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本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翁美玲生前拍摄过的杂志封面,报刊社记者纷 [复制链接]

1#

翁美玲笑起来的时候,嘴巴的形状很甜,眼睛亮亮的,这就是人们觉得她娇俏,喜欢她的原因;

翁美玲有不愉快的心事,都蕴藏在心内从来不形于色。平时见面都见她嘻嘻哈哈的大讲大笑,绝无多愁善感的形态。她对工作也极之勤奋,从没闹情绪或迟到早退,是一个演员道德极佳的艺员。影迷都热爱她,对她有浓厚的感情,这也与她个性随和,待人接物诚恳及没有明星架子有关。

阿翁是女艺员里最轻松,最没有负担的一个,因为第一次见她出现汤镇业身旁看阿汤的《烈火青春》的试映,她是白色运动套装加波鞋,这以后,她都一直是T恤短裤、背心短裤、平底鞋、凉鞋、球鞋,完全没有机会见她作红艺员大明星的打扮。见女艺员不少,数阿翁最爽快,也甚少发脾气,事情一过了就不记在心上。

阿翁是个极之情绪化的人,她虽然喜怒义形于色,但她从不要人看她的嘴脸,她对记者的态度极之有礼,从来不摆什么架子。

以上这些都是当年记者对生前的翁美玲作的评价,在记者们眼中翁美玲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在她短暂的一生中,曾应各杂志社记者之邀拍过不少的杂志封面和整辑照片,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都有哪些。

香港《大众电视》杂志记者:她可以说是大众登封面次数最多的艺员之一,一直以来她都很为记者、读者设想,找她拍照、访问从来没有半点困难,骄傲两字从未在她身上出现过,这样一个可亲的人儿,实在婉惜。

《香港电视》杂志记者:阿翁最怕“姿整”,平时的她,抹一下口红的劲儿也提不起,素素淡淡的便到街上跑,所以她说朋友约她出街,她是最快捷轻便的一个。

香港电台第2台主持人邓蔼霖︰我记得当时有一位很红的女艺人,她当时是个新人,但是自从她做了黄蓉这个角色之后,就一炮而红了。她走到那里,我都会见到很多记者朋友争先同她影相,她就是翁美玲。当日我约了翁美玲同我做访问,出乎意料之外,这位明星竟然是完全没化妆的,眼前的翁美玲是穿著T恤、牛仔裤,就这幺简单,不过仍然感觉到,她清丽脱俗的气质,我最记得她那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她的确是个好可爱的女仔。

记者在二十年后回忆:当时传呼机不流行,要找艺人,致电其家是第一方法,找上门是另一个情况。这种传达方式,令我们可以直接找到当事人,要沟通便很容易。不像今天,要找哪位艺人,必需通过很多重关卡才能找到,麻烦兼且容易产生误会。

那时,在无线、丽的工作的艺员,收入不多,几个人合份租住一个单位情形比比皆是。尤其在广播道,满街都是“星居”,要找人并不困难。

最记得,那时翁美玲在广播道买了一个单位,买入价五十万,八百多呎地方。我们要找她工作,太容易了,只要有事,便步上她家,把通知纸贴在她家大门上。

“咦,已经有三张。”那么,后来者便把纸顺序贴好,排第四好了……

翁美玲是一个心地很好的女孩子,只要做得来,她一定有求必应。而且她人很公道,一看字条,定会依序一一回覆,可以帮的一定帮。她与杂志的摄影记者关系最好,他们得她帮忙也最多。

不幸,在某天早上,这个女孩子出了意外,在一个早晨时分,她逝世了,是在她家中出事的。完全不相信这是事实,在尸体搬走后,我曾逃出封锁线,步上她家看过一遍。家门口,还见着我留给她的一张《申请拍照表》,可惜,她再也拍不到了……在翁美玲出殡的时候,受过翁美玲帮忙的一群摄记,都滴下了男儿泪。这一点,证明艺人与记者是可以建立真友情的。我确信,记者与艺人可以做朋友,艺人也需要朋友,如果在访问时,记者能本着爱护之心问料,在选材时给予艺人解释空间,不是刻意伤害,要懂得“取”、“舍”,自可以心相交,但又有多少能做到?

《昙花的故事》作者在阿翁去世两周年的回忆:—九八五年五月十四日噩耗传来后,笔者在不能不面对现实的心情下和泪写了“萤幕”第十一朋报导有关阿翁弃世一段突发新闻的经过和愿伊人羽化成仙的特稿;几个月后,“萤幕”杂志搜集资料编了一本特刊,特刊的名字起为《永远的翁美玲》,其中这篇介绍阿翁生平故事的文章起名为《美玲对汤镇业一生一世的爱》。《永远的翁美玲》在面世数日后便售完,不停有读者打电话来求杂志社出版第二辑。八六年一月份,杂志社出版了翁美玲纪念专辑的第二辑,起名《怀念翁美玲》,其中这篇文章又改名为《昙花的故事》再次刊登,这就是广为内地读者所熟知的这篇文章的最终来历。

杂志社的老总极之喜爱阿翁,答应读者在阿翁的一周年忌日里再出一本特辑,因杂志社里工作忙,老总一个人完成了搜集资料写稿和排版的工作,最终在八六年五月出版了翁美玲纪念专刊的第三辑,起名叫《人间仙子翁美玲》。寓意逝世已一年的阿翁,不用说一定已在仙界里优优游游地一面采花扑蝶一面轻歌曼舞的过神仙生活了。

《大众电视》杂志在阿翁去世三周年的时候,还出版了纪念版面。

编辑:本来今年我们不预备再以特辑的形式,来纪念这位俏黄蓉翁美玲,但,可能太多人都惦记着她,我们编辑部连续收到一封一封来信,大家都诚恳的要求《大众》再为大家安排一个图片的纪念特辑。说句实话,很多的记者、编辑,都忘不了翁美玲轻言浅笑的神态和爽直可亲的性格。言谈间我们都说,要不是阿翁那么早便离开,今日的电视圈便不是这个局面了。

阿翁去世,至今已三年,但这么多人仍怀念她,当然不单她那样精灵的眼神和出众的外貌,最重要的是她为人处世的态度,她凭真诚待人,永不摆架子,对记者如朋友,从不利用人。记得几年前,她是《大众电视》封面的常客,她的第一张封面照片,是《大众》为她刊登,她去世后的第一本纪念特辑,也是《大众》为她出版,我们之间有这个缘份在,所以今年,第三年了,仍有这个纪念特辑与纪念海报。

阿翁去世一年后,当时的报纸写下的文字,竟然放在今天也适用:

“阿翁逝世已接近一年,但环绕她的身世、生前死后。种种传言,仍然很多。当然,谣言止于智者,对那些太过无聊、无稽的传说,我们根本无需理会,最多一笑置之罢了。如果我们事事追究到底,那就上了那些好事者的圈套,和他们同样的无聊透顶了。或许,这些传说也有它唯一的好处,那就是起码证明了一点,阿翁仍是一颗与众不同的明星,一个备受注视的目标,她辞世将近一年时间了,谁还有兴趣在她身上做文章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