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pf.39.net/bdfyy/bdflx/141002/4487544.html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杜杨楠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昨日是“大报时光馆”开馆第七日,恰逢周六,时光馆依然热闹沸腾,许多小朋友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馆内,亲手制作活字书签,一笔一画写下寄语,感悟文字和图片传播背后的时代力量。一位3岁左右的孩子指着图片问妈妈:“这就是报纸吗?”“是的,报纸是妈妈小时候最好的伙伴,里面的景色很美!”
“《大连日报》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日记,它每天都在记录着这里发生的故事!”昨日14时,《大连日报》资深记者张轶在时光馆内,向20余位大连晚报小记者团的成员介绍《大连日报》的发展以及城市的时代变迁。孩子们一边静静聆听,一边好奇地触摸着馆内物品。来自西岗区实验小学今年9岁的钟子熙说:“《大连日报》已经75岁了,还在一直工作着,我很惊讶、很敬佩!今天看到这些老照片,听到它们的故事,让我感到这座城市的伟大!”
从旋转展板到直播大厅,从活字印刷到照片墙,从年到年,顾大义逐字逐句轻声地为孩子阅读并讲解着,孩子不时提出问题,父亲总是耐心解答。父子二人一致的步伐、流畅的交流,让时光馆变得温馨而又动人。“我现在经常看‘大观新闻’,也上网阅读《大连日报》数字报。今天看到这些老报纸、老图片,心中感到十分亲切温暖。这就是报纸独有的温度,是无可替代的。”身为70后,顾大义亲身经历了从纸媒到网络媒体的时代变迁,感受到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与出生于数字时代的孩子共同感受铅字记忆,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并了解报纸,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感谢时光馆为我们提供这样难得的机会!”
读者寄语展台,迎来一波又一波热情的小读者,他们用纯朴的语言、稚嫩的字体和拼音,用心为《大连日报》送出祝福。(下转3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