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做智慧教师四做学生的阅读引路人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 http://pf.39.net/bdfyy/xwdt

一、读书不是这样读

读书,尤其是读经典的儿童文学名著,它的过程是感受、感悟、感动、理解,最后才有审美能力的提升、想象力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培育。如果一个人读书不是经历了这一个过程,就谈不上是真正意义的读书。如果经历了这一个读书过程,知识的习得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因此所谓的读书是为了学知识,其实,是要融入整个读书过程,并且完成整个读书过程,就自然达到的目标。如果我们一开始读书,就抓住里面的知识点,就要学习某方面的知识,觉得那就是真正的读书,这样是很难享受阅读的快乐的。我们做科研、查资料,有时候是要直接寻找所需要的知识点和信息的,但那不是轻松的阅读,不是追求审美愉悦、精神放松的阅读。

我觉得,在孩子爱读书、对知识渴求的阶段,更不要刻意的过多地给孩子读知识读物。应该让孩子多读适合他们的世界儿童文学经典。经典是最可靠的,经历了数代读者的检验,而且儿童文学经典符合孩子的阅读趣味,能够引发和培养孩子对文字世界的兴趣。多读经典,让孩子爱上阅读,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在阅读中培养理解力、审美力、创造力,也张扬想象力,舒放自己的性情,最后也能达到长知识、长才干的目的。

二、儿童文学是最适合儿童的

第一,儿童文学品种很丰富。选择儿童文学,就等于选择了一份营养套餐走进儿童文学,就等于走进了一个大花园。只要愿意去图书馆或者去书店,就不难发现,世界经典的儿童文学和当代作家写作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可供选择、阅读的作品实在太多了。完全可以满足所有孩子的课外阅读。

第二,儿童文学作品也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唐诗、宋词、"四大名著"和其他一些大人的书。这些书当然可以读,但最开始阅读时,这些书语言难度大了,而且情感表达和思想主题都是成人化的,还没有趣味,不符合孩子的阅读心理,不切合孩子的心灵状态。儿童文学的基本质地,就是幻想和想象的世界,就是以满足儿童好奇心和幻想思维为目的。越是经典的儿童文学,离孩子的生活和心灵越近。

第三,语文课本里有不少课文就是儿童文学,或者儿童文学作品的改编。如果家长和老师给孩子多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并且自己也阅读、思考,那么,就会自然地积累一些儿童文学的知识,学到感悟和欣赏儿童文学的技巧,至少能够抓住儿童文学作品里最有趣的特点和内涵。这样,语文课、阅读课和家庭阅读就可以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并可能培养他们的文字创造力。

第四,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也很容易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而且容易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聪明的家长和语文老师善于利用儿童文学作品这一点优势,在给孩子读作品的同时,适时鼓励孩子思考并引导孩子作文。

总之,经典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最适合儿童课外阅读的。儿童文学就是孩子的文学,是最初阅读的好材料。给孩子,给学生推荐阅读,不要太功利,太教化,太强调知识。

三、六年级学生如何高效阅读

一是很好的读书习惯。她几乎不读那些乱七八糟的童书,班级流行的童书她翻一翻,但看不上,只爱读经典。她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读《爱的教育》《小公主》《窗边的小豆豆》和《小王子》等世界儿童文学经典,而且读的是整本书,她每次读书,都会认真读,用心地读,几乎不受外界的干扰。她读书时,无论是在自己的房间,还是在爸爸妈妈的房间,我们都不打扰她,不对她指指点点。另外,我们也不让她写什么读后感,更不要求她回答什么问题,讲什么道理。每天她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作业,到了晚饭后,她想读自己的书,就读自己的书。

二是她也会经常读一些少儿报刊。她对我说,五、六年级的学生,读读《儿童文学》这样的杂志,对语文学习和作文很有帮助,因为少儿报刊里的文字比较短,很多是一两千字的文字,读一读,很锻炼快速阅读能力,能够让自己在很快时间之内找到文章的特点和意义。另外,少儿报刊里的一些短文综合知识比较多,读一读,能够补充语文课的不足。

