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家都过情人节去了,但真的有人了解情人节 [复制链接]

1#

今天是2月14日,也是情人节,也是送巧克力的日子。

大家都过节日去了,但有人知道情人节的来历吗,今天给大家扒一扒情人节送巧克力的原因。

首先说说情人节的来历,基本的说法是这么几种:

说法一: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皇帝克劳迪乌斯二世在首都罗马宣布废弃所有的婚姻承诺,据说是出于对战争的考虑,让许多无所牵挂的男人(单身狗)可以走上战场,保护国家。其中一名叫瓦仑廷(SanctusValentinus)的神父没有遵照这个旨意,而是继续为相爱的年轻人举行教堂婚礼。被人发现了后,被上告给皇帝,瓦仑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后被石头掷打,各种折磨,最后在公元年2月14日这天被送上了绞架被绞死。14世纪以后,人们就开始纪念这个日子。现在,中文译为“情人节”的这个日子,在西方国家里就被称为ValentinesDay,用来纪念那位为情人主持婚礼而牺牲的神父。

说法二:瓦伦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个时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着危险和死亡。为掩护其他殉教者,瓦沦丁被抓住,投入了监牢。在那里他治愈了典狱长女儿失明的双眼。当暴君听到着一奇迹时,他感到非常害怕,于是将瓦沦丁斩首示众。据传说,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沦丁给典狱长的女儿写了一封情意绵绵的告别信,落款是:FromyourValentine(寄自你的瓦伦丁)。当天,盲女在他墓前种了一棵开红花的杏树,以寄托自己的情思,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后,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说法三:在古罗马时期,2月14日是为表示对约娜的尊敬而设的节日。约娜是罗马众神的皇后,罗马人同时将她尊奉为妇女和婚姻之神。接下来的2月15日则被称为“卢帕撒拉节”,是用来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表示尊敬的节日。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后人为此而将每年的2月14日定为情人节。

虽然说法很多,但是没有一种情人节的说法出现过巧克力,那现在为什么情人节会和巧克力挂钩呢?那么西方国家情人节的习俗到底是什么样呢?

从-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情人节习俗:2月14日这一天,所有的情人都会有一个习俗,让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的盆内。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一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双蕾怒放,交相辉映,就预示这对情人白首偕老;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北吐蕊,这对情、人终将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代表以后子孙满堂,阖家欢乐;如果有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的一人有早夭之险。这还是很浪漫主义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贺卡的流行,情人节又重新的火热起来了。在国家内,情人节已有演变为女性向男人表达情谊的趋势,所以将,3月14日又成为“还情节”,即男子向女子馈赠礼物以示“还情”。白色情人节的由来从此开始

单身汉们对“情人节”早晨所遇到的第一个人格外关心,因为如果你未婚而且正在寻觅伴侣,你注定要与2月14日所见到的第一个人结婚,走进婚姻的殿堂,至少这个人会在你的生命里有着很重的分量。如果你脸皮较厚,你可以一大早就给你喜欢的人打电话,并提出要求搭乘对方的车上班。或者闭门不出,到中午再出去,也是一个不错的对策。现在的单身狗去没有那么幸运了。

未婚女子相信如果把鞋摆成T字型放在床下,而且开着窗的话,就一定会梦见自己的心上人或者发现他站在床前。这在农村的成功率更高,因为她的追求者可以从窗口窥见特地摆放的鞋子。在城市里则没那么幸运因为想看到鞋,需要学会爬窗户,哈哈哈开个玩笑。

在意大利的情侣们都相信,在情人节的那一天在朱丽叶的爱墙上互相发送表达爱意的小纸条(原来上课小纸条是从这里发源的),你就会得到爱神的青睐和眷顾。最终找到自己的幸福。

唱情歌是情人们表达爱意常用的一种形式,有的时后男性会唱情歌向喜欢的人求婚,尤其在情人节这种有意义的日子更加常见。

但是这些情人节的习俗也没有巧克力什么影子。

于是通过各方资料的查询,我终于找到了:情人节送巧克力的由来是我们的老邻居--日本。

日本现存关于巧克力最早的历史出现在九州岛的西岸。宽永九年(年)三月的最后一天,一个名叫“筑后屋平右卫门”的嫖客在长崎最著名的花柳街寄合町从荷兰商人那里去买了六枚肾药,交到了自己包下的游女“大和路”手上。此时距离日本锁国制度形成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距离可可豆从南美传入欧洲也有近三百多年的时间,巧克力在《寄合町诸事书上控账》这个充满情欲暗示的场景中悄然登场。但由于当时巧克力价格昂贵,日本民众对这种黑乎乎的外来货也不甚了解,由此一些商家为了突出固体巧克力“贮存时间长”这一特点,给巧克力起了千奇百怪的汉字名,除了贮古龄、猪口令,还有长康灵、知古辣、千代古龄,等等。频繁更换称谓给谣言留出了生长的缝隙,好吃美味有营养的巧克力在谣言中变成了听上去就让人觉得恶心的“血污龄”。巧克力背上了不好的名声。

大正七年(年),食品厂商森永制果试图改变巧克力的奢侈品定位,从西方引进生产线、聘请技术人员,大批量生产巧克力,生产的巧克力很多,所以需要民众消费来消化生产。从此巧克力开始了自己的营销之路。

