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谈近代中文报纸的诞生第一批竟然是外国人办 [复制链接]

1#

前篇《聊聊中国古代最早的报纸——邸报》简要阐述了“邸报”的由来。不过邸报终究并非非现代意义上的”报“,那么近代中文报纸又是从何而来呢?

事实上,近代中文报纸是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移植过来的舶来品。第一批近代中文报纸是在19世纪初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主要有: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年,在马六甲出版,运到广东散发。《特选撮要每月统纪传》,~年,在广东、新加坡出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年,在广东出版。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其中,有关《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最早的记载,可在戈公振先生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报学史》中看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传教士米怜创办并担任主编,当时创办此刊的目的在于传教。对此,其《序》中有很清楚的表述:“故察世俗书必载道理各等也。神理,人道,国俗,天文,地理,偶遇,都必有些。随道之重遂传之。最大是神理,其次人道,又次国俗。是三样多讲,其余随时顺讲。”“最大是神理”一句将该报的宗教性质表现得尤为突出。

为何外国人要跑到中国来传教,而且还是用报刊的形式呢?这里,不得不谈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19世纪初,英国正处于全盛时期,是世界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生产力大发展下的英国完成了自给自足,国内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它的发展了——英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更大的市场以推销自己的商品。具有世界上近三分之一人口和传说中*金遍地的东方古国中国走入了它的视线。但是,当时的中国统治者推行“闭关锁国”、“海禁”等排外的*策,隔绝了外界对自己的影响,拒绝了英国互通贸易的要求。所以,打开闭关自守的中华帝国的大门,成为英国对外侵略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侵略中国的第一步。

传教士就是侵略中国的开路先锋。利用报刊来传教,被看做是打开中国大门的重要手段。一位传教士曾供称: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里,一个能使传教迅速奏效的办法,就是出版书报。米怜也曾说:“不管是以何种洗练的语言来表达,在传播人或有关神的知识上,印刷媒体显然要比其他媒体更占优势……“由此,《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应运而生,掀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

但《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毕竟只是由外国人创办的宗教性质的报纸,而且创办的地点也不在中国,影响也并不是很大,所以不过可以说成是萌芽上的一点雨露罢了。

真正说得上是中国近代报纸起源的应该是《申报》。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逼迫清*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在被迫向列强开放的沿海通商口岸出现了一批外商办的中文报纸,逐步取代之前的那些宗教性质的报刊。

《申报》

其中,上海的《申报》最有代表性和价值,其全称为《申江新报》,创刊于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创办人为英国商人安纳斯脱·美查。它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和标志。就*治来看,《申报》本质上是西方殖民主义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与此前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等在目的上并无本质区别。就思想文化来看,其出版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就新闻业的发展来看,它促进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使中国人认识到了近代报刊的功能,产生了自创报刊的想法,并且提供了办报的方法和经验。

就在《申报》创办一年之后,也就是在年8月(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艾小梅在汉口创办了《昭文新报》——中国最早在中国境内自资创办的报刊。虽然它的存在时间不长,但仍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报纸。

要说,中国自办报纸局面的全面打开,还是要在维新运动之后。自维新运动开始,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治舞台,开始用自己的声音说话。维新派发现了报纸在舆论传播中的重要性,于是各种维新派报纸喷井式产生,打开了中国人自办中文报纸的局面。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等报纸。

《国闻报》

其中,《中外纪闻》为维新派最早创办的报纸。其原名为《万国公报》,由康有为于年8月17日正式创办及刊行。《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早期*治团体的机关刊物,维新派的重要舆论机关。它除选登“阁抄”、译载新闻外,又载“格致有用之书”,探讨“万国强弱之原”,提出言*敷治的建议,在中国近代*治史、新闻史上有一定地位。该报的出版使广大官员和知识分子“渐知新法之益”,为改良派*治团体的建立和改良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中国近代报刊产生的实质性标志。

而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则是《时务报》。《时务报》于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遵宪、汪康年、梁启超创办。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旨,猛烈抨击封建顽固派的因循保守,在中国南方地区影响较大。

同一时期的北方,《国闻报》——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成为了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当地的舆论重镇,与上海的《时务报》南北呼应。《国闻报》与《时务报》除了是当时维新派重要的宣传工具,还在客观上向国人宣传和引进了大量的西方先进知识和文化,启蒙和解放了国人的思想,进而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抵御侵略、振兴中华的热情。虽然当时的报纸在编辑出版上还不是特别成熟,但已经渐渐接近近现代报纸的基本形态,同时创造了报刊新文体,推动了*论写作的发展,是中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进步。

民国旧报纸上的广告

维新报纸之后,中国人自办报纸成为中文报刊的主干。近代中文报纸就是由此产生并不断发展的。但为何邸报无法演变成为近代报纸呢?

一方面是*治体制原因。在封建专制*治中,古代报纸邸报被严格定位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框架内,内容被长期限制于朝*信息,停滞在抄传官吏文书状态。作为封建统治者的信息传播工具,邸报是封建专制体制内事物,是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皇权至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反映,不可能反映社会大众即被统治阶级的的思想。

另一方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邸报的信息量小,只包含上层统治者的*治思想,不能满足社会上日益增长的信息方面的需求。而西方产生的近代报纸则兼有新闻、评论、广告和文学作品等多方面内容,可读性较强,信息量较大,新闻时效性较强,满足了大众对信息的需求。西方报纸便取而代之,成为近代中文报纸的起源。这也是邸报和近代报纸的区别之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