三是她在读短文时,如果是观点比较鲜明的文章,她会注意抓关键词、抓关键句,这样读多了,就能很快抓住文章的核心观点,并找到最能表达文章内容的词句。如果是记叙文,故事性强,她很注意故事的情节、故事的悬念、故事的结果,还有故事里的主人公的性格与特点。她说,抓住了这些,故事读完了,意义也就理解了。也就是说,女儿在读散文、童话和短篇小说时,都会注意不同文体的特点,找到最值得自己领会的形式和内涵。实际上,在阅读时女儿是带着思考去读,而不只是为了消遣。如果仅仅是消遣,她就很难通过少儿报刊的阅读来提高理解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书是要认真读的,在识字量不多、理解力不够的时候,就要慢慢读、用心读,读懂、读透,才能体会到快乐,才能有收获。到了认字量大了、理解力也强了些的年龄,就要尽量读整本书,或者多读一些优美生动文字,培养自己高雅的阅读趣味,给自己的阅读增添一些难度。如果一开始读书,就要追求"海量",就要扣着"主题"读,那还有什么兴趣和快乐。因此,无论中低年级学生,还是五、六年级学生,要真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做到高效阅读,就要耐心坚持,多读书,读好书,让美的文字充实空闲的时光。

高效阅读,意味着坚持不懈地阅读,意味着读懂读透,也意味着想象、思考与创造。

四、初中生课外读什么书

第一,我觉得初中生可以读一些青少年文学杂志。我接触、了解过的杂志,最适合初中生读的是《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南京),它们都是文学刊物,里面刊有诗歌、散文、童话和小说等作品,都是作家专门为初中生写的,里面也刊有一些优秀的中学生作品。对初中生来说,这些作品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而且比较简短,内容丰富多彩。另外,《东方少年》和《文学少年》这两份杂志也不错,比较适合初中生课外阅读。一本好的少年文学杂志,就像是一本综合性文学图书,好像是一个多种作品的选本。

第二,初中生可以读近现代文学经典。初中、高中语文课本里就选用了不少近现代作家的作品,如鲁迅、朱自清、冰心、郁达夫等人的散文、小说。而且语文考试也会经常考这些作家的作品。因此,家长和语文老师可以购买一些鲁迅、朱自清、郭沫若、丰子恺、叶圣陶、周作人、沈从文、郁达夫、萧红、巴金、徐志摩、艾青、何其芳、冯至、李广田、林海音等人的作品。让学生增加一些对近现代作家的了解,同时,他们的作品也是比较标准的现代文学,大部分很短小,很适合中学生阅读。尤其是鲁迅的《朝花夕拾》和丰子恺、林海音的作品特别适合初中生阅读,周作人的少部分散文也适合初中生阅读。

第三,初中生可以读一些世界文学经典。世界文学经典很多,一般来说,到了初中,以学生的识字量和理解力绝大部分名著都可以顺利阅读。但我不建议家长给孩子买大部头的名著,选一些10万字左右的名著读即可。应该让孩子接触更为广阔的文学世界,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偏狭的视野,应该把目光打开,把心胸扩展,进入到一个更美更广阔的文学世界里去,这样,才会有更高的审美水平,才会更有判断力。中学时,我就接触到了普希金、叶赛宁、席勒、歌德、叶芝、华兹华斯、夸西莫多、泰戈尔等诗人的作品,对我影响很深,世界经典的诗歌作品对中学生的文学素养更有提升力。

五、家庭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一)家庭阅读要克服一些偏见

对于阅读,尤其是对于儿童阅读,很多家长有些偏见。具体表现为这些∶

第一,有些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读知识图书,让他们很小就读科普图书、读科幻小说、读益智类图书,让孩子早点通过阅读来学知识。把学知识看成读书的首要目标,一是功利的,二说明对读书的作用并不真正理解,或者说,没有读书实践的人,没有体验阅读快乐的人,才会把读书的过程和目标这么简化。

第二,有些家长习惯给孩子读故事,认为故事有趣,尤其是寓言故事可以教育孩子。持这种观点和看法的人,也是把读书的目标和价值简化了。书籍门类丰富,文学经典里也有各种体裁,不但小说、故事可以传达人类的经验、表现丰富的生活,诗歌、散文等其他作品也可以呈现人类的心灵、反映世界的繁复、表现生活的内涵。因此,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能感动人,熏染人,提升人。

第三,有些家长认为读诗没有用,而且考试也不考诗歌写作,因此家里只让孩子读作文书。诗歌阅读不可忽视。诗短小,讲究语言精练,而且世界文学作品里,有不少是诗歌,而且文学名家中很多就是诗人。读诗,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敏感性。多读诗是锻炼理解和培养想象力的途径之一。让孩子多读诗,尤其是读一些经典的儿童诗,不但丰富孩子的语言感受,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还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从理论上来说,会写诗,写别的作文也不难.

