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84年前的今天,我们永远铭记 [复制链接]

1#
香港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39.net/pf/a_4618888.html

卢沟桥,你应该记得……访“七七事变”卢沟桥大刀队勇士刘镜心

今天,七七事变84周年

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但那段充满硝烟的历史

我们铭记在心,永不敢忘

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

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经历过苦难的中国人民

最懂得这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对祖国的捍卫与热爱

对和平的维护与珍惜

从未动摇

卢沟桥,你应该记得……--访“七七事变”卢沟桥大刀队勇士刘镜心

在万众欢腾喜庆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里,“七七事变”60周年纪念日又悄然而至。在中华民族洗雪百年国耻的时刻,纪念这个揭开全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序幕的特殊日子,更让我们倍觉今天的一切来得是多么不容易。正是带着这种心情,我们拜访了当年威震敌胆的卢沟桥大刀队勇士之一刘镜心老人。

刘镜心老人于年离休,现在泉城安度晚年。一听说要谈抗日的事情,他非常高兴,打开记忆的闸门,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起那个烽火岁月。

刘镜心老人年出生在河北省的徐水县。18岁那年,这个思想进步的青年学生就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经常参加张贴革命标语等工作。

年春节,一位在国民党县党部就职的亲戚趁拜年之际,找到刘镜心,说他已经上了县党部抓捕共产党的秘密名单,让他赶紧躲一下。在当时国民党“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漏网一个”的白色恐怖环境中,刘镜心一时无法和党组织取得联系,便跑到距徐水县20多公里的保定。经一位亲戚介绍,在一家杂货铺做工。

不久,驻扎在北平南苑的二十九军到保定招收学员,在亲戚的推荐下,刘镜心参加了考试,并以一篇《投笔从戎》的文章,被录取为二十九军学兵营的学员。在经过了3个月艰苦紧张的新兵训练后,便开始了正常的军事学习和训练。

尽管学兵营对每一位学员都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控制,但刘镜心却能感觉得到,学员里仍有不少共产党人。在学兵营里他结交了王钱元、程宝珍、闫利民、郝俊英、吴英等几位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谈论社会,谈论阶级,谈论对国家时局的看法,非常投机,观点比较一致。虽然在那种环境里大家谁也不能直说自己是共产党,但从打倒土豪劣绅的主张和帮助穷人翻身的革命思想的交流中,大家都心照不宣。

年春夏之际,华北平原战云密布。入侵中国的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气焰十分器张。北平的周围三面临敌,只有城区和西南的宛平方向由中国军队控制,成为日寇扩张侵略野心的严重障碍。

7月6日,驻扎在丰台的日军要求穿过宛平城去长辛店演习,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7月7日,日军又荷枪实弹,在卢沟桥附近进行军事演习。当晚10时许,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无端要求进城搜查找人。在遭到中国驻军的严正拒绝后,蓄谋已久的日本侵略者便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驻扎在宛平城的二十九军将士奋起抗击,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

卢沟桥的枪声,点燃了学兵营学员心中蓄积已久的抗日火种。这些经过近两年严格军事训练的学员,大都是20来岁的热血青年,他们对践踏我大好河山的日本侵略者早就义愤填膺,特别是日军的飞机多次到他们驻扎的营地空袭轰炸,更激起了学员们的无比义愤,他们恨不得立刻杀上前线,打击日本侵略者。

7月8日晚上9点多钟,学兵营的全体学员突然在礼堂紧急集合。

一进礼堂,大家被面前的场面惊呆了,只见礼堂里摆好了一桌桌丰盛的酒菜。平时,学兵营对学员要求很严,除了节日之外,一律不准抽烟喝酒,饮食也是粗茶淡饭。可今天又不逢年过节,怎么要摆这么丰盛的酒菜?!

大家正在疑惑,只见负责学兵营工作的旅长柴家瑞大声说:“弟兄们,今天大伙只管吃,只管喝,吃饱了,喝足了,好有力气去打日本鬼子!”

