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科学大讲堂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摘要]报纸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媒体。在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版面设计也越来越成为报纸的核心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虽然美术编辑的作用被不断强化,但是,报纸的版面设计至今仍延续着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合作的模式,同时,在这种模式的具体实践中始终存在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协作问题。要设计出既具有视觉吸引力又具有信息有效性的好版面,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究竟应当达成一种怎样的协作关系呢?文章拟对此问题进行分析解构,并就构建两者的和谐关系提出一己之见。
[关键词]报纸版面设计文字编辑美术编辑
[中图分类号]G23[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信息量的核聚变式增长、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及新闻内容的高度同质化,报纸在向读者传递信息时由主动变为被动——受众拥有了极大的选择权,而报纸的编辑不得不煞费苦心地选择、包装新闻,以期获得读者的青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报纸版面设计的作用与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强化与提升,各种新理念推动下的“版面革新”浪潮一次次席卷中国报业。一如国人穿着打扮的巨大变化,改革开放30多年来,读者也见证了报纸版面形象从黑白简陋到五彩斑斓的变化。那么,在这五彩斑斓的背后,谁是真正的设计师?报纸的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究竟谁对版面设计效果具有更大的影响力?两者在设计制作版面的过程中的关系又应当是怎样的呢?
一、报纸好版面的构成要素与视觉审美
中国传媒视觉联盟网站曾有一句口号,叫“设计影响传媒”,这里的“设计”其实就是版面设计,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当今中国报业对于报纸形象、版面效果的重视与追求。什么样的报纸版面才是足以“影响传媒”的好版面?笔者认为,简单而言,好的版面应当是视觉形象与报道内容和谐统一的版面。
首先,报纸的基本功能是信息传播,在必须负载大量文字图片信息的前提下进行的报纸版面设计,要先考虑的是把这些信息装下,然后才是怎样装更能吸引读者。因为一个好的版面不能只考虑平面设计的因素,阅读的有序和顺畅才是报纸版面设计的灵*。赏心悦目的版面总的来说是媒体竞争的要求而非信息传播本身的需要。
其次,报纸版面设计的目的不是设计者的自我欣赏与自我满足,版面效果优劣的终极评判者是广大读者,因为“报纸不是艺术品,服务于受众,迎合受众口味,是报纸的一个很大的职能。”[1]从这个意义上讲,版面设计的终极目标应当是实现对受众视觉流程的最佳引导。因此,我们虽然可以将好版面的构成要素加以罗列,但是在最终的版面效果表达上,审美和文本(内容)的要素其实是融合在一起呈现的。从技术角度而言,一个好版面的构成要素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比例与结构协调性。版面设计必须使标题、文章块、图片等各种版面元素在版面的分布能够符合某种协调的比例。从视觉心理上分析,报纸版面的最终设计效果应该是色彩对比协调,平面分布合理,版面表现生动。
图片与视觉冲击力。图片包括图形、图表、漫画等形式。优秀的版面设计往往与图片的合理使用直接相关,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拼命使用大图片就能够获得足够的视觉冲击力,并进而造就报纸的好版面。图片与新闻信息的关系、图片本身的质量及图片与全部版面元素的比例等,都是我们在运用图片营造视觉冲击以吸引受众时需要谨慎考虑的细节。
标题与纯装饰元素。报纸本身是以文字为主的信息平台,所以,虽然标题不是纯粹意义上的视觉审美要素,但是其在版面中的信息影响力和视觉吸引力使之成为版面设计时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元素,特别是在那些可以大量运用字体、形态与色彩的版面中。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文字而兼具美术属性的标题,其制作也包含文字和美术两方面的要求。而装饰元素——线条、花边、底纹、题花等纯美术手段以及软件提供的多样化特效的运用对版面的视觉审美效果有辅助的贡献。此外,色彩是一个需要特别强调的非常重要的版面元素,它直接影响视觉审美效果,只不过其运用是融合于各种版面元素之中的。