(二)家庭阅读要坚持的原则

第一,要尽量给孩子读优质童书,尤其是要尽量给孩子读名著、名篇,或者名家的新书。经典是经过了时代检验的,也经过了很多读者的反复诠释,往往不需要炒作,而且最新的排行榜上的书都最新出的书,还没有经过读者的检验。读流行书太多了,好像赶时髦买衣服一样,消费很痛快了,但内心没有什么积淀。

第二,阅读要尽量多样化,不要只给孩子读某一种童书。尤其不要因为自己爱读某种书,就只给孩子读某种图书。阅读多样化,就相当于给孩子吃营养套餐,吃多了,就不会偏食。现在不少家长一味地给孩子读绘本,好像绘本就是一切,比什么都好。其实,绘本只是童书的一种,绘本更适合的是幼儿阅读,它在早期阅读中起到一个铺垫作用,它让孩子对书本感兴趣。但一味地给孩子读绘本,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孩子可能对纯文字书就不感兴趣了。在一些小学已经出现过这样的现象,有的小学一味做绘本阅读,最后,到了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反而提不高,尤其是读整本书的能力不行。

第三,尽量不要给孩子读拼音读物。拼音读物,只是方便识字,但阅读的目的不是识字,也不是只学知识。小学语文课学拼音的目的,第一是为了学普通话,第二是为了认字、查字典。

第四,要坚持亲子阅读,不要过早地让孩子自主阅读。有些家长,孩子还是幼儿期,就买来一堆童书,让孩子自己读。其实,幼儿阶段孩子不识字,顶多就是翻翻书、看看图,不会自主阅读的。

第五,不要给孩子读电子书。尤其是幼儿,读电子书对孩子视力影响很大,甚至会伤害视网膜神经。电子书对小学生也不利过早接触电子书,难以让孩子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三)家庭阅读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给幼儿读书,可以选择早晨或睡前。早晨,阳光灿烂,空气清新,给孩子读书、读诗、讲故事,非常好。睡觉前也是讲故事的好时机,孩子喜欢睡前爸爸妈妈给他读书、讲故事。孩子在爸爸妈妈讲述的优美的诗篇、动人的故事中入睡,多么幸福。如果家长是上班族,那么周末,也是很好的亲子阅读的时机。

第二,给幼儿读书,不要用点读法。现在流行一种点读法,还有一种点读笔。无论是读故事,还是读诗文,都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连贯的思维情境,频繁地点读,很容易打断孩子的思维,破坏他对故事的整体把握,甚至会干扰他的思考。

第三,给孩子读书,不要不停地提问。当家长在读书,而孩子认真地听,沉浸在故事与诗的情境里时,家长刻意地停顿并提问,等于强行地中断孩子的阅读,干扰孩子的思考。提问太多,其实是对孩子阅读的不信任。如果孩子问家长,那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回答,而不是不耐烦或者随意认为孩子的提问很笨。家庭阅读最忌讳的是,家长一听到孩子的提问,就说孩子问得很简单很蠢。

第四,给孩子读书,家长的声音要尽量柔和,亲子阅读也是一种让孩子有安全感的陪伴方式。如果家长态度不亲近,不温和,孩子是不会喜欢听家长读书,也不愿意和家长一起读书的。因此,家长要尽量对孩子有耐心,读书时要自然地展示自己的爱意与关怀。

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

第一,小学生的阅读,一定要先从他的兴趣开始,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只有让学生对书籍感兴趣,他才可能进入真正的阅读。教师不可过多指手画脚,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学生爱读书了,教师多多鼓励,创造安静的环境,鼓励学生在阅读之余,思考问题,提出看法。

第二,教师在指导小学生阅读时,一定要坚持读书"营养均衡"原则,要做到"多样化",不但要读儿童文学图书,还要读科普读物、游戏益智图书和一些动漫图书。读的类别越多,兴趣就越强越有可能找到自己最爱读的书。教师指导学生读书,要注意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读法、专家的读法,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读法。

第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而推荐图书,培养不同性别学生的性格。在一些学校做讲座时,也有男生家长希望我给男孩子推荐一些能培养男孩子阳刚气质的儿童图书。我觉得《木偶奇遇记》《骑鹅旅行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和《荒野的呼唤》等这样的外国经典童话、小说和一些动物小说很适合男孩子读。国内的刘先平、曹文轩、张之路、常新港、周锐、左弘、黑鹤、观湘子、李志伟、*春华、彭绪洛和谢鑫等男作家的儿童小说和童话,也挺适合男孩子读的。男孩子的确需要一些带有阳刚气质的作品,需要多读塑造了男孩形象、具有强者意识的童话和小说。