一听说要打日本鬼子,学员们立刻欢呼雀跃,心里憋着的那股劲一下子迸发出来。大家一哄而上,端起酒杯,开怀豪饮。

悲壮的酒宴一直持续到深夜两点钟才结束。虽然没有人喝醉,但浓烈的二锅头在大家心中燃烧着,即将与日本鬼子决死战,使每个人胸间都充盈着一股说不出的豪气。

凌晨3点,部队下达了集合的命令,柴家瑞旅长用低沉的声音布置了战斗任务:夜袭卢沟桥附近的日军战壕。

每个学员都清一色地被武装起来,刘镜心老人清楚地记着——上身是一件写有“杀敌”两个大字的白粗布背心,下穿白色的灯笼裤,腿上打着裹腿,腰上一条武装带,每人发一把德国造的盒子炮手枪、4颗手榴弾,还有一把五斤重的刚开了刃的大刀片。

武装完毕,学兵营的多名学员分成4个连队,同一齐行动的一个补充团一起,在夜幕的掩护下,朝卢沟桥奔去。

大家憋着一股劲,一拃多粗的小树,一刀下去,就能拦腰削断。不到一个小时大家就赶到了目的地。凌晨4点钟左右,大刀队来到了日军的战壕前,排成几里长阵,向敌战壕摸去。

随着一梭子枪声,霎时间,敌战壕里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如风雷席卷。战士们投上所有的手榴弹,把一梭子子弹全部倾向敌人后,来不及换子弹,便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

这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个个浑身是胆,像猛虎下山一样,高喊着杀敌的口号,挥舞着大刀片,对着日本鬼子猛砍、猛杀起来。一刀刀下去,鬼子不是身首异处,就是半截身子被劈下来。一时间,战壕里血肉横飞,寒光四射。

刘镜心和战友一样,扯着噪子冲进敌人阵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杀日本鬼子,雪民族之仇。他挥舞着大刀在敌群中左杀右砍,来不及数清有几个日本兵倒在他的刀下。突然,一个日本兵的刺刀挑进了他的胳膊,他趁日本兵还没使上劲,一刀下去,把日本兵的脑袋抹了下来……

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激烈,阴森森的拂晓,但见刀光闪处,人影滚动,杀得鬼子死的死,伤的伤,丟下战壕仓皇逃命。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几里长的日军防线就全被大刀队攻破。

黎明时分,站在刚刚收复的国土上四下望去,只见阵地上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大刀队每个人身上的白色衣裤都成了血衣,谁也分不清哪是敌人的血,哪是自己的血。

大刀队付出的牺牲也是巨大的——凌晨5时,当他们从阵地上撤下来时,多名学兵营的学员只剩下了人。尽管如此,大家的士气仍然无比高涨。一位姓张的大个子,竟用裹腿捆了7颗日本鬼子的脑袋背下来……大刀队凯旋而归。直到十多天后,每个人耳边还回响着那震天动地的杀敌声。

这一仗大长了中国军民的志气,大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使日本侵略者对大刀队闻风丧胆,惊恐万分。日军再出来时,脖子上都带上橡皮套,生怕遇上大刀队,脑袋被割了去。

二十九军英勇抗战的事迹,给了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北平民众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形成了支援二十九军抗日的热潮。长辛店、宛平等地的群众,冒着日军的炮火,为二十九军送饭,送弹药,救护伤员,修筑工事。声援电、慰问电、慰问品从全国各地送到了北平。广州、上海、天津、北平等地先后组成慰问团,到战场慰问抗敌官兵,各报社记者也云集卢沟桥进行战地采访,向全世界披露日寇的侵略行径和中国军民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当时在上海的进步青年麦新(本名孙培元)根据大刀队英勇杀敌的事迹,创作了一首后来传遍全中国的著名歌曲《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日军进攻卢沟桥受挫后,以和谈为掩护,增调大批兵力,从卢沟桥、南宛等地同时向二十九军发动进攻。二十九军将士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山东菏泽人、师师长赵登禹充满豪气地说:“只要我赵登禹在,北平就不能失守。”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血实践了自己的誓言,在激烈的战斗中,这位民族英雄和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等一批抗日将士先后壮烈殉国。

夜袭卢沟桥,是刘镜心参加的第一次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那血与火的悲壮场面,对于他后来的人生以极大的影响,他说:“那样的场面都坚持下来了,再遇到什么危险和挫折也不在乎了。”

