙周炎中,MAPK信号通路和NF-κB信号通路与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及牙槽骨吸收过程均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若使用GLA作为牙周炎治疗药物可能可以通过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抑制炎症牙周组织中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减少组织破坏。但目前尚无GLA针对牙周炎细胞模型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