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91np.cn/chaoliu/xinchao/459.html传播学讲堂
时代
变了
新媒体异*突起的年代,作为纸质媒体的报纸,正日益受到来自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巨大冲击。报纸的发行量逐年下降,读者逐年流失,广告投放也逐年减少,这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中青报曹林曾说,“报纸不用争取90后、00后受众”。这一观点不无道理,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度发展,在网络空间成长起来的这一代数字原住民,其阅读习惯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赛博格化的人成为现实,不能一味地为了迎合年轻受众而放弃传统优势,甚至失去忠实读者。而传统媒体要想继续生存,就需要主动积极地迎接全媒体时代带来的各类挑战,以适应时代发展,成功转型,下文将分析传统报纸面临的现状及其转型路径。
发展
现状
(一)新媒体层出不穷,报纸丧失竞争力
作为传统的报纸,最明显的优势莫过于方便携带、便于收藏和擅长深度报道。在20世纪90年代前,这三大优势曾成为报纸与广播、电视竞争的“比较优势”。但随着传媒市场的变化和受众需要的提高,广播和电视也不断通过自身的转型与改革,将报纸的这些“比较优势”逐步吸收、转化,甚至发扬光大。如今,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因其信息容量大、快捷、易携带性和声画合一等诸多特色,已使得报纸优势风光难再,丧失传统竞争力。
(二)受众阅读习惯变化,读者媒体选择改变
新一代中国网民是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阅读习惯是“在线阅读”,年7月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中国生活服务数字化转型,生鲜电商、在线产业互联网发展进程,也加速了办公、无接触服务等新数字化服务进一步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使得原本数量不多的传统媒体用户数量更少,挤压着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报纸不再是读者的最优选择,失去读者市场的报纸难以度过寒冬。
(三)运营成本高,版权保护难
与网络媒体相比,报纸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互联网,主要成本在于新闻纸和印刷设备,且在能源、运输、人力成本方面的压力明显,而这些可变因素将对报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和盈利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将进一步挤压报业的盈利空间。
新媒体时代中,社交媒体和平台媒体独放异彩,但大多数没有独立新闻采访权,因此这些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主要通过转载其他媒体的形式。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产品如“今日头条”等,其转载往往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原创的新闻内容版权保护仍然缺位,严重侵害了传统媒体和媒体人的权利。
转型
之路
(一)坚守匠心:转变思维,内容为王
无论传播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新闻内容质量才是媒体最根本的竞争力,传统报业的核心优势就是高内容质量和一批成熟、专业的媒体人。报纸转型应坚守匠心,在此基础上拓展新媒体渠道,用互联网思维打造新的展示平台,占领更多市场资源,实现传统媒体的“再生存”。正如《华尔街日报》营运副总裁弗兰克曾说,“《华尔街日报》的所有同仁应该都认为,内容是最重要的,至于读者的阅读形式,我们不应该苛求。读者喜欢什么形式,我们就尽力以那种形式呈现。”
(二)寻求生存:跨媒经营,创新盈利
如今,报纸的品牌优势还在,传统报业长期形成的公信力是新媒体难以撼动的优势,报纸可以凭借其品牌资源和影响力,与相关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承接相关行业类活动,不断开拓新的盈利渠道,寻找跨界、跨媒体的全新盈利方式。如新华传媒做了房地产电商,钱江晚报创办垂直电商平台“钱报有礼”等,拓展出新的盈利渠道。
(三)打破壁垒:突破障碍,激发活力
长期以来,我国的媒体一直处于转型之中,报纸转企改制的藩篱正在逐渐剥离,原有的体制机制限制已经被打破,但是新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传统报业更要突破媒体之间的壁垒,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良性配置,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重焕生机。如人民日报打造“中央厨房”,柳州晚报突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建立全媒体矩阵运行机制,这都是有益的尝试。
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来临之际,传统报纸不可一味迎合受众口味,而应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坚持内容为王,主动对接全媒体带来的各种挑战,保持实力、调整战术、转移资源,加大技术投入,生产适合新媒体的内容产品,积极推进报纸的数字化转型升级,赢得更多市场和读者。
·end·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洛厄里,德弗勒《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案、编辑:陆徐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