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http://pf.39.net/bdfyy/
进出“换书吧”的市民络绎不绝
把自己收藏的图书捐出来给大家分享,然后再挑选别人捐的图书阅读,这在“换书吧”就能做到。近日,烟台晚报与交运集团三站汇通广场联合设立的公益“换书吧”在三站汇通广场正式启用。市民早早来到现场调换自己心仪的书籍。活动结束后,不少市民依然意犹未尽,他们希望这样好的活动长期举办下去,让书籍流动起来,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烟台二中高二5班和6班的学生捐出的千余本图书
鲁东大学教授呼吁“换书吧”走进校园
当日上午,室外酷热难耐,却没能阻挡读者的热情。位于三站汇通广场兴业路2号B座小广场外围的“换书吧”吸引了许多爱书之人。在这里,不仅能看书,还能换书。一个上午,就有20多位读者交换多本图书。
上午九点,公益“换书吧”正式启用。记者在现场看到,图书室里划分了教辅、杂志、文学等专区,供广大市民选择和阅读。家住富甲小区的朱国铭老人不到9点就来到“换书吧”,将带来的杂志捐献登记后,细细挑选着自己喜爱的刊物。他是《烟台晚报》的忠实读者,从报纸上获知“换书吧”正式启用的消息,特意从家里挑选了9本杂志,上午早早赶来参加交换。不一会儿,75岁的迟振国老人也走进了“换书吧”。他是来参加晚报联合三站汇通广场举办的“跳蚤市场”,“淘宝”之后偶然发现换书活动。他非常喜欢《看天下》 这套杂志,想掏钱买下来,得知“换书吧”里的图书只换不卖,特意回家收拾了几十本书拿回来换。“作为一名爱书之人,我特别希望这一活动能长期坚持下去。”迟振国说,他是鲁东大学退休教师,每到毕业季,毕业生的大量存书往往当成废品贱卖,实在是可惜,希望“换书吧”能够走进校园,让每本书都能物尽其用。
市民刘女士带着女儿韩雨轩来三站汇通广场购物,逛街之余发现了“换书吧”活动。虽然没带书,不能参加换书活动,但爱读书的孩子一进“换书吧”就不肯走,要求妈妈下周末一定要再来换书。“孩子长大以后,之前的幼儿读物都用不上了,但扔掉又可惜,有了这个“换书吧”,不仅能让这些闲置的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能给孩子换来喜欢阅读的书,一举两得。”刘女士说。
热心志愿者主动提供服务
两名学生志愿者前来服务
晚报义工负责人许振珊也早早带领“月亮姐姐公益发展中心”的志愿者们来到三站汇通广场,帮助整理书架,维持现场秩序,开展换书活动。来自烟台一中的尹盛林、张斐然同学则是在家长的介绍下,自行来到“换书吧”参加志愿服务。“暑假期间时间充裕,我们有机会参加志愿服务,感觉很有意义。开学后我们也会把这个“换书吧”介绍给同学,呼吁大家一起参与捐书。”尹盛林告诉记者。
小义工于冰洁穿着志愿服务队马甲,认真摆放着杂志,一忙就是两个多小时。据她观察,来换书的以6-10岁的儿童和老年人为主,前者年纪小,需要增加阅读量,增长知识。而老年人阅读面广泛,尤其喜欢历史、*事、文学类读物,他们也愿意主动分享阅读体会,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换书吧”每个周末定期开放
烟台一中高二六班学生捐书
“换书吧”由烟台交运集团三站汇通广场和烟台晚报联合创办,倡导分享阅读理念。据《烟台晚报》副总编辑杨建*介绍,设立“换书吧”的灵感来自晚报联合三站汇通广场举办的“跳蚤市场”。在“跳蚤市场”,儿童图书是大多数摊位的主要销售品,这些图书如果没有合适的流通渠道,往往被当废品贱卖。“对于大部分读者来说,买书能够带来和其他商品完全不一样的满足感,但同时大量的闲置书又会成为负担,沦为书架上的装饰,失去了其作为知识载体的价值。扔书可惜,卖书不忍。”杨建*说,为了让老百姓家里闲置的书籍流动起来,《烟台晚报》 与三站汇通广场加深合作,专门成立“换书吧”,拿出空置商铺作为活动场地,并通过媒体宣传,呼吁热心市民捐赠闲置图书。《烟台晚报》编辑记者们首先行动,捐出家中藏书的同时,走进烟台一中、二中等学校,发动学生捐赠书籍。经过半个月的筹备,目前“换书吧”已有余本图书和杂志,涵盖社科、文学、少儿科普、经管等各门类,欢迎广大读者继续参与图书捐赠,丰富“换书吧”图书数量和种类。
烟台汇通实业总公司工会主席单炳川介绍,目前我市正在大力推广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烟台”。而“换书吧”正是一个免费为广大市民提供捐赠及交换图书的场所,相信“换书吧”会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使越来越多的烟台市民成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受益者。下一步,三站汇通广场将随着图书数量的增多适时扩大“换书吧”面积,并在室内安置桌椅,争取让更多市民走进来,打造成为大家读书、借阅、自习的场所。
市民朋友可把家中闲置的图书拿来,按一本换一本的比例换回您喜欢的书籍或者杂志。如果您家中有不要的图书,也可以联系我们,晚报记者上门收取。今后,“换书吧”将与“跳蚤市场”同步开放,在每周周六或周日上午9点半至11点,具体开放时间请
联 系 电 话:
编辑:刘静审核:孙玫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