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烟台日报》
04版刊发
▼▼▼
脚踏在大地上可以触摸到泥土的温度,8年来,多位慈善义工将汗水滴在泥土中,他们收获的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我要找到你”是他们的信念。
新春将至,社工们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来到莱阳市河洛镇龙川沟这个小山村了,再次看到平平,他长高了不少,脸上也偶尔闪现出笑容。12岁的平平从小患有脑瘫,母亲车祸去世,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陆续经过6年的治疗,看到孙子现在已经能够实现基本的生活自理,奶奶很是欣慰。平平,只是莱阳市诸多正在进行爱心康复的脑瘫儿童中的普通一员,为改善脑瘫儿童的生活质量,减轻脑瘫患儿家庭的负担,从年起,由莱阳市慈善总会办公室、医院和莱阳市梨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出面协调,莱阳7支义工队的多位慈善义工踏上了找寻之路,他们踏遍了莱阳18个镇街的个行*村逐一进户走访,陆续找寻到了名符合康复条件的脑瘫儿童,让他们到医院脑瘫儿童康复中心进行抢救性康复。
年,医院共康复救助脑瘫患儿27名,全部实现免费康复。医院*支部凝聚社会爱心力量,保证为在院患儿每天免费供应鸡蛋、牛奶等营养品。春节临近,莱阳市雷锋义工队等爱心团体和个人为4批25名脑瘫孩子赠送爱心红包46个,共计元。医院与市慈善总会共同发起的寻找脑瘫儿童并予以康复救治活动,获得山东省第六届慈善奖“最有影响力的慈善项目”,是烟台市唯一获此殊荣者。
为了拯救更多的家庭,义工们挨家挨户的打听、走访,给家长们讲*策、举例子,让他们对孩子的未来有信心。
家有一个病孩子,一个家庭就难脱贫。长期的治疗费用、一个成人的长期陪伴,都是脑瘫儿童康复过程中的一道道难以迈过的“坎”。8年来,莱阳爱心复健工程、烟台市春苗阳光工程、省及国家的七彩梦康复工程等救助*策极大缓解了脑瘫儿童家庭的负担,从最初的每人每年救助不足一万元,到现在的康复费全减免,已经为孩子们减免费用万元。
无论是早产缺陷的孩子,还是四肢高度痉挛的孩子,通过专业的康复治疗,比之前都有了非常大的好转,家长们都感觉整个家庭看到了希望。在义工们的帮助下,很多孩子已经融入社会。莱阳吕格庄的浩浩半天上学半天康复,生活基本自理;沐浴店镇的乔乔也进入幼儿园随班就读,完全恢复正常;“小希望”完全康复后毅然改掉了名字,成了今天的“小焕然”……这些鲜活的例子,让义工们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自己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坚定。
依托慈善义工,很多爱心团体也加入到脑瘫儿童的爱心救助中,农工*莱阳总支发起的农工关爱行动,通过残联救助、专项资金申请、光彩事业救助等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定向资助脑瘫家庭。共筹措各类资金57.85万元,普惠所有脑瘫儿童。“小修修是冯格庄人,4年前义工们打听到他家的时候,2岁半的他连爬都不会,经过多次走访,孩子父母终于同意送孩子来试试看。眼看着孩子一天天有了起色,会爬了、会坐了、能够摇摇晃晃站起来学走路了。每次看到社工,孩子都会高兴得唱起歌。”义工徐鸿说。
脚踏在大地上可以触摸到泥土的温度,8年来,多位慈善义工将汗水滴在泥土中,他们收获的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我要找到你”是他们的信念,他们的共同期盼是,走向幸福的道路上,不落下任何一个“折翼的天使”。
烟台日报记者:钟嘉琳
通讯员:徐鸿、董淑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