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说纸质书籍报纸杂志最终会消失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白癜风专科医院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喜欢看电子书,对传统的纸质书籍、报纸、杂志的需求量越来越小。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很多人在讨论未来纸质书籍、报纸和杂志会不会消失。

这样就分成两派,一派认为纸质书本会消失,最后只保留一部分文物和一些收藏品,另一派则认为不会消失,会和智能手机和电脑并存。

先说第一种的,他们认为纸质书籍、报纸、杂志最终会消失,主要原因有:

1,电子书的成本更低,内容更丰富。小编自从年开始使用电脑后,就像发现了新大陆,惊讶地发现原来互联网上各种各样的内容都有,新闻、小说、杂志、音乐、视频等,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有,从此之后我就不买书不看书了,完全采用电脑来工作、学习和娱乐。一晃几年过去了,我觉得一点问题都没有。

2,纸质书的可携带性差。一本书、杂志少则几十克重,多则几斤,如果书多,那么存储、搬运的成本将会非常高,而小小的智能手机、U盘则可以存储巨量的信息。

3,纸质书修改成本高。教材、字典等内容是需要不断修改的,每一次修改都要重新印刷,成本很高,而电子版书籍则可以随时修改,成本非常低。

4,纸质书的阅读灵活性差,而电子书现在越来越灵活和智能,比如先进的电子教材可以区分主次内容,读者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只需要点击习题位置就可以解决。以前我们查纸质字典,需要用偏旁或拼音一个个地找,现在则可以直接输入,效率要高很多。

小编经过慎重思考后,也更倾向纸质书会消失这种观点。那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认为纸质书会一直存在呢?我认为主要是他们看不到电子书的发展和进化。

在短时间内,纸质书是不会消失的,只会应用得越来越少,比例越来越低。年,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普及率为57.7%,这也就是说,中国还有大量的人不会使用互联网,主要是老年人和边远山区的人。未来随着老年人逝去和边远山区的交通通信发展,中国将全国步入一个互联网社会,几乎人人都会使用,届时上网成本会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如果使用纸质书的人越来越少,那么单本的销量就会减少,相应地就会提高价格,这样和互联网阅读相比价格就更处于劣势了。实际上我们也看到,纸质书一本起码要好几块钱,而用智能手机和电脑上网看却几乎不用钱,网络上到处都是免费书籍和文章。

自然,很多人不同意纸质书会消失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传统纸质书永远不可替代,因为读纸质书更加有感觉,摸书、翻书的时候会有更深刻的手感、体验感,同时纸质书还可以做笔记。但实际上,随着电子设备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触感一点都不比纸质书逊色,也能获得很好的触感。至于做笔记,现在的电子书其实也是可以的。

在内容上,纸质书也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内容比较精选,原因是成本比较高,而互联网上因为谁都可以上传文章、图片、视频,结果内容残次不齐,要从里面找到有价值的信息难度大。关于这一点,现在很多做互联网的人也意识到了,他们开始推出一些内容精炼的网站,比如虎嗅网、知乎网等,里面的内容要比以前的天涯、贴吧网站要有价值多。而且未来一些高价值、内容优质的网站、APP还会大量出现,给读者更好的体验,减少他们寻找有价值信息的时间和精力。

还有人认为,精装的纸质书有书香味,而且排版精美,很有美学感,这是互联网电子书做不到的。小编则认为,如果真的有人喜欢书香味,那么以后的电子阅读器也是可以做到的,就是在内部加装一个小型香气设备,读书时持续地散发出香味来。

有人还认为,读纸质书有另外一个作用,那就是装X,比如在地铁上,别人都在看手机,你在看书,会有一种很厉害的味道。这个其实不算什么理由,想要装X,方法多得很,比如在地铁上说谁都不懂的西班牙语、德语,保证也能收获同样效果,或者带条一斤重的黄金项链,又或者带一个鸽子蛋大小的钻石。

也有人认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电脑上看书,对视力有影响,一些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高,他们还是会选择购买纸质书的。这点也是不成立的,以前的电子设备确实对视力有不好的影响,但随着技术的提高,智能设备对人体健康影响越来越小。