在森永制果刊登于大正九年(年)12月21日《读卖新闻》上的广告后

平价多的巧克力并没有激发民众狂热的购物欲,事实上对于当时多数销售西式食品的商家而说,巧克力不过是诸多品种中的一种,不具备特殊的含义与象征。直到昭和十一年(年)2月12日,神户西点店“摩洛佐夫”在日本英文报纸《日本广告》(TheJapanAdvertiser)上刊登巧克力销售广告。这是日本商家第一次有意识地将巧克力与情人节概念捆绑起来进行营销。遗憾的是,“摩洛佐夫”播下的这颗情人节巧克力星火,没能形成跟风的大热潮。葛野父子在争夺经营权上或许有一手,对国内整体形势缺乏考虑。此时日本国内*治局势动荡不安,*国主义盛行,排外情绪高涨。广告投放后不出半月,“二·二六”兵变爆发,日本在很长时间里失去了过情人节的浪漫主义土壤。由理性主义主导上风。

二战结束后,日本社会再次大规模接纳西方生活方式(上一次出现在遥远的明治维新时期),又开始了学习接纳西方的事物,“西式”成了先进、流行与新潮的代名词,但民众对于西式节日的具体形式和含义仍缺乏准确的认知。驻日美*将“情人节”带回日本人的视野中,成为西方的“恋爱祭”,没有了解节日相关的含义,而只是被模糊地误读成为恋人们互赠礼物的日子,巧克力未被明确提上情人节的日程。

昭和二十七年(年),日本*府解除对砂糖的物价统制令,甜品商家再度开始活跃起来。六十年代,森永制果开展“情人节巧克力”企划,以年轻女性为目标群体,在报纸期刊上大量投放广告,以高价的奖品来刺激消费,大力宣传情人节巧克力。

昭和三十五年(年)森永制果的情人节巧克力广告。香水口红、情侣款“精工”手表等赠品在广告中被设置在醒目位置。森永制果子昭和知名女性周刊《女性自身》投放六期广告,从一月持续至情人节。

在森永制果的情人节巧克力广告中,并没有出现任何关于“圣瓦伦丁节”由来的介绍,甚至直接省略“圣瓦伦丁节”,情人节开始向巧克力节转变,二月十四异变成“爱之日”、“巧克力之日”,含义也从爱意表变转向互相送礼。这些广告虽然没有言明针对女性,但指向非常明显。以森永制果为先锋,其他巧克力厂商纷纷跟进,采用同种宣传模式。

日本出版业在二战后重整旗鼓,期刊杂志如春笋般涌现,与面向男性的刊物不同,“实用派”实现压倒性胜利后的女性刊物闭锁自身,完全不介入*治话题与公共领域事件的讨论,自发地形成了一种女性亚文化氛围,杂志力图迎合女性读者的需要,发行大量广告和产品介绍刺激读者购买欲望,广告投放并不区分目标群体,即便消费不起的读者,也乐于通过阅读杂志进行“眼球购物”。森永制果启动情人节巧克力特别企划的那一年(昭和三十五年,年)二月,日本知名女性刊物《女性自身》刊发关于“情人节”的消费观念。认为情人节是一年一度的女性明示爱意的节日,女性通过赠送巧克力、主动向男性示爱的行为在杂志的鼓吹下开始和“思想先进性”挂钩。在商家与女性刊物的共同鼓吹下,巧克力从最初不受人欢迎的西洋玩意变成了不可或缺的示爱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显示思想先进性的表现方式。(想要彰显跟上先进文化的心里也有很大一部分作用)

昭和三十五年(年)情人节前一周的《女性自身》封面。作为情人节巧克力特别企划的重要一部分,森永制果投放了六期该杂志跨页情人节巧克力广告,而且花了不少钱,在利益的驱使下,女性刊物的消费宣言免有与商家合谋的嫌疑。

而日本当时,男尊女卑的风习还很强烈,由此公司宣传用了一个非常精明的方法,就是这一天不仅仅是一个示爱的一天,并且是可以有女性来告白的一天。所欲日本的情人节就是由女性自己为自己制造出一个可以表现的爱意的节日。在日本,情人节巧克力的收受双方有着严格的性别规定,只有女性会在这天送出巧克力,赠予对象不限于心上人,男同事、男上司人人有份,前者叫“本命巧克力”,后者是“义理巧克力”。而这个节日习俗的养成竟是巧克力商家多年运作营销的成果。从此巧克力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手段覆盖的人群及其广,至此情人节有了广大的人群基数)

到这个时候,大家才明白实际上是商家营销手段,我们出钱呀!但不得不承认,这是市场营销学的一个经典成功案例,日本商家把一个西方的巧克力,一个普通甜品,推广成为一个家喻户晓、并且还带有社交礼仪的商品。(这也是商业经济发展的产品和作用)

产品(product):巧克力,普通的商品(食品、甜点、零食)---》特殊商品(礼品、示爱表白的特殊礼品)

价格(price):昂贵---》平价

促销(promotion):催情药---》示爱表白的定情信物

渠道(place):巧克力生产厂家直销----》各大食品销售店、百货商店、礼品店,分发销售

如果按照当下最经典的4E营销理论分析:

从产品到体验Product→Experience:巧克力已经从单纯的食品、甜点、零食转变为情人们在情人节示爱表白的工具。

从销售终端到无所不在Place→Everyplace:原来只有巧克力生产厂家直销变成了情人节期间满街商品零售分销的礼品。

从价格到交换Price→Exchange:巧克力的定价由食品或药品的定价方法变成了男女定情信物的情感估值方式(自然是最贵重、越能表示情感)。

从促销到布道Promotion→Evangelism:由此情人开始改变,情人节变成了巧克力节了,这不是就是洗脑?当今,马云爸爸不就把光棍节变成了购物节了吗?这一切只是营销而已。

当你对象送给你吃着香甜的巧克力,看到了这篇直指残酷营销的事实,你是不是尝到了巧克力的苦涩的真实滋味呢?你是怎么看的呢,请在下方留下你的看法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