信息量与信息有效性。这组元素本身不具备审美属性,也不是版面的有形构成,但是它无疑属于一个好版面所追求的目标范畴,因此我们特别加以提出和强调。在设计报纸版面时,编辑往往踌躇于传递更多的信息量与提高信息的有效性,前者可能以牺牲版面的视觉审美为代价,后者则更注重将信息传递与平台设计进行结合与协调,即使版面在突出视觉吸引的同时尽可能承载更多的信息。信息量的实现只是简单地填充版面,而信息有效性的实现则需要图文素材的轻重取舍和版面的精心设计。
二、好的版面设计对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的要求
一个版面是由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共同设计完成的,这是今天的平面媒体从业者的常识。但是据考证,早期形态的报纸几乎没有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专业分工。因为在很长的时期里,版面所呈现的审美元素是贫瘠的,报纸所面对的竞争对手稀少,那时的编辑需要做的主要是将信息排列完整。社会的进步源于生产力,技术的发展导致分工细化、竞争加剧以及受众的眼光更加挑剔。因此,美术编辑的出现和受重视成了报纸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在今天的中国,除了高校校报、行业报等业余报纸,几乎没有哪家专业平面媒体敢于将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职能合并到一名“全能编辑”身上。由此也引发出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之于版面设计的定位问题。
文字编辑是版面的责任者。通常,报纸的每个版面都有一名责任编辑,责任编辑也都无一例外的由文字编辑担任。通常,文字编辑既然是版面的责任者,也是决定版面的最终内容与形式的“拍板人”。对于生产好版面而言,其最重要的工作环节在于版面的构想与安排。有的文字编辑习惯于让美术编辑按照自己的意图设计制作版面,有的文字编辑会与美术编辑共同分析报道内容之后再提出版面设计意图——后者无疑是一名成熟而深具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的报纸编辑,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版面构想和最终的版面效果之间需要美术编辑搭建桥梁。
美术编辑是版面的设计者。从专业的角度看,一个版面的好坏,美编责无旁贷,甚至至关重要。毕竟,“艺术表达中的精神创造,不只是一种思想认识,最后还须落实到具体的创作实践中。”[2]他们会根据视觉审美和版面构成要素的要求去安排版面、美化版面、创意版面,他们是大多数视觉冲击力的具体制造者。如果说经过文字编辑、图片编辑精心加工的版面原始图文信息是一块璞玉,那么,好的美术编辑要做的,就是恰到好处地将其雕琢成一块精美的玉石。这玉石之美在于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它本身的优良质地,而非被人工雕痕搞得失去了本来面目。要制作出吸引读者的好版面,往往取决于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沟通以及美术编辑的专业能力,而不仅仅是美术编辑的主观想象。因此,对美术编辑来说,了解报道内容以及寻求与文字编辑的版面创意沟通是做出一个好版面的前提。
笔者认为,一名优秀的美术编辑应具备这几方面的素质:独立的美术原创能力和平面设计技能,善于完善文字编辑的版面思路并准确判断他们所提供的素材的表现形式,执行和指导漫画制图制表的能力,报纸版面的全局意识和整体思路,相当的新闻敏感和文化素养。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美术原创能力和版面的全局意识。
编辑的协作与版面的协调。说到底,报纸版面的设计是基于新闻信息的特殊平面设计,这样的设计既有对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分别的要求,更有对二者共同的要求。原因如上所述,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的工作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实际操作中,彼此很难代替。这就要求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在设计版面时积极协作,充分沟通,相互促进,只有双方配合默契,才能使版面的内容与形式协调、美观,才能保证一个好版面的实现。
三、版面设计环节的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关系之现状及原因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对报纸版面的构成要素和一个好版面对编辑的要求做了大致梳理。那么,在现实的报纸版面设计环节,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让我们先来看看美术编辑通常会有的一些抱怨:
当你作为一个美编在设计一个报纸版面的时候,编辑、编辑部主任、值班编委等,都有各自对版面的看法,导致美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到底是听编辑的还是听编委的?
美编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者。有编辑总爱说这样一句让美术编辑深感无奈的话:“快点,把版面装饰一下??”
