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石龙二中扬帆报纸 [复制链接]

1#
报纸

文:李洁宸指导老师:沈肖凤编:任相如审:陈婷

虽不像孙犁,订报纸是为了在上面投文章。但订报纸,静下心来,伴一杯热茶,看着报纸上的文章,也别有一番滋味。读报纸,这看似平淡无趣的事情,在我看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心中的情结。

记得,很小的时候,家中便有了订报纸的习惯。那时候不识字的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爸爸读报纸。坐在旁边,也只有看图片的份。虽然不能理解报纸上的内容,但对于幼时的我来说,报纸上每天都有不同的图片,仿佛是一本永远没有结局的漫画书,总能引起我极大的好奇心。有时候爸爸会给我介绍报纸上的人物,教我认识报纸上的标题。这些,在年幼的我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并不断生根发芽。

“种子”在发芽,我也在不断成长。终有一天,种子变成了花朵。小学时,我开始能识字了,并且认得的字越来越多,读报纸便开始成了我的习惯,一直至今。每天中午放学回家,经过信箱时,总是习惯性的拿上当天最新的报纸,吃完饭后阅读。在报纸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懵懂成长。从图片到标题,从简单的几句话到全篇的内容,我从中了解民生,了解时事,了解世界,打开了我对不少时事最初认识的大门。

读报纸,是一些家庭的习惯。我想,在这其中,我们读的不仅仅是报纸,其实也是一种家风的传承和延续。每天读报,认知时事将会是这个家庭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会成为一个家庭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

老广东人都有喝早茶的习惯,已经是生命里的一部分。不少人喜欢到家附近的酒楼,约上自己的好朋友,大家一起聚一聚。吃着包点,喝着热茶,读着报纸是不少老广东人在酒楼里的日常。

餐桌上,人们谈论的事情走总是离不开近期的热点,特别是不少老年人。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客观评价着事件,也是他们对生活的感悟的折射。坐在酒楼里,咀嚼的声音,笑声,说话声,连成一片,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报纸也记录着人们阅读方式的变化。以前的人们,报纸是他们了解时事的重要窗口,如今,人们阅读的方式已经大部分转为数字化电子阅读。不少人通过手机来了解最新发生的新闻。在这其中,变换的不仅是阅读方式的变化,也是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

作为最初的媒体形式,报纸有着传播消息的作用。距今年前,中国就出现过类似的文书抄本。原藏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进奏院状》,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一份手抄邸报,距今已有多年了。唐朝的《开元杂报》,宋朝的“邸报”大部分都是手抄的。明末,活字印刷术开始用于“邸报”印刷,西方印刷术传入后,我国遂改用铅字版印刷。可以说报纸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

在抗日战争时期,消息封锁,人们对外界一无所知。解放前印刷了报纸,人们才得以了解消息。报纸也是当时宣传改革和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给予人们思想上的教育。

然而,现今报纸却渐渐被人们遗弃。或许获取信息资源的手段多样化了,获取资源的方式简便化了,但我依旧固执地认为报纸能让我们静下心来阅读生活,帮助我们找寻心中的那一份情结。因为提起报纸,总会想起爸爸读报纸的身影,长辈们的谈话声;想起报纸头版的习主席的图片,最后一页的全球时事报道。

真的,关于报纸的情结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