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洞庭碧螺佳许多文人喜欢用酒来搭配诗文,“李白斗酒诗百篇”,“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一首《将进酒》将酒意人生描写的淋漓尽致,仿佛无酒不成诗。但这只是表象,细究起来,茶与诗文的关系要比酒密切,而且更厚重、更绵长。茶圣陆羽有一首《六羡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这首歌被推为茶诗经典,这应当是写茶之诗,而不是茶人写诗。“品一杯清茶,阅一手诗卷,剪一段月光,赏一代经典。”——这是一幅怎样清新脱俗的画面。闲暇之时,泡上一杯茶,让身心浸泡在幽幽的茶香之中,仿佛时间停摆,这应该是品茶的最高境界。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茶总能逗引茶客们的味蕾。说起春茶,不能不提碧螺春。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自太湖东、西洞庭山的碧螺春,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卷曲成螺,翠碧诱人,有“一嫩三鲜”之称,一“嫩”是芽叶特别细嫩,顶级的干茶,每克碧螺春茶竟有5-6万个芽头,芽大叶小,芽叶尚未展开,堪称中国嫩茶之最。“三鲜”是指色鲜艳、香鲜浓、味鲜醇。即:碧螺春茶不但外形色泽银绿隐翠、光彩夺目,而且茶汤碧绿清澈、鲜艳耀人,叶底嫩绿亮丽;在清清的茶香中透着浓郁的花香,使人迷恋和陶醉;鲜爽茶味之中另有一种甜蜜的果味,使人百饮不厌,回味无穷。其特征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而名满天下。所谓形,即茶叶条索紧结、纤细,呈螺形;所谓色,即干茶因布满白茸显现银绿色,冲泡后汤色碧绿,叶底鲜亮;所谓香,即有浓浓的花果香,香气优雅而持久;所谓味,即鲜爽甘醇,回味绵长。当地茶农形容为“满身毛、铜丝条、蜜蜂腿。”满身毛是指碧螺春成品茶由白毫遮掩,茸毛紧贴茶叶,按照遮掩程度即茸毛密布的程度区分碧螺春茶的优次。铜丝条是指碧螺春茶条索细紧重实,冲泡时迅速下沉,不浮在水面。蜜蜂腿是指碧螺春茶的形态像蜜蜂的腿,这是区分真假碧螺春和加工技术好坏的重要特征之一。争饮江南“第一口鲜”,说的就是碧螺春茶。蛰伏了一个冬季的茶树,在充分吸收阳光雨露后,枝头冒出点点翠色新芽,娇嫩的如同新生的婴儿,那便是春茶的精华所在。每一年的春茶采摘都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游戏。茶农们要赶在清明前,将茶树上最尖最嫩的芽叶摘下,然后精选、杀青、搓团、显毫,于一天之间,制成一份春茶。清末震钧(-年)《茶说》言:“茶以碧萝(螺)春为上,不易得,则苏之天池,次则龙井……”自唐代起,古称“功夫茶”“新血茶”的碧螺春,被列入“进贡茶单”,岁岁进贡朝廷,且远销全国各地及海外。在欧亚一些地方出土的陶罐、瓷器及铜质、锡质器皿中,曾发现有碧螺春的残余。“自古名茶生峰顶,云雾叠翠日月星”,碧螺春品质绝佳,得益于四大天时地利:一是地理之利。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西山镇(今金庭镇)全境和东山镇五个村都种茶,茶树生长在—米海拔的山坡上,年平均温度15.5—16.5摄氏度,这里光照充足,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有着绝佳的生长环境;二是土壤之利。碧螺春生长的土壤丰厚松软,属酸性或微酸性砂土,最适宜茶树生长;三是间植之利。碧螺春茶树和桃、李、杏、梅等果木交错种植,一方面,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另一方面,茶树与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让碧螺春拥有了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四是炒制之利。