年7月29日,二十九军奉命撒出北平。学兵营的学员都分到了各连队里,随军南撤。当快过黄河时,刘镜心和几位朋友密商,不过黄河南下,回到河北老家,坚持抗日。就这样,他们在一个晚上,携带着武器回到了各自的故乡,开始了漫长艰苦的八年敌后抗战。

刘镜心回到家乡河北省徐水县,就投身到抗日工作中,组织学生宣传队,搞抗日宣传,后又组织动员抗日委员会、农民救国会等。年11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先后担任了中共徐水县委组织部长、县委副书记等职。

在冀中区委召开的会议上,学兵营的几位朋友又聚到了一起,大家再也不用隐瞒自己的政治身份,而是以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的身份,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枪林弹雨之中。

9年10月,刘镜心被批准到晋察冀中央分局党校学习一年。结业后,被冀中区党委九地委派到肃宁县担任代理县委书记。当时这个县的党组织已经在敌人扫荡中全部被破坏。刘镜心来到这里,用了一年的时间,整顿了党组织,恢复了抗日武装。

年,彭德怀同志指挥的著名的“百团大战”开始后,冀中区九分区司令员魏洪亮率18团、24团到达肃宁县,刘镜心率领县大队配合主力部队,先后打掉官亭、付家佐、大张庄、梁家庄等几个大的敌据点、岗楼,消灭敌人多人。

刘镜心在肃宁县期间,正是抗日战争最严酷的阶殷。年,日军集中兵力,进行了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光肃宁一个县,就集结了多名日本兵。在这种情况下,冀中区党委、冀中军区下达了命令,3个团的主力部队撤进山里,县里的青年干部随大部队一起撤退,身体病弱的干部分散到村里隐蔽,留下的干部称作“咬牙干部”,要咬牙渡过难关。多人的县大队,只剩下多人,而且都分散活动,白天大部分时间都藏在地道里,晚上再召开会议,出来活动。有时,为了躲避敌人的扫荡,一天不知要跑多少路。一次,一个上午竟跑了50多公里的路,后来,实在跑不动了,就躲在将要收割的麦子地里,头上骄阳似火,肚子又饥又渴,其艰苦程度非常人可以想象。

日本鬼子在扫荡中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每进一个村就先杀两个人,有的村庄被杀害二三百人。敌人的罪行,更激起了抗日军民的愤恨,他们在这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利用青纱帐作掩护,破坏公路,填平封锁沟,保存实力,打击敌人。

人民群众和八路军的牺牲也是巨大的。刘镜心的五位亲人:担任徐水县六区区委书记的小弟、担任区妇救会干部的小妹,还有担任37团情报站站长的岳父和参加八路军的两个内弟,都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年,由八地委书记罗玉川、司令员常作善率领的部队转移到肃宁县。因汉奸告密,被日军包围,在突围中,有一个青年连多人全部牺牲在敌人的机枪封锁线上。事后,当地群众在掩埋这些只有十七八岁的抗日战士的尸体时,看到他们怀里还揣着用麦苗做成的菜窝窝,都泣不成声。半个世纪过去了,讲起这件事,性格刚强的刘镜心老人也忍不住呜咽起来。

为了给牺牲的战士报仇,这支部队又在河肃路上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用胜利的战果告慰为国捐躯的英灵。

驻在肃宁县的日本特务队队长松浦,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日本鬼子扫荡进村先杀两个人就是他的主意。为了打掉这个魔王,刘镜心便利用原县大队政治部主任王怀道、原县公安局勤务员马英杰等人被松浦的特务队抓去当差的机会,与他们取得联系,让他们伺机消灭松浦。

在一个夜晚,熟悉松浦行动规律的马英杰趁松浦睡觉时打开了松浦的房门,王怀道等几个人一拥而上,用斧头和菜刀,给了松浦这个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以应有的惩罚,并利用特务队的标志,很快撤出城来。当鬼子发现后,为时已晚,只是对着夜色乱放一阵机关枪。几位杀敌的英雄后来转移到晋察冀分局,当时的分局还将他们的事迹编成了一本名为《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书。