有人认为,传统纸质书因为版权问题,书商为了盈利,他们不愿意把书籍做成电子版的来出售,因此纸质书会一直存在。这个其实也是挡不住潮流的,如果书商想要盈利,完全可以采用互联网VIP阅读的模式。

有人认为,电子书的阅读虽然比以前多了,但都是碎片化的,而传统的纸质书可以让我们看完一整本书,所以纸质书还是有市场的。这点也是不存在的,只要读者愿意,完全可以在智能手机和电脑上完整地看完一本书。

除此之外,有人认为,如果要签订合同、协议、签名等,因为纸质文件更加有信用力,所以纸质书是不会消失的。这个其实是受到技术的限制,实际上,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有电子签名和电子合同了,一样具备法律效应。

总的来说,很多人认为纸质书不会消失,并列出种种观点,表面上似乎有道理,但其实这些因素只是因为互联网和电子设备才出现几十年,还不够完善才这样的,随着电子设备和互联网的发展,这些缺陷将一一被克服,届时电子设备将对纸质书形成全面的优势。

从一个长的历史时期来看,纸质书也是会消失的,最后成为文物、收藏品或装饰品。本质上,纸是一种文化载体,在之前,人类用绳子记数,把图形刻在岩壁上,慢慢地发展到把文字刻在龟壳上,再后来是纸莎草、竹木、帛等,这些都是载体。

西汉中国开始出现早期的纸,但质量不高,没有被大规模应用,到东汉元兴元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变得廉价而实用。大约公元四世纪末,百济在中国人的帮助下学会了造纸,不久高丽、新罗也掌握了造纸技术。公元年,朝鲜和尚昙征渡海到日本,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推广全国,后来日本人民称他为纸神。

造纸术传入阿拉伯是在公元年,10世纪造纸技术传到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开罗、埃及与摩洛哥。公元年,阿拉伯人在西班牙的萨狄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造纸场。公元年,意大利的第一家造纸场在蒙地法罗建成,生产麻纸。法国于公元年,在巴黎东南的特鲁瓦附近建立造纸场。德国是14世纪才有自己的造纸场。英国因为与欧洲大陆有一海之隔,造纸技术传入比较晚,15世纪才有了自己的造纸厂。瑞典年建立了最早的造纸厂,丹麦于年开始造纸,年建于奥斯陆的造纸厂是瑞典最早的纸厂。到了17世纪欧洲个主要国家都有了自己的造纸业。

西班牙人移居墨西哥后,最先在美洲大陆建立了造纸厂,墨西哥造纸始于年。美国在独立之前,于年在费城附近建立了第一家造纸厂。

纸张和竹简、羊皮纸、丝绸等载体相比,要先进和廉价很多,从发明到传遍整个世界用了一千多年,从此这些旧的载体也就退出了主流文化市场,成为了文物和收藏品。

电子设备出现后,信息的存储、传播出现了一场巨大的革命,在初期,因为技术和价格原因,只能少数人使用,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人使用,从而形成了规模,进一步降低成本,最终也将取代原有的文化、信息载体。

纸质书本质上是一种工具,既然是工具,当有更先进的工具出现之后,其必然走进历史的博物馆。只是纸质书存在的时间横跨两千年,所以给人一种错觉,觉得其永久不会消亡。就像当初的马车一样,当汽车,火车出现以后,马车就基本上成了旅游的一种参观物了,或者成为拍戏道具使用。

因此更便捷、更大信息量、更低处理成本的电子设备,未来会进一步深入人们的方方面面,被新一代人习惯,最终完全取代书本。从目前的情况上看也是如此,中国部分的小学生已经开始使用平板电脑上课,就算世界最落后的非洲很多人也开始用起了廉价的智能手机,这是一个时代主潮流。

从年世界第一台电脑算起,电子设备成为文化、信息载体其实也才70多年,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就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到今天,智能设备和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从趋势上看,它们的使用率将会越来越高,最终完全取代传统的纸质书。

小编预计,最迟到年,纸质书就会全面消失,成为了历史文物和现实中高端的工艺品。和纸张取代竹简、丝绸相比,智能手机、电脑、互联网取代纸张的时间是非常短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