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董事长徐涛媒体式微要找自 [复制链接]

1#

从古登堡发明印刷机至今,报纸这个行业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当我和嘉宾大学的学员走进人民日报社时,我们都很想知道,这个崭新的现代化办公大楼,与这个最古老的媒体,到底有多少匹配度。抛开政治职能,单从“生意”的角度来看,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大的报业集团,曾经有着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和产品供应链,客户资源广泛且忠诚度高。然而,无可争议的是,媒体去中心化的巨浪已经拍打冲刷了这个行业很多年,而它正首当其冲。

这次讲课不仅给我们启示,也让我们感动,在这样一个媒体竞争激烈且残酷的时代,人民日报的思考展现了一个行业领导者的高度与胸怀。把时间轴拉长,尝试着用上帝视角来思考整个行业的发展脉络,他们认为“传统媒体式微”这个说法是个伪命题。当大潮退去,行业过了“连猪都能飞起来的红利期”,能提供最棒产品的竞争者无疑会成为赢家。

注:以下为嘉宾派访学·走进人民日报数字传播的访学精华,由「嘉宾大学」编辑整理(内容略有删减)。

经济全球化改变媒体未来

谈到经济全球化与媒体的变革,首先要看工商业发展对媒体的推动作用。经济与商业发展是推动信息交流的重要动力。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人们从肢体交互到语言交流,从拥有文字到用结绳、壁画、龟甲、纸张等记录生活,一直没有条件和机会诞生大众媒体。这是因为古代人类社会本质是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特点限制了信息需求。同时,封建王朝不需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征税征兵征杂役只需要自上而下的官僚体系即可。

但是,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失地农民来到城市成为市民,自给自足的小环境被打破,人们必须要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下重新获得生存的机会,对信息交换产生了迫切需要,大众媒体的诞生具备了基础条件。与此同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海外殖民拓展了商业机会,人们基于物质、利益交换的需要,也需要大众媒体的参与来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商业拓展催发了更多的冲突与战争,另一方面城市市民阶层对战争的承受力远低于农民,因此也迫切需要解决信息的不确定性。解决信息不对称性、不确定性的需求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工业革命推动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大规模复制的印刷机、电的研究与应用等),推动了大众媒体产生与发展。

商业发展在进一步推动着媒体的升级与发展,其最具代表性的是电报系统的发展。初期,在国内,电报随着铁路的拓展而拓展,为什么?这是因为铁路铺设的地方就是有商业诉求的地方。而随着商业扩张,电报也必须实现国家间的交互,信息在国家间交流更加密切,这不仅推动了电报联盟等国际组织的出现,也推动了媒体的大发展,使得人们可以各方便迅速地了解世界另一端的信息。因此,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商业活动更加频繁密切,对媒体产生的影响更是巨大的,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媒体行业,进而让大众媒体产生了基因级的变化。

小结一下,大众媒体并不是人类与生俱来,也未必会伴随人类文明永久长存。商业乃至经济全球化深刻地影响了媒体的发展,因为人们需要解决信息的不确定性与不对称性,这主要是通过商业推动技术变革,并带动社会传播结构变化而实现的。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董事长徐涛给学员讲课

媒体式微要找自身原因

互联网技术最开始跟媒体并没有关系,主要是提高科学家交流的效率,但却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嫁接到了大众媒体上。正是因为互联网在推进跨国交流方面有天然的便利性,使其得以迅速普及。站在这个技术创新上,我们开始出现所谓的新媒体形态。

工业革命以来的社会传播结构被打破了,互联网让点对点获取信息得到可能,信息随手可得,大众媒体的信息中介功能被削弱。比如,我们要了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进展情况,过去要订一本相关杂志,或者看报纸上是否有相关信息,而现在只需要登录NASA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