杀掉了松浦,肃宁县抗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刘镜心领导的县大队也威震敌胆。

一个曾给刘镜心看过病的中医叛变投敌,并向鬼子夸口:“在一个月内把刘镜心抓到。”刘镜心则说:“不能让他过12晌,就把这个叛徒打掉!”这个叛徒听说后,不敢出门,可就在第11天,在内线的策应下,这个叛徒一出城门,就被刘镜心的两个警卫员击毙。

当时肃宁县有40多座敌人的岗楼。每天晚上,县大队都用刘镜心政委的名义向岗楼的敌人喊话,并点名宣布对那些罪大恶极的敌人和叛徒进行惩罚。

一连打掉了7个点名的日寇、汉奸和叛徒,使刘政委的英名远扬,敌人闻风丧胆。岗楼里的伪军也大都身在曹营心在汉,有效地瓦解了敌人的力量。

付家佐岗楼是肃宁县城一个比较大的据点。年,为了打击敌人,冀中区九分区司令员魏洪亮曾发恨“18团不要了,也要把鬼子打下来”。结果打了三次,没有拿下来。年冬,刘镜心他们通过内线接应,事先打开城门,使我们的战士能够一拥而进,敌人还在睡梦之中就做了俘虏。

年4月,刘镜心担任了清苑和之光两个县的县委书记兼清之支队政委。在这里,他们配合主力部队24团,打掉了张登路上的一个日寇岗楼。驻在这个岗楼上的是一个鬼子小队,其队长是一个狂妄的家伙,号称曾在台儿庄战役中打垮过国民党一个团。为了打击敌人的气焰,清之支队和24团利用敌小队出门的一次机会,在公路上埋地雷打伏击,炸掉了鬼子的两辆军车,缴获了两挺重机枪和多挺轻机枪,消灭了这个鬼子小队,使那个狂妄一时的日本侵略者得到应有的下场。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经过多少次生命危险,刘镜心老人自己也说不清了。一次,在一个名叫大张庄的村里,他和县大队被日本鬼子包围起来。他和一个班爬到一家地主的房上指挥战斗,其他人都突围出去,只有他们没有跟上。正当他们烧掉了文件和密电码,准备和鬼子决一死战时,营救的主力部队赶来了,才使他们得以解围。年,就在他们去天津的路上,乘坐的船突然与日本鬼子的三条船遭遇。撒退显然来不及了,“打!”刘镜心心一横,带着队伍,跳下船,跑到岸上的庄稼地里,朝着敌船就是一阵手榴弹,日军两艘船不一会儿便沉入河底。等日军在大船上支起迫击炮准备还击时,他们已经钻进一望无际的青纱帐。第二天,天津报纸上报道:八路军真厉害,竟跑到天津来打伏击。看到这些,刘镜心他们不由地开怀大笑起来。

正是这种血与火、生与死的洗礼与考验,也铸就了刘镜心老人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倔强性格。

解放战争时期,他调到山东分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山东省人民检查委员会政法文教处处长、山东省计划委员会基建处处长、山东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国农业银行山东分行副行长和中国人民银行山东分行副行长、山东省财政金融局副局长等职务。在工作中,由于他敢于同犯党纪国法的人和事作斗争,敢于实事求是,曾多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处理,甚至受到开除党籍和撤职降级处分。但是,他对党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也从没向错误的处理低过头,并秉笔直书,向中央真实地反映情况,使有关问题最终都得到妥善解决。他的这种无私无畏的精神,受到当时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元帅的高度评价和赞扬。陈毅元帅来到济南时,专门找到刘镜心进行过彻夜长谈,表现了一位国家领导人对一位性格直率、坚持原则的基层共产党人的赞赏和支持。

年逾八旬的刘镜心老人,如今耳不聋、眼不花,思路凊晰,身板非常硬朗。在采访他的几个小时里,笔者担心他吃不消,可他丝毫没有倦意,对过去的事如数家珍,人名、地名都记得一清二楚。

在刘镜心老人的客厅里,挂着他的挚友、一位九旬老人赠送他的对联:“平生得失胸怀阔,几度风波胆未寒”。这是这位晚年知己对刘镜心一生的最恰切的评价。

(原文载于年7月14日《济南日报》。作者:杨学锋,山东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车本杰,山东省文联原副主席)

#卢沟桥事变84周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