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1959年至今,朱彦夫与大众日报结缘六十 [复制链接]

1#

9月23日上午,省委书记刘家义专程到淄博市沂源县,看望“人民楷模”朱彦夫,向他发放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作为山东省委机关报,作为我国报业史上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大众日报曾多次对朱彦夫事迹进行报道,最早可追溯到年。过去六十年,朱彦夫也曾多次为大众日报供稿,既谈思想认识,也说工作体会,还通过大众日报与读者互动交流。我们在此为你梳理朱彦夫与大众日报的六十年缘分。再读这些老报纸,我们依然为之感动、为之震撼!

年11月8日,大众日报在三版刊发文章《紧密结合生产为*治服务》,第一次介绍了沂源县无手无脚、一目失明的特等残废*人朱彦夫的先进事迹。

年11月16日,大众日报在三版刊发通讯《身残心坚——记革命残废*人朱彦夫同志》。

文章介绍,在沂源县唐山公社张家庄,有一个手足全无、一目失明的人。他拄着双拐,拖着假腿,不是在田里劳动,就是在民校教学,或是和社员亲切交谈,一刹也不闲着。这就是人们称为新“保尔”的特等革命残废*人朱彦夫同志。

文章写道,朱彦夫身体虽然残废了,但“他的思想没有残废,是*的优秀儿女,人民群众的好干部。”张家庄是一个分散的小庄,全村一百零八户,都被山、水隔开,分散住在四、五处。他为了工作每天都是翻山涉水的到这些离家二、三里的地方去。今年夏季抗旱时,天不明他就带领着自己的爱人、兄弟媳妇等上山。他说:“我们家一个*员两个团员,如果不跑在前头,就不能带动群众。”

年7月27日,朱彦夫亲笔撰文谈“幸福”,刊发在大众日报三版。

朱彦夫在文章中说,在抗美援朝斗争中,敌人的炮弹夺去了我的四肢和一只眼睛。在*组织的教育、帮助下,我克服了悲观情绪,学会了用两个断臂自己吃饭、穿衣,学会了用两条假腿走路,还学会了用双臂夹着钢笔写字。复员回乡后,在年担任了大队的*支部书记。几年来,我和社员们一起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改变了我们山区的自然面貌,全大队的粮食产量由年的亩产二百四十斤,到年提高到亩产四百二十斤;由年年靠国家供应的缺粮队变为向国家交售许多农副产品的余粮队。我,一个失掉了劳动能力的人,在*的教育下,又夺回了劳动能力,我觉着有说不尽的幸福!这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在我们所收获的粮食里,在支援国家的农副产品里,有我自己的劳动汗水在里面,这该有多么幸福!

朱彦夫还说,在新社会里,一个人为别人做了件好事,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今年2月里,我们生产队社员赵尊利突然患严重的胃出血症,很危险,当时他手头又无钱治疗,这时我把自己两个月份的残废金拿出来让他住院治疗,一个月后,他出院了,不但劳动上很积极,还逢人就说:“要不是*,要不是新社会,象我这样的病,早丧命了。”我听了他的话,心里想:象我这样的一个残废人,还能为别人做了件好事,还能使别人体会到生长在新社会的幸福,这对我来说,不就是一件幸福的事吗!

年8月12日,朱彦夫再次撰文谈“以实际行动支援越南抗美斗争”,刊发在大众日报三版。

朱彦夫在文章中说,当我从报纸上看到美帝国主义,对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罪恶的武装侵犯的消息时,感到极大的愤怒。美帝国主义,这只沾满人民鲜血的*爪,到处乱伸,无恶不作。当年,它疯狂地发动了侵朝战争,被英勇的中朝人民彻底打败。那时,我曾亲眼看到美帝国主义在朝鲜所犯下的各种强盗罪行,也曾亲眼看到美帝国主义,在中朝人民*的英勇打击下的那副狼狈相。今天,美帝国主义胆敢扩大对兄弟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略,那末,它的下场,比侵朝战争时会更加惨败。目前,我决心以搞好农业生产,做好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斗争。

年8月3日,大众日报周末版刊发长篇通讯《朱彦夫向人生极限挑战》,对朱彦夫从“极限人生”中发出的璀璨光芒,进行了报道。

文章介绍,朱彦夫那副超特残人的肩上担起了领导全村人的担子。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他拉着双拐,拖着假腿,爬山头,进田间,访农户,推着全村一步步发展。村里缺水,他组织人打了三眼机井,修了水渠;几百亩山坡地,旱了怕干,涝了怕冲,产量低而不稳。他组织群众苦战数年,全部治理成了平展展的梯田,给千亩荒山秃岭披上了绿装,建了两处果园,上了多马力的动力机械,还搞起了副业项目……一个曾是全公社最落后的村变成了最先进的村。

年10月21日,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长篇通讯《朱彦夫——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同时刊发评论员文章《人生可贵是奉献》。

文章写道,走近朱彦夫,你不能不感到心灵的震撼;你不能不对人的潜能由衷地膜拜;你不能不对一个共产*人的崇高人格肃然起敬;你不能不重新思考关于生命、关于人生、关于幸福的真正含义。

文章说,朱彦夫,这位四肢全无、失去左眼、头部背部还残留着弹片、腹部有严重刀伤的特残*人,在其重伤致残后的四十六年中,忍受着比常人多得多的痛苦,经受着比常人多得多的磨难,艰苦跋涉,不懈追求,每一步,都留下了坚实的人生足迹。是什么支撑着朱彦夫走过了这四十六年艰难却又辉煌的生活历程?

是坚定的信念,是顽强的意志,是一个共产*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朱彦夫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躯体,一部分是精神。精神生命才是第一自我。这里的精神,就是指人的信念。朱彦夫这样讲,也这样做。在他重伤致残后的四十六年里,无论困难与挫折,无论痛苦与磨难,他始终信念不倒、信念不移。“不要国家照顾,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朱彦夫的这种信念,正是共产*人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的体现,也正是他能够做到自觉奉献人生的精神源泉。

文章认为,人生在世,总会面临诸多选择。朱彦夫,以他崇高的人生追求,使我们更深刻理解了“活着就要奉献”这句话的丰富内涵,也给我们的人生选择提供了正确的坐标。他奉献给我们的,不只是带领村民二十五年的创业史,也不只是一本用赤心用生命写成的《极限人生》,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意志。朱彦夫是我们光辉的榜样,是活着的教材。我们要像他那样,以坚定的信念,钢铁般的意志,为社会主义事业,为共产主义理想,为国家的利益,为人民的幸福,奋力开拓,不断探求,奉献一生。

年10月21日到11月14日,大众日报连续刊发朱彦夫撰写的长篇小说《极限人生(节选)》。

年9月15日,朱彦夫专门在大众日报刊发《致读者朋友》。

年1月22日,大众日报头版刊登文章《朱彦夫:理想信念高于天》。

年1月28日,大众日报整版图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