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科学》(ChayeKexue)
(双月刊,年创刊)
《茶叶科学》(英文刊名:JournalofTeaScience)于年8月经中宣部批准创刊,刊名系朱德委员长题字,年文革期间停刊,经国家科委批准年8月复刊,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研究员担任编委会主任,是茶学界唯一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收录为核心区的中文核心期刊。
,Vol.39,No.6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编辑出版:《茶叶科学》编辑部
茶多酚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周方,欧阳建,黄建安,刘仲华
摘要:代谢综合征是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症等疾病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候群。茶多酚是茶叶中的特征次生代谢产物之一,最新研究表明,茶多酚可以通过对肠道菌群的干预,改善肠道菌群紊乱,调节宿主-肠道菌群的共代谢过程,进而达到改善代谢综合征的目的。本文系统总结了茶多酚的吸收与代谢,以及茶多酚在体外发酵模型、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对肠道菌群的影响,阐述了茶多酚-微生物群-宿主三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有助于以肠道菌群理论为基础探讨茶多酚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并为茶多酚的功能性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茶多酚;吸收与代谢;肠道菌群;代谢综合征
参考引用:周方,欧阳建,黄建安,刘仲华.茶多酚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39(6)
.
茯砖茶对NAFLD大鼠肠道粘膜屏障及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左高隆,陈美艳,林勇,林海燕,刘仲华,吴文亮
摘要:为探讨茯砖茶对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大鼠肠黏膜屏障及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AFLD组、茯砖茶低、高剂量组,每组8只。通过分析大鼠的采食量、体重变化、血脂指标、肝脏指标及病理切片来评估NAFLD大鼠模型的构建情况及茯砖茶的干预作用。通过分析空肠与结肠病理及PAS染色切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V/C值)、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和脂多糖(LPS)活力评估肠道完整性和通透性;通过分析空肠上皮间淋巴细胞(JIL)数量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活力评估肠道相关炎症。结果表明,茯砖茶能减少NAFLD大鼠的采食量和体重,降低血脂水平,减少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力,并抑制肝脏的脂质聚集和炎细胞浸润。茯砖茶还降低了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血清LPS的水平,并使血清DAO活力上升。同时,茯砖茶抑制了NAFLD大鼠空肠和结肠绒毛中发生的炎细胞浸润现象,减少了空肠绒毛脱落、断裂、稀疏和紊乱现象,增加了空肠绒毛V/C值,降低了空肠上皮间淋巴细胞数量,增加了空肠和结肠的杯状细胞数量。这些结果说明,茯砖茶能够有效的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肠道黏膜屏障及肝损伤,起到防治NAFLD的作用。
关键词:茯砖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肠道屏障
参考引用:左高隆,陈美艳,林勇,林海燕,刘仲华,吴文亮.茯砖茶对NAFLD大鼠肠道粘膜屏障及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J].茶叶科学,,39(6):-.
茯砖茶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研究
胡安恺,姚立筠,赵悦伶,刘畅,王岳飞,徐平
摘要:茯砖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黑茶。本文以茯砖茶为原料,分别制备了茯砖茶水提物(FWE)、经95%乙醇沉后得到的醇溶物(FES)和醇沉物(FEP),并探究了3种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表明,3种茯砖茶提取物都能够减轻炎症性肠病的肠道结构损伤,其中FWE组效果最好;同时茯砖茶提取物可以显著提升小鼠血清和肠道组织上清液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降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且作用效果均为FWE组>FES组>FEP组;在蛋白水平上,FWE组小鼠肠道组织的NF-κBp65蛋白水平有所降低;IκBα的蛋白水平在FWE组和FES组中有所增加;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化酶-1(HO-1)的相关蛋白水平在FWE组和FES组也有所增加。综上所述,茯砖茶提取物可以通过抗氧化和抗炎途径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发挥预防保护作用。
关键词:茯砖茶;炎症性肠病(IBD);炎症;氧化应激
参考引用:胡安恺,姚立筠,赵悦伶,刘畅,王岳飞,徐平,龚自明.茯砖茶提取物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炎症性肠病的保护作用研究[J].茶叶科学,,39(6):-.
几种茶多糖降血糖活性的研究
刘丹奇,任发政,李景明,侯彩云
摘要:研究和对比白茶多糖(Whiteteapolysaccharide,WTP)、绿茶多糖(Greenteapolysaccharide,GTP)和红茶多糖(Blackteapolysaccharide,BTP)的成分、降血糖效果及机理。分别选取寿眉、龙井、白琳工夫作为白茶、绿茶和红茶的代表,测定分析茶多糖提取物的成分和分子量。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研究茶多糖降血糖效果,qPCR测定小鼠肝脏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所选白茶、绿茶和红茶多糖的绝对重均分子量分别为、、Da。所选茶多糖提取物均具有降血糖功效,白茶、绿茶和红茶多糖干预组小鼠的血糖下降率分别为53.2%、52.8%及61.6%。茶多糖均可改善小鼠葡萄糖耐量,调节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并且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茶多糖;降血糖;糖代谢
参考引用:刘丹奇,任发政,李景明,侯彩云.几种茶多糖降血糖活性的研究[J].茶叶科学,,39(6):-.
一种茶枝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分析
张兰,郭华伟,李梦菡,廖杨文科,李鑫,韩文炎
摘要:采用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方法确定采自建德市大同镇茶园茶枝的致病菌为镰刀菌Fusariumincarnatum与茶炭疽菌Colletotrichumfructicola,鉴定并报道F.incarnatum为茶树致病菌。龙井43和中茶离体叶片及茎秆用于两种病原菌致病力分析试验,结果显示,F.incarnatum对龙井43嫩叶及茎秆具有较强侵染力,是造成该茶枝茎秆病害的主要致病菌,并且可能与C.fructicola共同侵染茶树叶片。因此,在今后茶树病害识别与防控方面需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