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一张旧报纸中发现商机,他做到年销售额一 [复制链接]

1#

那是一张包过东西的旧报纸,上面刊登了一篇文章,《话说指甲钳》,就是这篇文章让梁伯强看到了全新的商业机会。

8个月,他跑了20多个国家,光韩国就去了30多趟,他扮成进货商,前前后后从韩国进口了一千多万的产品,买回来就低价抛售掉,为的就是能有机会打入敌人内部,得到最先进的技术。这个当时36岁的广东商人就这样一脚深一脚浅地走上了全球争霸之路,去建造他的指甲刀王国。

他又算一笔帐,每个人平均四天剪一次指甲,也就是说至少每四天就要看到一次自己的指甲刀。所以他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把指甲刀当成个人护理用品卖的市场是十分有限的。第二、指甲刀是一种虽然不起眼,但能适时让人们想起的东西。

这个想法诞生一年之后,梁伯强站在羊城晚报财富论坛上讲了讲他的名片指甲刀营销理念,招商银行的行长就上门找他订了万个,仅这一张单子就价值1亿人民币。

后来他把指甲刀改为名片,对于第一次使用这种特殊名片的人,梁伯强几乎都是免费奉送。

年8月名片指甲刀投产之前,圣雅伦的年销售额是多万,但开始生产名片指甲刀4个月,就使年销售额达到了一亿五千万元,从接到订单的第一天起,每天工厂就要生产5万个名片指甲刀,而现在,仅这一个产品,每天圣雅伦要做20万个。按照梁伯强算的那笔帐,圣雅伦一天卖出的指甲刀,比其他生产企业在北京王府井没日没夜卖二十天卖出的还要多。

梁伯强第一次下海是年,那年他才18岁,凭着自己学过国画,跟大部分偷渡客一样在服装厂里当廉价劳动力的梁伯强很快找到了新工作,短短一年时间,梁伯强攒了3万葡币,19岁的少年开始了包工头生涯。

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人造首饰和旅游纪念品处在卖方市场,机遇让梁伯强发了财,努力让他甚至成了全国第一位的首饰加工大厂,但聚龙,一直只是一个工厂,他的产品没有品牌。

没有品牌,继续发展很难。于是在看似一帆风顺中,梁伯强第一次主动掉头,这么做下去太累了,这是他当时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这么一掉,一个指甲刀王国诞生了。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