在机器化横行的现在,碧螺春还坚持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制作方法,以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的嫩芽为原料,在特制的铁锅里,以适宜的火候,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用抖、抓、压、推、揉、搓等“六动”手法炒制,所谓“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完全保持了茶叶的原味。这份技艺,非长期浸淫其中而不可得。得以上四大天时地利人和,洞庭山出产的碧螺春,其品质之上乘,风味之独绝,自在情理之中。碧螺春功茶叶成分对人体的生理、药理功效是多种多样的,有很好的保健作用。首先有兴奋作用,茶叶的咖啡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消除疲劳、提高效率。其次咖啡碱和茶碱具有利尿作用,用于治疗水肿、水滞瘤。另外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鞣酸、肌醇、叶酸、泛酸和芳香类物质等多种化合物还有强心解痉、抑制动脉硬化、抗菌、抑菌、减肥、防龋齿、抑制癌细胞等作用“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烟波浩淼的太湖包孕吴越,太湖洞庭山所产的碧螺春集吴越山水的灵气和精华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的贡茶,饮茶也就有了非常讲究的程序和礼仪,形成茶艺。这套茶艺共十二道程序。一是焚香通灵。中国茶人认为“茶须静品,香能通灵。”在品茶之前,首先点燃这支香,让心情平静下来,以便以空明虚静之心,去体悟碧螺春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信息。二是仙子沐浴。选用玻璃杯来泡茶,晶莹剔透的杯子好比是冰清玉洁的仙子,“仙子沐浴”即再清洗一次茶杯。三是玉壶含烟。冲泡碧螺春只能用80℃左右的开水,在烫洗了茶杯之后,不能盖上壶盖,让壶中的开水随着水汽的蒸发而自然降温。壶口蒸汽氤氲,犹如“玉壶含烟”。四是碧螺亮相。请茶客传着鉴赏干茶“四绝”(形美、色艳、香浓、味醇)中的第一绝——形美。它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很像民间故事中娇巧可爱且羞答答的田螺姑娘。五是雨涨秋池。借用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巴山夜雨涨秋池”美好意境,“雨涨秋池”是向玻璃杯中注水,水只宜注到七分满,留下三分装情。六是飞雪沉江。即用茶导将茶荷里的碧螺春依次拨到已冲了水的玻璃杯中去。满身披毫、银白隐翠的碧螺春如雪花纷纷扬扬飘落到杯中,吸收水分后即向下沉,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翻飞,煞是好看。七是春染碧水。碧螺春沉入水中后,杯中的热水溶解了茶里的营养物质,逐渐变为绿色,整个茶杯好像盛满了春天的气息。八是绿云飘香。这道程序是闻香。碧绿的茶芽,碧绿的茶水,在杯中如绿云翻滚,氤氲的蒸汽使得茶香四溢,清香袭人。九是初尝玉液。品饮碧螺春应趁热连续细品。头一口如尝玄玉之膏,云华之液,能感到色淡、香幽、汤味鲜雅。十是再啜琼浆。这是品第二口茶。二啜感到茶汤更绿、茶香更浓、滋味更醇,并开始感到了舌本回甘,满口生津。十一是三品醍醐。醍醐古时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即奶酪。在佛教典籍中用醍醐来形容最玄妙的“法味”、最高的佛法。品第三口茶时,我们所品到的已不再是茶,而是在品太湖春天的气息,在品洞庭山盎然的生机,在品人生的百味。十二是神游三山。古人讲茶要静品、茶要慢品、茶要细品,唐代诗人卢仝在品了七道茶之后写下了传颂千古的《七碗茶》,他说:“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在品了三口茶之后,继续慢慢地自斟细品,静心去体会七碗茶之后的绝妙感受。碧螺春,是大自然赐予人间不可多得的珍馐,在人类发展史上,不断赋予其诗意和灵动,闪耀着如梦似幻的光芒。对于当今世界来说,已经演变为一种时尚、一种情结、一种文化。壹点号风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