第四,教师不但要注意培养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还要培养对科幻文学的兴趣。男孩子多读一些科幻文学作品,对激发想象力和培养幻想精神,是很有价值的。不过,读科幻,不要只读凡尔纳、威尔斯和阿西莫夫,也要读一读中国的科幻。如郑文光、金涛、叶永烈的科幻作品,就很适合儿童读。张之路也写过科幻,很受孩子们的喜爱。还有李维明、杨鹏、李志伟、王蜀、陈曙光、星河、凌晨、程婧波、刘珈辰等等,我对这些作家的科幻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也希望小学生读者能够一起分享这些作家的作品。

第五,课外阅读不但包括读书,还包括读报纸和刊物。尤其是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都要尽可能地配备一些少儿报刊。订阅报刊,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现在少儿刊物越办越细了,那种综合性刊物越来越少,原因是一本刊物难以讨好所有的孩子,还不如满足孩子某一方面的阅读需求。

一般来说,小学一、二年级孩子认字不多,阅读量不大,因此教师对期刊的选择就要很用心。不少少儿期刊为了满足这种需要,都办了适合低年级孩子读的"低幼版"。如《小学生之友》低幼版、《东方少年》低幼版、《小学生拼音报》、《小青蛙报》和《小学生阅读报》等,这些报刊有的还带拼音,适合低年级孩子。

对中高年级学生,教师要注意让他们订阅合适的少儿期刊。如适合小学生中高年级阅读的,就有《中外少年》《意林·童话》《小星星·作文分》《红蜻蜓》《作文通讯》《中国儿童》《小学语文学习》《读写算》《快乐作文与阅读》《我们爱科学》《中外童话》《童话世界》《趣味成语与寓言》和《小哥白尼》等杂志。它们都比较有读者针对性,价格也便宜。

小学生阅读,也可以读一些综合性少儿期刊。如《小葵花》《少年月刊》《红蜻蜓》《小学生导刊》《小学生之友》《儿童大世界》《课外生活》和《少年时代》等等。这些刊物以文学阅读为主,也辅导写作,同时也有一些其他的知识短文和趣味游戏。既有娱乐性,也有阅读价值,有益于多元化阅读。

指导小学生订杂志是一门艺术。一份好杂志抵得上10本书。如《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东方少年》《文学少年》《童话王国》和《儿童文学选刊》等,一年读下来,相当于读了10本儿童文学选本。这些刊物选用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作家的新作,内容新鲜、丰富多彩,也比较适合今天的孩子阅读。

有些少儿报纸,办得也挺不错的。如《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报》《上海中学生报》《少年日报》《小学生拼音报》《少年智力开发报》《学习方法报》《语文报》和《语文导报》等等。这些报纸内容比较丰富,而且现在有的报纸刊物化了,很好保存

让学生读读报纸很有价值,它们的特点是信息量大,而且版面活泼,对孩子学习办报也有借鉴作用。

七、如何打造校园阅读环境

(一)建设好图书馆。图书馆老师要有阅读素养,要善于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借阅好书,阅读好书,让图书馆变成学生最爱去的地方。

(二)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校应该安排专门的时间来支持学生做课外阅读活动,每周可以安排两个下午,让学生自由读书,或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三)举办教师阅读会。教师读书会不但对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好处,还可以提供教师的个人素养,培养其文学趣味和人格气质。

(四)给学生设计阅读套餐。阅读套餐的设计,就是让阅读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更加有利于促进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审美素养。

(五)编写校本阅读教材。可以按照某类主题来编写校本阅读教材,比如说,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就编写了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阅读教材,很受学生欢迎,家长也很认可。

(六)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创新作文,大胆写作,充分发挥想象力。

(七)加强文学社建设。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诗社、文学社,鼓励学习创作文艺作品,还可以办小诗报、文学报,举办征文和写作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文学修养,让爱好文学的同学有一个表现的小舞台。

(八)创编和表演课本剧和课间剧。课本剧就是根据语文课文改编的小剧本,课间剧是适合学生在课间进行表演的小话剧。

(九)举办家长读书会。家长读书会可以由学校召集,也可以通过家长协会来组织。学校可以给家长会推荐书单,家长读书会也可以把自己读书的体会和经验与教师及孩子交流。

(十)开设阅读课。在语文课之外,学校每周可开设1-2次阅读课,主要以读经典为主,教师引导学生来欣赏原典,感受审好,才能说明语文能力强。

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