只管信息量,信息越多越好,在很多老总和编辑眼里,一个版面信息量越多,那这个版面就是好版面。[3]
的确,在现实中,美术编辑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这里既有流程管理、版面权限的原因,也涉及办报理念、版面意识等因素。相对而言,只有在某些极端的时刻——诸如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特刊专刊的策划制作,才能凸显美术编辑的价值。毕竟,在当前的中国报业,就总体而言,文字仍然重于视觉,因此通常是美术编辑根据文字编辑的既定版面意图来构架和装饰版面。
与此同时,文字编辑对美术编辑的意见大致集中在两个方向:抱怨美术编辑的不主动或者过于追求视觉效果。前者是指部分美编在版面设计制作时态度消极,往往秉持“文字编辑怎么说我就怎么做”的信条,认为反正版面设计的决定权在责任编辑手里,自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乐得出工不出力。后者则是指某些“强势”的美编在设计制作版面时言必称视觉效果、美学原理,动辄要求文字编辑删减标题或内文,武断地处置新闻的主次关系,夸张、主观地使用图片等各种视觉元素。不过,在现实中,这种“强势”的美编是极少的,换句话讲,美术编辑在与文字编辑配合时持消极态度更加常态化。
造成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之间关系不协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版面理念、人员配置、职业培训等报社的主观因素,也有人才培养的先天不足。就报社人员配置而言,虽然对美术编辑的重视意识在日益强化,但是任何一家报社在配置人员时都不会考虑过多的美编。基本的状况是,版面的责任编辑是固定的,美术编辑却是流动的,因为美术编辑的数量往往大大少于文字编辑。就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专业学习背景而言,至今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设置仍存在实践能力薄弱的弊端。例如,新闻系学生很少接受美术和排版相关软件的学习训练,美术系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文字功底、文化素养相对短板。人才培养和用人模式上的先天缺失,再加之后期缺乏对这两类专业人员业务素养的交叉培训,就造成了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彼此缺位,版面设计只有简单的人员交叉而缺乏深度的专业互动的状况。
四、观点与建议
纵观当今中国报业,随着版面设计的作用与地位的强化和提升,美术编辑的作用与地位也呈现出与时俱进之势。准确定位、科学协调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的关系,对优化版面效果、提升办报质量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到底谁在设计报纸的版面?答案其实就是客观现实本身,也就是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共同设计版面。两者之于版面的分工和责任虽有所不同,但是从设计的角度和制作好版面的要求出发,笔者认为,文字编辑和美术编辑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一种协作关系、搭档关系。纠缠于版面权限往往导致双方关系紧张或淡漠,并进而影响版面设计制作质量。
“设计是不同技术与文化的综合,谁的综合能力强,谁就能在产品的设计上出奇制胜。”[4]就报社的工作流程而言,版面设计是一个专业交叉性最突出的环节。与采访、编辑、摄影、印刷、发行不同,这个环节的工作需要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两个不同专业的人员合力完成。为了实现双方的共同目标——设计制作出好版面,一方面,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笔者主张具有版面责任权限的文字编辑应更多地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和美术专业素养,毕竟他们居于相对主导的位置;同时美术编辑也要不断提高新闻敏感等业务及文化素养。另一方面,从实现双方关系的协调出发,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应当淡化权限,强调合作,强化沟通,进而磨合出一种默契的配合机制。只有这样,彼此才能在积极愉快的工作状态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真正实现版面设计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共同打造出优秀的好版面。
当然,从大学教育阶段就着手改善专业学习结构,培养未来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是促成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实现职业角色良性互动的正本之源。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大学的课程设置中积极考虑可能的从业技能需要,提供尽可能实用的学习内容。在这方面,成都商报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合作已经开始了非常有益的尝试。他们的具体做法之一是,成都商报的资深媒体人士到校开设课程或讲座,从实际操作的层面讲授报纸各工作环节的专业技能,以期与学院的课堂教育相结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务实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5]此外,报社主动为文字编辑与美术编辑提供业务培训,以提高其相关交叉专业知识技能,也不失为一种现实可行的办法。
注释:
[1]邱沛篁,席文举,刘为民.都市报刊新论.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钟跃英.原创性艺术.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